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语六年制教材七册十六课《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写的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加以研究,从而发明了雷达,使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的一般知识。蝙蝠俗称檐老鼠,由于会飞,且时速高达十五  相似文献   

2.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作者以简洁、准确的语言,介绍了蝙蝠的嘴和耳朵的特殊作用以及对于发明雷达的启示,揭示了蝙蝠和雷达的内在联系,介绍了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某些仿生学的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般比较重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这课的教学目标通常定位为: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2.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有了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课程目标,我想我们的教学也一定要做些新的尝试,以便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一、教…  相似文献   

3.
鉴于“引探教学法”以回答思考问题为主线,学生先学先讲,教师后讲后帮的特点,“引”要把握教学契机,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要有层次,循序渐进。如我教学《蝙蝠与雷达》一课:一、初学课文,整体感知为了使学生的“探”能顺利进行,我布置了初学思考题:1.搜集有关蝙蝠和雷达的材料。2.飞机为什么能在漆黑的夜间安全飞行?3.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哪些实验?结果如何呢?3.蝙蝠是怎样用耳朵和嘴巴配合飞行的?4.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学生依照这些思考题学习课文,就可以做到探时有目的、有方向,也弥补了课前只学字词、肤浅读通课文的缺憾。…  相似文献   

4.
《蝙蝠和雷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 1 7课 )是一篇讲述科学常识的说明文。教学中如何走出传统分析课文的窠臼 ,避免过多过细的讲解 ,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科学知识 ,并且受到创新意识的熏陶 ?笔者认为 ,这篇课文的教学 ,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一、抓住文章题眼 ,理清课文思路《蝙蝠和雷达》这篇文章的题眼 ,就是一个“和”字。这个“和” ,就包含了两者的相互联系 ,相互沟通。弄通两者的“和” ,也就读懂了课文内容。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 ,而雷达则是一种探测仪器 ,为什么把两者联系在一起 ,为什么“和…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上,王老师讲授的《蝙蝠和雷达》一课已经接近尾声,一位学生正在复述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这时,一位男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您知道什么东西能对付蝙蝠的超声波吗?”  相似文献   

6.
《蝙蝠和雷达》一课的教学接近尾声。基于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作者对蝙蝠的夜间飞行原理和雷达工作原理的介绍近似白描。因此,孩子们对"仿生学"这一拓展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大打折扣。联想到孩子们最近比较迷童话、科幻类小说,我不禁在"蝙蝠"和"雷达"上动起了脑筋:蝙蝠和雷达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蝙蝠的飞行原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以童话的视角,让它们置于同一个情境进行对话,很多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于是,我安排了这  相似文献   

7.
扎实训练提高读写能力《蝙蝠和雷达》教学建议江苏无锡市塔影中心小学周唯巍《蝙蝠和雷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常识性课文在叙述上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及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精心...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关于仿生学的科学常识性课文,写的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从而发明了雷达。这类课文学生接触极少,在他们的生活经验里,蝙蝠和雷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似乎毫无联系;加之文中科学术语较多,如超声、无线电波等,内容抽象。因此,让学生弄清楚蝙蝠和雷达的关系——雷达和蝙蝠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若仅仅停留在对课文的字面讲读,就显得空洞、枯燥、片面。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图示,化抽象为直观,则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难点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讲述科学常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加以研究,从而发明了雷达。教学时我们抓住重点,从文入手,因文悟道,引导学生从学习语言文字中去领会文章所阐明的科学道理。一、析题意激发兴趣我们先让学生读题,并帮助他们认识蝙蝠、雷达各是什么后,再启发思考:①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雷达是一种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仪器。  相似文献   

10.
《蝙蝠和雷达》(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是一篇揭示“蝙蝠”与“雷达”的关系,说明雷达是蝙蝠的仿生物的介绍性说明文。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我紧扣文中的三种联系,进行教学,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深刻地理解、领悟了课文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一、扣“标题”与“内容”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其教学重点是搞清蝙蝠的嘴与耳朵的作用,了解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从板书中可清楚地看出蝙蝠嘴与耳朵的作用,蝙蝠与雷达的探路原理。带箭头的虚线表示雷达是在蝙蝠的启示下制造出来的。另外,利用板书亦可阐明夜航的飞机为什么能安全地飞行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一、设疑开讲,激发兴趣(大屏幕出示蝙蝠静态图)这是什么?(蝙蝠,正音)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种动物?(大屏幕出示雷达静态图)这是什么?谁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呢?师: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7课《蝙蝠和雷达》。(出示课题,齐读)二、直奔重点段,组织学习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3—6自然段)2.指名读第3自然段,问:蝙蝠夜间飞行有什么特点?(借助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安全,引起学生思考。)3…  相似文献   

13.
【课例简析】《蝙蝠和雷达》用具体的事实介绍仿生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同时进行类比思维训练。课文主体部分分别介绍了蝙蝠、雷达的构造及探路原理。介绍蝙蝠部分,先叙述科学家进行的三次试验,然后解说生理构造及探路的原理,前者为后者作铺垫,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发展。三次试验都包含着操作方法和结果两项内容,而蝙蝠和雷达的探路原理都可具化为图形,所以这篇课文可用填表和画图的方法来  相似文献   

14.
开拓新路教好科学说明文──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蝙蝠和雷达》教例评析黄焕勋【教例】第二课时师:今天继续学习《蝙蝠和雷达》。(演示出蝙蝠、雷达投影片)你们能认出图片上画些什么吗?生:图片上画一只蝙蝠,还有雷达。师: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生:蝙蝠是一种能...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七册《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从教材的内容看,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弄清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得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重点是理解科学做实验的初衷及经过。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能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材解读】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次综合性学习,一则语文园地。本单元的四篇课  相似文献   

17.
为了突出本组“归纳段落大意”的训练重点,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在原来的基础上作了四项调整: 一、调整了课文篇目。新教材保留了《捞铁牛》、《蝙蝠和雷达》、《一次科技活动》,增加了《新型玻璃》。四篇课文内容相近,都是介绍一些科学常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四篇课文的命题方式相似,都是以记叙的主要事或物为题,题目确切、简洁,透过课题,基本上能了解课文所记叙的重点事物;四篇课文的段落分明,段意明确,便于对学生进行归纳段落大意的训练。 二、调整了“思考·练习”。本组调整后的“思考·练习”有两个特点:①问题的要求更明确具体,便于教师备课和指导学生理解。如,《蝙蝠和雷达》一课的思考题1的第②题现在是这样叙述的:“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飞行的,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原题是“科学家反复研究,弄清了蝙蝠是怎样飞行的。用自己的话  相似文献   

18.
韦娟 《广西教育》2022,(1):78-81
本文以《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为例,论述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的有效方法,建议教师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聚焦阅读策略,多种途径开展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十一月二十日今天检查语文教案,发现老师们对教学重点的确定很值得思考。如《蝙蝠和雷达》的教学重点,有的老师是这样写的:“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超声波为什么能探路飞行的道理。”又如:《诚实的孩子》一课,有的这样确定:“认识列宁诚实的品质,教育学生向他学习。”究竟什么是教学重点呢?袁微子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这样写道:“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着重指导的内容。”大纲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完成这样的教学目的而进行的课文教学,重点应该指导学生理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形式去表达内容的,也就是说“教学重点”应该落实在词、句、段上,而不应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蝙蝠和雷达>一课的教学接近尾声.基于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作者对蝙蝠的夜间飞行原理和雷达工作原理的介绍近似白描.因此,孩子们对"仿生学"这一拓展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大打折扣.联想到孩子们最近比较迷童话、科幻类小说,我不禁在"蝙蝠"和"雷达"上动起了脑筋:蝙蝠和雷达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蝙蝠的飞行原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以童话的视角,让它们置于同一个情境进行对话,很多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