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法律文化同构性的产生具有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基础,这种社会基础集中体现在以全球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代表的物质基础,以人类共同的文化价值诉求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基础,以法律文明运动的统一性趋向为代表的法律事实基础,正是如此丰厚的社会基础才孕育出法律文化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2.
城乡文化同构是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向。城乡文化同构与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之间存在着许多对应关联点,城乡文化同构的基点是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建设的主旨,而城乡文化同构的架构则是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建设的构境①。  相似文献   

3.
邵俊峰  李丽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2):12-15,42
孔子仁学的思想理路的内在矛盾,集中表现在孝与忠的关系上。孝与忠在情感层面的兼容,构成其"家国同构"的社会理想;在践行层面的对立,又构成其"家国错位"的理论偏至,其结果是:一方面社会家庭化了,另一方面家庭社会化了。仁学具有的情感性与践行性矛盾统一的本质特性,决定其思想理路必从"家国同构"走向"家国错位"。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存在与人的自身存在是同构的,社会的发展与国民素质的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国民素质是历史的产物,一定时期的国民素质发展水平都是同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中国国民素质历史演进特征进行梳理,对其内在联系性进行揭示与把握,找出其发展规律,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量庐山山水诗文观照庐山的角度或立足点,都与"便风顺流"直接相关,具有明显的同构性。这种同构性根源于:九江襟江带湖,处在中国古代大交通线的枢纽部位,在水交通时代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九江的水环境在其历史文化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肯定《月牙泉》诗集充满昂扬的生命情韵的同时,特别强调作为诗评家所写的诗,有着较多的载道成份,即属于文化诗范畴。而其在操营方式上,则较为注意诸物象牵系与现实物象的同构性,并在物与现实同构与非同构中找到了一条恰当之路。  相似文献   

7.
在明确当代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的时、空、向度之后,接下来的问题便是确定具体的乡村教育发展目的与内容、形式与结构、过程与方法。从文化场、系统论、自组织的视角出发,当下中国乡村教育发展应在目的与内容上秉承全纳性、在组织形式与结构的构建上把握互构性、在过程与方法上坚守全程性。唯有如此,当前中国乡村家庭教养、学校教学、社会教化才能同质同构、协调发展,才能将乡村社会建设成一个富而有教、智而好德、乐而思进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以文化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切入,历时性分析音乐与文化的同构与共生关系,是深刻洞悉蒙古族音乐的独特文化价值与意义的有效途径。蒙古族音乐的实用功能和社会功能传承着草原文化,草原文化中蕴含着音乐创作的灵感。随着全球化、新媒介的出现,蒙古族音乐受到大众文化、后现代文化的冲击,发展中的蒙古族音乐为草原文化注入新活力,同时指出蒙古族音乐创作和草原文化传播遭遇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律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法律移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本文对法律移植的意义、实质等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法律移植过程中应注意国外法与本国法之间的同构性和兼容性,做到有选择地移植;移植过来的法律还要面临一个"本土化"的过程;移植法律的同时必须注意植入与之相适应的法律精神、意识和观念.从而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促进我国法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邓琦 《华章》2007,(12):49-4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文化的发展并不平衡.在新的社会伦理观念尚未建构形成,传统文化又失去社会整合能力的经济加快建设进程中,中国社会明显出现了道德滑坡、失信违法、腐败循环、极端的个人主义等精神腐质与社会流弊.加强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规则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客观诉求.  相似文献   

11.
法律文化是法治的内在表现和重要力量,也标志着法律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功能和程度,标志着法律意识形态的发展水平。在中国整体法律文化之下的台州法律文化,在其历史积淀和现代因素下,显现出冲突的个体法律心理,注重习俗和调解的“乡土法治”特点,以及民主权利伸张的重大变化要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法律文化的思想演变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着重论述东方专制主义 ,第二阶段在土地公有、独立自主的公社共同体以及君主专制三个层面展开阐述 ,第三阶段则强调东方社会农业公社的独特性、公社内部财产关系的二重性 ,强调东方农村村社制度解体的内源性因素。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理论依据确立的马克思对于东方社会法律文化发展的理解 ,尤其是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法律文化发展的独特道路的关注 ,对于中国法制现代化来说 ,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the argument is made that forms of consciousness, knowledge, sentiments and values that teachers use as part of their cultural repertoires in schools are the result of social constitution. The ‘social’ i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overlapping discourses that are characteristic of schools everywhere. ‘Teacher culture’ is a signifier for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these discourses. Recent trends to emphasise the plurality of teacher culture(s) are countered by a review of work that suggests more uniformity in teacher culture.  相似文献   

14.
法律具有在社会主体间价值共识与认同基础上的社会信用性。法律信用既是法治运行系统中客观存在的基本要素,又是社会主体应当具备的一种主观心态与文化素质。法律信用在法治系统构成中占据基础性与决定性地位。考察与把握法律的社会信用性,有助于充分认识法的运行的内在结构,养成法律权威与法律信仰的法治观念,自觉进行法治实践活动,遵循法治的基本要求,在理念层次上保障法治实效的真正实现,促进社会生活和谐稳定与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5.
诚信政府之理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现实表明:政府诚信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社会与国家之间利益和秩序的平衡,是各种价值之间取舍的基础和核心。文章通过对中西诚信的对比分析,结合政府的特殊地位,探讨了政府诚信的价值所在。认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由诚信的政府来引导,通过内生与外引,引导出中国社会法治的火花,促进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经济、政治、社会发展领域的作用日益突显。但目前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仍处于发展阶段,出现了缺乏公共责任意识、背离使命宗旨等监督不力的现象。结合当前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现状,分析监督不力的原因:缺乏健全的法律体系、政府监督效率低下、社会监督环节弱化、自律机制不健全。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具体对策: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加强和完善内外部监督制度,以此来保证非营利组织合法、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17.
鉴于国家赔偿是一个历史的进程,其产生、发展及完善既有外在环境的影响,又有社会需求的催生,但更重要的是自然法思想的内在精神催生并引导了国家赔偿从无到有、从个案公平到社会正义的成长过程.采用历史研究的视角分析了自然法理论在不同时代、不同法学家思想上的体现,初步揭示了国家赔偿的合法性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弱势群体犯罪问题日益凸现并愈发严重,其内在根源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社会对其权利分配的不平等以及法律保障的虚置。当弱势群体遭遇权利危机且又无法解决时,基于寻求某种平等权的潜在特质,往往会选择违法犯罪来彰显其弱势的社会人格的存在。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弱势群体犯罪,必须加强对弱势群体犯罪的对策研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社会扶助、文化、教育及心理防控,并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深入展开,企业慈善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企业慈善文化建设不仅是构建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协同机制的现实需要和推进社会道德治理的有效路径,而且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坚持推进企业慈善常态化发展进程、凸显企业慈善个性化发展特色、构建企业慈善社会化运行模式、完善企业慈善法制化保障体系的逻辑思路下,探讨企业慈善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对于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人本思想的综合发展观渐成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性共识,但各国对于发展要素的关注侧重点不同。法律文化发展是新时期发展范畴的重要内容,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文化发展应辩证地把握内质与外形、承继与吸纳的互动关系,尤其是中国法律文化发展更需由此集聚新的制度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