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为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新一轮改革,教育部于2014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新高考加分政策大幅削减高考鼓励性加分项目引发广泛热议,公众认为大幅削减鼓励性加分项目有可能导致新的高考不公平。大幅削减甚至取消高考鼓励性加分项目将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是: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特殊人才选拔、不利于高考招生公平。据此,提出高考鼓励性加分政策的调整策略:政策制定应发挥加分导向作用,政策执行应坚守人才选拔初衷,政策监督应完善监督制约体系。  相似文献   

2.
涂皓 《教育》2013,(7):24-25
2014年起,高考加分项目将全面“瘦身”,许多加分项目将不再具有加分资格。普通高校招生相关加分政策可分为鼓励性加分和照顾性加分两大类。鼓励性加分,是指考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就,由此获得一些加分的机会;照顾性加分,是指考生的自然属性和国家相关照顾政策下的加分,如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加分。  相似文献   

3.
涂皓 《教育》2013,(19):24-25
2014年起,高考加分项目将全面"瘦身",许多加分项目将不再具有加分资格。普通高校招生相关加分政策可分为鼓励性加分和照顾性加分两大类。鼓励性加分,是指考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郑炽钦 《教育》2013,(19):27-28
《教育》旬刊:高考加分政策应该怎么改革和"瘦身"?郑炽钦:我国现行的高考加分政策,大致可分为三类:政治性加分、鼓励性加分和政策性加分。这种政策设计的初衷都是良好的,对弥补高考制度的不足以及促进入学机会的相对公平等方  相似文献   

5.
台湾地区的高考加分政策的适用对象为边疆学生、华侨生、港澳学生、台湾原住民、退伍军人、派赴海外工作人员子女、运动成绩优秀生以及大陆来台学生,大陆高校的高考加分对象则为工农子弟、少数民族生、港澳台侨生、退役军人、烈士子女、德智体特长生、定向与委培生等。论文梳理了大陆与台湾各项高考加分政策的历史演变,并就高考加分的优惠对象、优惠标准、优惠幅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考加分乱象丛生,使其逐渐偏离政策制定之初所追求的促进教育公平正义的理念。高考加分政策逐渐异化为权势阶层子女获取高等教育资源的"敲门砖",异化为"加分教育"和滋生教育腐败的温床,异化为制造和加大东部、西部地区教育差距的"帮凶",高考加分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规范高考加分政策,提升政策的权威性;建立高考加分项目听证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积极推进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是对现行高考加分政策进行完善,使加分政策回归公平正义初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考加分政策的设计初衷,本是为了引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然而,在某些地方,高考加分项目竟然成了权势群体子女的专利,本该公正科学地考查学生特长素质的高考加分政策俨然成了权力寻租、制度走私的道具。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对湖北省6市的798名高中生、282名家长的调查,发现对新高考加分政策的反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家长及学生对新高考加分政策关注程度相当高;二是大多数家长及学生对新高考政策的调整项目持认同态度;三是绝大部分家长及学生认为新高考政策将会降温奥赛热;四是新高考加分政策对杜绝体育加分资格造假有一定的效果;五是广大学生及家长认为新高考加分政策促进了高考公平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而提出的高考加分政策,在具体实施中出现了荣誉造假、城乡差距拉大以及谋求他利等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教育公平的新思考。将高考加分政策概括为以下几类,进而提出了细化补偿性加分政策、缩减鼓励性加分政策以及取消照顾性及政策性加分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突显高考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性,在高考实考分的基础上,还有对基础教育较为落后地区的考生进行加分照顾和对一些个体素质突出的考生进行加分鼓励.其中,包括教育部给予符合照顾性加分政策和鼓励性加分的考生0~20分的加分,各省(区、市)依据本地的情况,在教育部规定的加分考生群体之外,针对各种不同类型考生的加分.  相似文献   

11.
高考加分政策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今年1月21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惊曝群体作弊丑闻,把高考加分政策推向风口浪尖。为何高考加分丑闻,诸如孝女、"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造假等事件延绵不断?本文通过案例回顾,分析得出产生争议的原因:一是高考加分对象、加分项目、加分衡量指标随意性大;二是高考加分政策程序不透明,从而导致权力寻租。笔者认为,由于高考加分政策本身具有合理性,不主张将其取消,而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趋于完善,使之回归公平。  相似文献   

12.
滕朝阳 《教育》2008,(5):21-21
随着高考临近,人们对高考加分的消息似乎格外敏感。最近,湖南宣布取消以往高考录取过程中形成的“高校教职工子女可适当降分”这一不成文规定,引发社会热议。而所谓“适当降分”,其实就是变相的加分。在此之前,浙江省宣布今年起取消“省级优秀学生”高考加分政策,取消类似加分政策的还有江苏、江西等地。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在绍兴一中2009年参加航海模型加分测试的19名考生中,13名考生的家长是当地高官,其余6名都是教师子女。这一现象被称作“权势家庭子女‘高考加分俱乐部”’。  相似文献   

14.
最近,连续有好几则关于加分政策的消息——2008年起,浙江省高考将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政策,省教育厅不再评选"省级优秀学生";湖南省日前正式宣布取消以往高考录取过程中形成的"高校教职工子女可适当降分"这一不成文规定;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宣布,深圳市"金融高管子女中考加分"的规定从2008年开始停止执行.  相似文献   

15.
高考体育加分政策是高校招生制度的有益补充,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然而,在实施中却备受质疑,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将何去何从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以对引发高考体育加分政策质疑的理性认识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找寻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前行的动力,探讨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路径,旨在为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合理性存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08,(13)
随着高考临近,人们对高考加分的消息似乎格外敏感。最近,湖南宣布取消以往高考录取过程中形成的"高校教职工子女可适当降分"这一不成文规  相似文献   

17.
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一些高中学校学生、家长及这些学校的老师就体育优胜者高考加分这一政策及实施相关问题进行调查。调查认为:学生参与体育高考加分比较普遍,学生体育高考加分的组织形式以学校老师和校外人员联合形式为主,学生加分训练所选项目以武术为最多,其次是三大球和健美操;周训练次数以3—4次为主,体育加分训练能促进绝大部分学生的身体、心理和学习的良好发展;体育高考加分政策及实施过程中有诸如钱权交易、冒名顶替等现象,大多数人认为应通过法律、媒体及多部门联合监督等方法来抑制不法行为,同时应完善体育高考加分政策;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和教育系统举办的运动会所获加分资格得到承认度最高。  相似文献   

18.
进入5月份以来,各地陆续公布了2012年的高考加分政策.在教育部一再发文要求规范高考加分项目的背景下,各地的高考加分项目依然纷繁复杂,名目累加超过百种,加分标准也是千差万别.以少数民族加分为例,各地的加分分值就有好几个版本,加5分、10分、15分、20分的省份都有.这样的混乱使高考加分再次成为"高考月"里广被口诛笔伐的靶标,一时间取消高考加分的呼声再次响起.  相似文献   

19.
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获得高考加分资格的考生可以享受增加20分、10分或者优先录取等不同档次的投档照顾。  相似文献   

20.
《云南教育》2014,(18):38-40
“加分优录”,一个广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近期,一些不合理的加分现象逐渐曝光:先有河南、辽宁等地体育特长生被质疑“分量不足”,部分学生主动放弃加分资格,后有北京、黑龙江等地涌现不少品德优秀的初高中学生,其加分难以服众,鸡西某中学的一个班就有12人获此殊荣,被人称为“雷锋班”。福建闽侯县则被曝给征地农民实施子女高考加分,报考指定高校可降20分,这项“无文件”、不公开的政策默默执行了12年,今年取消时才为社会所知……乱象不独一处。造成中高考加分困局的原因是什么?取消一切加分是否更合理?怎样通过规范管理重拾中高考政策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