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冰心的丈夫吴文藻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学者,但也是一位不太“称职”的丈夫。冰心在美国留学时,曾照了两张照片寄回家中,以慰父母思念之情。吴文藻便向岳父要了一张放在他的书桌上,冰心问他:“你这是一种摆设,还是真的每天都看一眼呢?”吴文藻说:“当然是每天部看了!”一天,吴文藻上课去了。冰心走进书房,撤下自己的照片,换上当时的著名影星阮玲玉的一张剧照,想看看吴文藻是否留意。几天过去了,吴文藻还没发觉,冰水等得不耐烦了,嗔怒地问道:“吴教授,你那桌上的照片是谁呀?’吴文藻一看,着实吃了一惊:怎么自己一点都没注意到呢?他马上把照片换下来,满面陪笑地对妻子说:  相似文献   

2.
吴文藻(1901—1985),江苏江阴人。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1916年考入清华学堂,1923年赴美留学,192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后,先后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并兼清华大学教授等。其夫人系著名作家冰心。  相似文献   

3.
华北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保护整治工程,采取"以旧修旧,修旧如旧"的原则,探索出对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的老伴──吴文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老伴──吴文藻冰心我想在我终于投笔之前,把我的老伴──和我共同生活了五十六年的吴文藻这个人,写了出来,这就是我此生文字生涯中最后要做的一件事,因为这是别人不一定会做、而且是做不完全的。这篇文章,我开过无数次的头,每次都是情感潮涌,思绪万干,不知从...  相似文献   

5.
冰心,本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州,1999年在京逝世。她是现代著名的女性文学家和语言大师,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享有“世纪老人”的盛誉。“五四”运动期间,冰心在燕京大学读书时,便开始了文学创作。1923年,冰心从燕京大学文科专业毕业,后来她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并结识了她后来的丈夫,著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吴文藻。1926年回国后,她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46年随丈夫去日本,在东京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以后,冰心夫妇假借赴美任教的名义毅然辗转回国。她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像小说《斯人独憔悴》、诗歌《繁…  相似文献   

6.
据新华社消息,已故中国著名作家冰心的墓碑近日遭人用红漆破坏,并写上"教子无方,枉为人表"八个大字。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毁碑者竟是冰心的孙子。据悉,有网民近日在微博上发布了冰心和丈夫吴文藻的墓碑遭破坏的照片。《新京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字画库中,珍藏着一幅冰心先生捐赠的《朱竹图》,此图以朱砂绘制而成。在中国民间,用朱砂画图或写信是有特殊意义的,其寓意为绝交。此图是陈伏庐老人1946年送给冰心吴文藻夫妇的。在图中,陈老以朱砂画竹,并在画作右下角题了两句自作诗:"莫道山中能绝俗,此君今已着绯衣。"题款为"写奉文藻冰心贤梁孟一笑"。朱竹、题诗、题款,意味非常,似有  相似文献   

8.
吴文藻(1901—1985),江苏江阴人。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1916年考入清华学堂,1923年赴美留学,192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后,先后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并兼清华大学教授等。本文乃吴文藻的长女吴冰教授写的回忆父亲的文章,有删节。  相似文献   

9.
海伦.福斯特.斯诺与冰心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北平一见相知,彼此倾慕,结为终身挚友。俩人互译对方作品,评介推崇对方业绩,为中美友好和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可贵贡献。海伦盛赞冰心与著名社会学家吴文藻的结合是"工合"式幸福婚姻,成就了双方的事业;冰心赞扬斯诺与海伦"才均力敌",埃德加.斯诺的事业,也就是海伦.F.斯诺的事业。两个斯诺,在事业上是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0.
吴文藻是社会学中国化的奠基人,他大力推介功能学派并运用其理论分析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吴文藻的社区研究思想对当时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培养了一批社会学、人类学人才,如费孝通、林耀华等,确立了中国社会学在国际社会学界的重要地位。其理论和实践开拓了一条社会学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冰心换照片     
清华教授吴文藻在俘获了冰心女士的芳心之后,特意向她要了一张照片,镶在一个精美的相框里.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书桌上。此举让冰心特别感动,她小心翼翼地问吴:“你是真的要每天看上一眼呢。还是只拿它当个摆设?”吴闻此言,立刻捶胸顿足.信誓旦旦地说:“天地良心,我当然是每日观摩了!”  相似文献   

12.
1946年11月13日,冰心以国民政府驻日代表团第二政治组主任吴文藻家属的身份,从上海飞抵日本东京,并在此地生活五年之久。冰心在日期间进行的演讲、访谈、写作,于她而言是一生的宝贵经历,于中日文化友好交流而言是重要历史遗产。从文献的角度出发,整理《华北日报》1947年关于冰心几次演讲日本观感的报道,探析《华北日报》对冰心四十年代的人物塑造与宣传,展现冰心四十年代为中日文化交流所作内与外的努力,以此试完善此前学界的相关论述,提升冰心访日归国演讲文献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在抗日战争时期大批迁居云南省的著名学者中,吴文藻、费孝通、吴泽霖、陶云逵等著名民族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以中国社会学、民族学和人类学先行者的身份,将其引进的西方民族学理论和西方社会学理论具体运用到云南边疆地区,既为民族学的中国化和社会学的中国化奠定了基础,又开创了云南民族学和社会学研究之先河。  相似文献   

14.
1938年,吴文藻离开燕京大学到云南大学任教,并为云南大学创办了社会学系。作为首任社会学系主任,吴文藻以燕京学人为班底建设师资队伍,树立专通并举的人才观念,结合"燕京经验"与云南大学实际设置课程,为云大社会学系于抗战时期取得瞩目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究其原因,可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科建设需要与其办学经验契合;二是学术土壤与其研究旨趣契合;三是学术平台支持与其学术理想契合。吴文藻从燕京大学到云南大学建设社会学学科的案例,对当前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与一流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其道教文化资源异常丰富。本文对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如下设想:"修旧如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齐头并进;大力推广武当功夫品牌,促进武当山道教文化产业的发展;另辟新径,加大对武当道教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丰富旅游项目,将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工作中,修旧如旧的手法在我国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这里面出现了十分成功的典型案例,同时也出现了差强人意的作品。旨在探讨当今时代语境和针对项目特殊性等条件下,修旧如旧的手法在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中应该以什么形式得到合理的应用,以青岩古镇建筑保护与更新作为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性反思。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修旧如旧”与“真实性”的梳理与描述,说明旅游情境中的“修旧如旧”必须注意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包括基于“旅游市场吸引力——坚固性”矩阵的对象选取;不违背文化传承的根本目的;遵循物理状态的存续、艺术品审美及历史性等修复原则。在总结前人旅游“真实性”研究成果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真实性”新见解,认为“真实性”研究在关注客体与主体后,媒介的表述将成为了解旅游“真实性”的关键,旅游营销信息与旅游客体信息及旅游体验信息的匹配关系直接关系到旅游“真实性”体验的满足,并就“修旧如旧”与“真实性”间的关系作出解释——“修旧如旧”只是“真实性”体验得以满足的必要前提而非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央民族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一所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不仅潘光旦、费孝通、吴文藻等学界名流到校任教,还拥有王尧、马跃、薛达元等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9.
《河北自学考试》2011,(6):114-117
中央民族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一所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不仅潘光旦、费孝通、吴文藻等学界名流到校任教,还拥有王尧、马跃、薛达元等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20.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谢婉莹,笔名冰心。有人望文生义,以为冰作寒冷解,所以将冰心的含义搞错了。冰,有洁白的意思,冰心就是洁白的心灵。这个词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概括创造的。他在《芙蓉楼送辛渐》中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意思是说:洛阳的朋友如果问我的近况,你就告诉他我还是像玉壶之冰那样洁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