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了朱熹与浙江书院的交往,认为朱熹讲学促进了浙江书院的发展,分析了朱熹频繁出入书院,积极讲学于浙江各地的原因,以及朱熹如何利用书院达到他的政治理想,最后,探讨了朱熹留下的遗迹对书院发展的影响和朱熹对书院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朱熹四十多年专事讲学,他的“变化气质”之教育价值论、“学以明伦”之教育目的论、“全是天理”之教育内容论、符合唯物论辩证法的教育方法,是其哲学思想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和发挥。研究朱熹教育哲学,是科学评价朱熹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朱熹对中国教育所作的贡献,再怎么夸张也是不过分的,在私人讲学方面尤其如此。“讲学”,是朱熹恢复(使用)并使之流传的许多种术语中的一种。新儒学兴起后,讲学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被视为代表私人书院的最理想的方法而受到欢迎。朱熹是使书院的理想复兴并给它重新定义的首要人物。在重建白鹿洞书院的过程中,他很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新的教育制度的开端,但是,书院却是中国教育史上一种影响深远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4.
试论朱熹在徽州的理学教育活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州是朱熹的祖籍地,也是其开展理学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地区。朱熹在徽州的理学教育活动以培养学术人才为中心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他采取了面授讲学、书信指导、召入门下等多种培养方式和途径。朱熹在徽州的理学教育活动产生了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倡导了徽州学者研习理学的风气,二是培养了一批徽州籍的理学家,三是确立了朱子学在徽州600多年的学术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5.
韩之超 《考试周刊》2011,(5):212-213
朱熹一生主要的事业有三个方面:教育、著述与政治。他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教育活动,从创建寒泉精舍聚徒讲学,至建武夷精舍、竹林精舍、重建白鹿洞书院与岳麓书院,积有丰富的教育经验。朱熹宦迹所至闽、浙、赣、湘、皖等地区,从政不忘讲学论道,故其事业最显著处是在教育方面,其著述之宗旨也与教育相关。  相似文献   

6.
魏智渊 《师道》2006,(8):57-58
有一出经典的黄梅戏叫《朱熹与丽娘》,讲的是朱熹在武夷山讲学的时候,被一位年轻貌美但不甘心做封建礼教殉葬品的节妇胡丽娘给迷惑了。胡丽娘通过各种雅趣方式来引诱朱熹,想让他身败名裂。不料她自己却真的爱上了朱夫子,然而这段甜蜜的爱情却被朱熹所极力倡导和维护的“天理”给葬送了。  相似文献   

7.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南宋高宗建炎四年生于福建尤溪,卒于宋宁宗庆元六年,今年正好是他逝世880周年。朱熹是中国古代一位“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旷世大儒,同时也是毕生致力于讲学授道、卓有贡献的著名教育家。朱熹从事教育活动约五十年,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事业仍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方彦寿 《教育史研究》2007,(2):36-38,47
本文对朱熹在建阳寒泉精舍和云谷晦庵草堂讲学特点进行了考证和辨析。其时为朱熹考亭学派的萌芽期,书院规模较小,从学门人不多,朱熹这一时期的讲学表现为以下五个特点:即论学与讲学的结合,随分讲论与因材施教、批喻与函授、批评时政与抨击时弊、游学与吟咏性情。  相似文献   

9.
24.朱熹教子外出求师学道 朱熹,字元晦,后改为仲晦,号晦庵,晚年号晦翁、遯翁、云谷老人、沧州病叟.朱熹祖籍婺源(今江西婺源县),生于福建南剑(今福建南平)尤溪县.朱熹从小在父亲指导下学习,后又广拜名师.由于他聪颖过人,又勤奋好学,终成大家.他在漳州任职期间写成了《四书集注》,这本书影响中国教育达数百年之久.作为南宋时期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和著名教育家,他从事讲学达40年之久,有非常丰富的教育经验.他教育自己的子女也有一套方法,在《与长子爱之》一信中就表达了他的家教思想.  相似文献   

10.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著名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五十多岁后,他相继于白鹿洞书院、武夷精舍、岳麓书院、沧州精舍授徒讲学,于沧州讲学终生。其讲学语录被宋人黎靖德辑录成书,是为《朱子语类》。此书的问答语录皆是他一生从事教育的师生问答语录,有很高的语料价  相似文献   

11.
朱子读书法     
朱熹,我国古代负有盛名的书院大师和杰出的教育家,一生热心教育,倡导办学,亲自讲学,前后达50年之久。他的著作《四书集注》作为宋以后封建社会的正统教材,通行于世达七八百年之久,影响极大。这位教育大师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是他的读书法,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铅山县是个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县份。自宋朝以来,文人名士在此设书院讲学者甚多,成为我省书院最多的一个县。备列如下: 1、鹅湖书院。宋朝是个讲学盛行的朝代,朱熹在这方面立下了较大的功劳。他不但自己致力  相似文献   

13.
朱熹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翁,婺源人(原属安徽,今江西)。他是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对后世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朱熹十八岁登进士第,六十九岁罢官还乡。五十年中,他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等省担任地方官吏十四年(其中做过南宋宁宗皇帝的老师四十天),私人讲学先后约三十六年,占大部分时间。即使在任内,每到一处也积极开  相似文献   

14.
徐丽琴  刘超 《江西教育》2004,(15):91-92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南宋江西婺源人。他于19岁中进士后,先后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做过十年的地方官,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儒家伦理思想体系的完成者。他的学说与思想影响了后世学术思想的发展达六七百年之久,并波及海内外,至今未已。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冬,他重修庐山白鹿洞书院,聚徒讲学,传播文化.教育士子,是他一生中振兴理学,开创和健全书院制度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有一出经典的黄梅戏叫《朱熹与丽娘》,讲的是朱毒在武夷山讲学的时候,被一位年轻貌美但不甘心做封建礼教殉葬品的节妇胡丽娘给迷惑了。胡丽娘通过各种雅趣方式来引诱朱熹,想让他身败名裂,不料却真的爱上了朱夫子。然而,这段甜蜜的爱情却被朱熹所极力倡导和维护的“天理”给葬送了。  相似文献   

16.
校联欣赏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白麓洞书院讲学时,曾为书院题写了三副对联。  相似文献   

17.
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一生热爱教育,先后做官14年,但讲学却达50年之久,而且始终不倦,堪称“宋代孔子”。他的教育思想对宋以后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他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的论述,对今天的大学生道德教育仍有借鉴价值。在教育目的方面,朱熹要求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学校之正、不患法制之不胜,而患理义不足悦其心”。他认为教育学生自幼必须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开始,以修养其孝悌忠信之道,然后再教以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明人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教育方法上,他用…  相似文献   

18.
朱熹,世称朱子。他一生学习孜孜不倦,著书立说,讲学论道,因此他的学问是十分渊博的,不论是文学、史学、乐律、伦理,还是天文、兵法,无所不通。他的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从事讲学和写作。他主管过台州崇道观、武夷山冲佑观、江西南康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书院以及建阳考亭的竹林精舍等许多书院。他不仅在传播中国文化教育上做过很大贡献,而且在治学上也有一套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晚年自号晦翁。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寓居建阳(今福建省建阳县)。他是我国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封建主义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朱熹年十八岁,即登进士第,到六十九岁才罢官还乡,这五十年中,他在外作官五任,综计不过十四年,其余大部分时间从事私人讲学,即使在十四年任官期间,他也不忘记兴办教育,由于他长期从事教学实践活动,再他又不忘批判继承前人的教学遗产,所以他能总结一整套教学原则和方法,它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主要的有如下一些:一、学先立志朱熹在教学上,首先要求学生立志,有  相似文献   

20.
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肇始于五代而盛于宋,朱熹起了很大作用。朱熹的哲学被奉为官方哲学,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有力工具。而他所创办或讲学于斯的书院,却培养了不少英才;他的思想体系也从不少有识之士,如明末清初启蒙学者中吸取养料。这就有必要根据历史事实,分析研究南宋书院究竟有哪些优良传统、朱熹思想有哪些积极成份值得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