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代华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131-132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浙江各界闻讯后,不仅对灾况深表同情,尽力赈济日灾;还关心旅日侨胞安危,积极接运灾侨归籍.前者折射出人道主义的情怀,后者是爱侨、护侨的体现.此举值得肯定与颂扬.  相似文献   

2.
侨资性大学的治理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侨资性大学因侨设立,受侨支持,为侨服务,有着各具特色的治理结构。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侨资性大学可以构建一种以党委为政治核心,政府、侨资、大学内部三角制衡的委员会为决策组织,校长为最高执行者的新型治理结构,这可以提高侨资性大学资源获取能力,加强政府对侨资性大学发展的扶持,为侨资性大学的自主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在海外华侨民族主义运动兴起和晚清“护侨”政策实施的大背景下,伴随着侨生回国升学现象的产生,萌发了国家办华侨教育的端倪,从民国时期直至新中国建立以现,国家办华侨教育的发展,又促进了侨生回国升学人数之激增。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二者的形式与内涵均经历着不同时期的演变。那么,作为这一动态过程中的当代国家办华侨教育的状况如何呢?为此,我们对华侨大学学生状况作了一次综合调查。  相似文献   

4.
张弼士是深受晚清政府重视和青睐的华侨企业家。张弼士较早地回国投资,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并提出了设领护侨的建议,提出了招徕侨资以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的主张,提出了在闽、粤设立发展中国经济的示范性"特区",以更好地招徕侨资。《商务条陈》成为深刻影响晚清新政的重要文件。张弼士的建议既切合实际需要又具有高度的前瞻性,既体现了他参政议政的敏锐,也反映了晚清政府侨务政策的演变,以及晚清政治、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手抄本纪实文学作品《阳温暾小引,》儒家思想及伦理观念贯穿始终,实录了腾冲和顺侨乡华侨华人在国内国外的种种生活经历,是“侨字号”的教科书,艺术语言富于鲜明的民族风格。160多年来,广泛流传于华侨社会中,对侨乡历史文化、道德风貌、人性心理、风俗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当今了解和研究侨史、侨情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6.
治史所以明变。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代历史变动的根本原因,是由移民引出的北方"胡汉"问题与南方"侨旧"问题。《东晋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探讨了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产生背景、成立原因、沿革变迁、地理分布、相关制度与影响,例证了利用侨州郡县复原侨流人口的方法或路径,开辟了研究十六国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的园地;凡此,便为解决东晋南朝史的"侨旧"问题打下了基础,也为探讨十六国北朝史的"胡汉"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广东教育》2012,(6):2
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以下简称达濠侨中)创办于1986年9月,由当时达濠旅港同胞捐资港币727万元、濠江区政府投资人民币130万元,按完全中学标准兴建而成,2011年6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9年秋季,达濠侨中开始  相似文献   

8.
东晋南朝侨州郡县释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南朝时代 ,侨州郡县广泛设立乃至成为制度。侨州郡县是相对于原州郡县而言的 ,然而侨州郡县系统与原州郡县系统并不能够完全对应起来 ,原州郡县一经侨置 ,即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侨州、侨郡、侨县设立后 ,也并不稳定。至于当地州郡县 ,由于侨郡县的插入、迭置以至混合编制 ,形成了新的地方行政辖属系统 ,也就是以《宋书·州郡志》与《南齐书·州郡志》为代表的地方行政辖属系统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云南红河州为例,主要阐述了建国后越侨私商在中国的经济变迁:即疏理了中国建国初期越侨私商在云南红河州的经济现状,回顾了六、七十年代对红河州越侨私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时期红河州越侨私商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金晶 《巢湖学院学报》2011,(4):96-98,130
晚清华侨政策的转变反映了清政府对海外华侨的认识及所持立场的变化,而这一转变离不开洋务派的促进作用。在转变过程中,晚清的华侨政策历经三次阶段性突破,护侨的价值取向也由政治因素转向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1.
集中分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广东侨务工作新局面的影响。通过对华侨、侨眷权益的保护、力促华侨参与改革开放和推动国内科教兴国三个方面内容翔实的讨论,展示了广东20年侨务工作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于华侨史的研究关注较晚,大约起步于民国时期。此后的研究成就体现之一是对华侨贡献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中国革命与抗战、经济建设、教育建设和侨乡建设四个方面;之二是对华侨国外生存状态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华侨同化、华文教育、国外待遇及政府政策四个方面。至于其中所存在的诸如研究理论、内容、史料、研究人员等方面的不足,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3.
1925年仰光出版的《华侨宝鉴》,反映了近代腾冲缅侨的工商号分布情况,腾侨主办的华侨学校及缅华腾侨的救国主张、组织的腾侨社团、捐资义举和名人传记等,是近代缅甸华侨情的"小百科全书",也是缅华腾侨侨情的近代历史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是研究保山侨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4.
华侨农场是新中国特定时期集中安置归难侨的特殊政策的产物,要彻底解决当前华侨农场的发展问题也必然要倚重政策的调控。只有深化体制改革和适时的制度安排,才能消除影响华侨农场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推进农场社区化转型,实现区域社会的同步发展。以厦门竹坝华侨农场为个案,考察华侨农场自身贯彻推行特定政策的运作模式及其效果,以期正确理解当前华侨农场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其发展方向,为后续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提供某种参考,使华侨农场尽快融入社区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中国政府的华侨投资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其指导思想、内容有不同的侧重点,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复杂的国内外背景,以及中国共产党理论认识上的不足和侨务服从外交的做法,建国初期中国政府的华侨投资政策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投资方式越来越单一,对侨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留学海外接受高等教育。学生能否做出高回报的海外高等教育决策,与他们对海外高校质量信息的了解有着密切联系。本研究利用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2007年对全国东中西7个城市12961名高三学生所做的“留学海外高等教育的看法和意愿”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高中生对海外高校质量信息的重视程度,以及可能影响这种重视程度的因素。研究发现,学生普遍重视海外高校的质量信息。同时,在各种因素中,不同留学付费方式、留学国家和专业选择偏好,以及学生个人特征(如家庭居住地特点、学业自评水平)因素,对学生对质量信息的重视程度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教学是华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活动又大大拓宽了华文教育文化教学的领域。五禽戏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健身运动,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因五禽戏具有趣味性、体验性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华文教育海外华裔青少年文化教学,尤其适用于如"寻根之旅"之类的短期教学,是较为科学、高效的华文教学资源。五禽戏融入华文教学不仅扩充了华文教育的内容,而且有效地传承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8.
华侨参政议政在中国有其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华侨的参政议政权得到了法律保障,华侨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两会’’中均占有一定席位。近年来,华侨可以受邀列席政协会议,这是对华侨参政制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开平华侨与碉楼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碉楼分布广东省开平市广大城乡,其数量之众多、建筑之壮观、风格之特别,在广东乃全国均属罕见。它是中国华侨文化的集中表现部分,极具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开平华侨对碉楼的建筑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时代,中国应建立“侨务文化”理论体系。从全球化时代语境出发,建立“侨务文化”的理论体系是一种时代话语要求。中国侨务文化理论体系以起源论、认识论、历史论、政策论与实践论等理论板块为体系架构,阐释中国侨务文化的起源与历史演变过程,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中心的文化逻辑是认识论的核心,这种逻辑的基础就是中国《易经》与《墨经》中的“阴阳和合”与“同异交得”的观念。在侨务文化的历史论中,划分了侨务文化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指出不同阶段的主要发展特性。在对侨务文化政策观念的论述中,主张以和谐发展为主体,要以国际法律规章和国际惯例来制定我们的侨务政策,维护华侨与华人的合法权利与要求。关于侨务文化实践方面,则应当适应全球化时代科技发展的新潮流,引进华侨与华人的金融和产业投资与科技力量的合作,推动中国侨务工作的转型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