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高校校长圈里,高职校长们"纵横"高教、职教两大领域,绝对是一群"有故事的人". 身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建新的故事有一个戏剧性的开始-2006年3月,时任广东省中山市政协副主席的他赴筹建中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视察工作,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算是他对职业教育的首次"亲密接触".不曾想,这竟成了他结缘职教的开始——随后,他被任命为这所新生的高职学院的院长,从此开始"懵懵懂懂"地办职教.  相似文献   

2.
老鼠     
我这里说起的那个少年十分顽劣,他已经连续被三所学校处分。那三所学校教过他的老师们都说他朽木不可雕也。他不得不转学。他父母为此也抬不起头来。农场有四所中学,他转学到四中。可是,他的恶名早已传入了四中。他的父亲认识四中的校长,便请求校长接纳他人学,校长答应了,却落实不了班级。六年级有四个平行班,三个班级的班主任都拒绝了他。六(二)班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校长专业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什么样的校长是好校长?这个问题应当是所有校长们经常思考的问题,这些标准也是作为一名校长的目标追求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参与式校长培训班上,当我们一起讨论"校长如何实施自我管理"时,有一位资深的名校校长显得有些不以为然。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的国情,使校长们直面错综复杂的局面,一天天忙得焦头烂额,不可能管理好自己。可是,牢骚之间,他却透露出无可奈何间他被"逼"出的一些窍门,譬如,每天上午,他并不是去校长室上班,而是直奔教研组,与老师们一起听课  相似文献   

5.
<正>他在来青屏高中之前没当过一天教师,更没当过一天校长,但学校的老师都信服他;他义无反顾地接手处于危机中的青屏高中,在不被人们看好的情况下,用一年时间使其"起死回生";他全天候待在学校,聆听师生心声,狠抓教学,让很多中招成绩落后的学生重新燃起进步的希望。家长们由衷地说:"这个校长了不起!"他,就是被人们称为"全天候校长"的  相似文献   

6.
一个位置偏远、人心离散的中学,经过短短几年的励精图治、顽强拼搏,一跃成为当地人口中的"名校".是什么力量在这偏远的小县催生了奇迹?又是什么力量使一所几近倒闭的中学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名校?带着疑问,也带着期待,记者走进青县树人学校——这一被学生们誉为"知识的殿堂,学习的圣地"的学校,一窥大家关注的办学之道. 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 在青县树人学校的操场上,经常能看到一位中年男子穿着蓝白相间的运动服,和一大帮孩子踢球.只见他时而大声招呼队友注意回防,时而迎着球来的方向全神贯注做好接球准备.他便是校长戴金强.尽管自己并不热衷于运动,但是在陪孩子们玩儿的时候,戴校长都是相当投入的.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今天不管是教育家还是一般民众都认为,一所好学校,必然有一个好校长,这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现实在中,也确实有无数个因为校长的出色工作而使学校大为改观的案例.事实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中小学校长已经被独立列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具体描述为"中小学校长是指在中学、小学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  相似文献   

8.
每年全国两会上,教育公平都是河南的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今年也不例外。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的提案关注的就是均衡高等教育资源。这已经是他第八次在全国两会上关注河南高等教育问题了。去年,他被媒体评为"最执着的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9.
在爱辉区西岗子镇,提起现年35岁的西岗子中学校长马书彬,知道他的人不少.学生家长这样评说:"马校长这人挺好,有能力,我们把孩子送到他那里,放心".教师这样称赞:"马校长年富力强,有创新意识,抓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套,我们服他".从学生家长和教师纯朴的话语中,我们体会到了这位年轻校长的人格魅力,更被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为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校长们无不殚精虑竭,但由于升学、安全、质量等方面的因素,使得这些"灵魂"们备感疲惫.这还不够,最让校长们难以承受的是那一份来自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可以这样说,一所学校教师们的交流很平常,但教师与校长之间交流甚少,致使校长们都很孤独.怎样让这个特殊的群体走出孤独,我想这不仅是对校长个体身心很有益的事,对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也应是很有益的.那么怎样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相似文献   

11.
王惠君 《班主任》2004,(7):30-31
对于王小兵,我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刚到学校就听说了他的许多劣迹:上课捣乱、逃学、撒谎、顶撞老师等,老师们谈到他都摇头:"这种学生,谁碰上谁难受!"他现在是高一(6)班的学生,是学校有名的问题学生,从校长到任课教师,都对他无可奈何,工作做了不少,就是没有好转.看着任课老师们那"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我暗自庆幸他不是自己的学生.可是万万没想到,最终我和他还是"聚"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12.
2007年3月,他被民办学校湖南省新宁县崀山试验学校董事长"三顾茅庐"请去挑大梁,任校长兼党总支书记.61岁的他,此时已退居二线4年.在这4年里,他曾被请去出任6所学校的校长或顾问.  相似文献   

13.
毕业季,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该校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16分钟的真情演讲感染了在场的所有学子,随即他的演讲内容通过各个媒体的广泛传播,在街头巷尾引起了热议. "根叔"一下成了红人、名人."根叔校长热"成为了当下高等学校的流行元素,在受到学生们追捧的同时,其他高校的校长们也纷纷模仿,像接力棒一样被不断传递.  相似文献   

14.
施进军 《教育》2013,(15):34-35
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在校长。一个校长,他对教育的认识、他的治校方略、他独特的管理方式等等,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校风、文化建设,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早就知道浙江余杭的沈智明校长在探索"幸福教育",办学中注重回归教育本源,倡导给学生们一个"幸福"成长的空间。那么,他所提出的"幸福教育"具体涵义是什么,又是如何落实"幸福"的,  相似文献   

15.
陈军 《上海教育》2008,(10):46-47
每一位校长都认同听课评课在校长工作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但是,每所学校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校长如何探索到适合学校特点、行之有效的听课评课方法?对于校长听课评课的内涵和价值又会有怎样超越听课评课这一形式表象的思考呢?为此,本刊编辑部针对“校长听课评课”这一主题组织了一次座谈会,邀请了14位来自不同区县的中小学校长来共同探讨。在座谈会上,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注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成为校长们引用最多的一句话,这也形成了此次座谈会的一个讨论基础。校长们在分享各自进行听课评课的实践经验之外,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提供了对校长听课评课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6.
谭亚西 《教育艺术》2007,(10):30-31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王某被提拔为一所学校的校长.真可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血气方刚的他一上任就想要把多年积聚的力量一下子进发出来,学校的空气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开完校级领导会开中层干部会,开完中层干部会开职工大会,大会小会、长会短会接连不断;各项规章制度亲自督办,补充了再补充,规范了再规范;凡事都得"一竿子插到底",躬身督办;下属领导照章操办,得心应手;职工们也无懈可击,只好惟命是从.  相似文献   

17.
牛合喜 《教书育人》2008,(12):18-18
一所学校再小,也有上百名师生,每天都要有好多事务性的工作.如果仅凭校长一个人去处理、去协调,纵然他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在笔者看来,校长与其自己忙死忙活,倒不如运用"无为而治"的管理艺术,学会放权,给自己"减负",给自己"减压".  相似文献   

18.
周校长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就一直在同一所学校工作.他为人开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在学校里人缘很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干得有声有色.一年前,他被提拔为学校的校长.  相似文献   

19.
岳父的心事     
岳父有三个女婿,他和我最谈得来.最近,我却发现他总是忧心忡忡. 岳父吃过很多苦,"文革"中,家庭成分不好的他因为被打成"右派"的校长辩护,被下放到一个农场劳动改造.他以为这辈子再也离不开黄土地了,不曾想1981年落实政策后,被安排到家乡的一所中学任教.  相似文献   

20.
教育史上有这样一段佳话:1917年1月4日,一辆四轮马车驶进北京大学校园,徐徐穿过校园内的马路.这时,早有两排工友恭恭敬敬地站在两侧,向蔡元培--这位刚刚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的传奇人物鞠躬致敬.蔡元培缓缓走下马车,摘下他的礼帽,向这些杂工们鞠躬回礼.刹那间,在场的许多人都惊呆了:这在北大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北大是一所等级森严的官办学校,校长是内阁大臣的待遇,从来就不把工友放在眼里.今天的新校长真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