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能让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思维,丰富情感。书籍是点燃智慧的明灯,因此也就离不开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是新课标在第一学段要求的阅读目标。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培养兴趣比学习本身更为重要。怎样才能使学生爱学、乐学,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兴趣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2.
一本好书带给孩子的裨益可能是永久性的,会让他们受益终生。然而,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对阅读书籍的选择却因为选择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造成选择的随意性、盲目性。而市场上的出版物良莠不齐,很多学生读不到真正应该读的书籍。因此,书籍推荐是指导课外阅读成败的关键。一、要主题鲜明,思想健康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好的书籍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能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能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能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  相似文献   

3.
小学阅读教育应立足于大语文教育观来思考,以促进学生"智慧阅读"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阅读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通过"生生共读""师生共读""亲情共读"等良好阅读氛围的营造,构建"阅读场";通过阅读书籍的选择、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大阅读课程的开发等途径,促进学生阅读智慧的全面生成,为建设书香社会奠基。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他要求教师"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他又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既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对于师生的成长是何等重要。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是一项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长期以来,为了使学生的课外阅读落在实处,取得实效,也为了自己不断成长,笔者一直坚持"师生共读"的教学尝试,现结合教学实践谈一点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杨陈军 《生活教育》2011,(11):59-60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你也不要担心,由于学生迷于看书而学不到知识。"毫无疑问,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6.
王颖 《考试周刊》2011,(80):126-126
任务型阅读是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新的题型,是考试评价多元化发展的要求,任务型阅读题型的多样性、可控性、实践性决定了教师掌握任务型阅读的特点,教师对任务型阅读方面的教学就有了针对性,教师要能"破",破除学生心理障碍;能"立",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构建指导学生解答任务型阅读题型的模式,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改变以往的"为考英语而学英语"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点,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阅读要重"热身",阅读前介绍阅读内容的背景,让学生预测文章内容,猜出生词意思。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要明确阅读的目标,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与技巧。最后,要鼓励学生阅读一些英文书籍,提高其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书籍是一种营养品,更是一种美味,阅读经典美文,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品味,更能影响人的一生发展。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非常关键,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本人以为,本着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态度,阅读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激发阅读之趣,让学生爱读;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乐读;点亮阅读之灯,让学生细读;掌握阅读之技,让学生巧读;拓展阅读之路,让学生泛读。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  相似文献   

10.
忠县顺溪小学是三峡库区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较差,信息相对闭塞。学校领导认识到: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改变学生除了课本就是考试的模式,教师只教课本,学生只背教材,不可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多样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学校以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为突破口;以教师指导学  相似文献   

11.
肖小菲 《考试周刊》2011,(72):66-66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是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说的一句话。每一本好书,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阅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要让好书走进每一位孩子心中,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打造一个书香浓浓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林宁 《学周刊C版》2010,(11):46-46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积极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思维积极。因此,必须让学生利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广泛地阅读课文之外的文章和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书为友,我在班里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走进阅读,快乐阅读。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活泼自主的学习语文,实现语文自主学习的目标。让学生走出"考什么就学什么"的语文学习误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满怀兴趣的学习;构建艺术课堂,让学生"疲惫的心灵"振作起来;让成功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在教师创设的"人人都能成功"的氛围中积极学习;实现霍林姆斯基所说的"三分之二是用在非必修书籍上面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蒯威 《辽宁教育》2014,(6):71-73
比喻是学生阅读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恰当的比喻,能让所表达的内容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比喻的表达效果,学习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法,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比喻教学中,有的教师出于应试,以"考"代教,以"练"代学,脱离了阅读教学;有的教师偏重比喻知识的教学,强调分析,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要善于抓住文本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比喻句,精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比喻的特点与作用,让他们读懂比喻,欣赏比喻,并慢慢学会运用比喻.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7,(10):30-31
对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前置性阅读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究,研究如何让具有阅读能力的高年级学生通过前置性的研读课文和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课外书籍,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自学教材内容,根据教学需要提前为学习新知做准备,由此建立起课内外知识、新旧知识、生活知识与学科知识的联系;并从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质疑,以教会学生前置性自主学习,以提升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建构整本书阅读课程体系,应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让书香泽润童年时光;科学划分阅读区间,实现年段分级阅读;精心设计整本书阅读全过程,以儿童的方式浸润到书籍之中;创建阅读型教师队伍,让幸福童年拥有智慧的"点灯人"。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是对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大变革,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如何组织好一堂阅读课,如何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成了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引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的营养品。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阅读,充分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妙处。一、激发阅读的兴趣,焕发阅读的激情教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培养学生课堂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摆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教师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彻底更新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其"想读"、"善读"、"巧读"、"泛读",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教师通过“五个一”行动,开发各种阅读场所,为学生营造随时、随地可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 中的一种习惯.同时,教师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内容“悦目”的书籍,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和阅读活动,让 学生感受到“喜悦”的阅读过程,从而使学生把阅读视为自己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