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区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以其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喜爱,尤其是青少年的偏爱。不少中学生不仅在网络上使用网络语言,在平常的学习中也频繁使用。不合规范的网络用语使用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中学语文冲击很大。本文主要讨论怎样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用语,使其对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帮助,让同学们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相似文献   

2.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最主要的互动沟通交流平台,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的一些网络用语让人目不暇接,在网络的大环境里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各院校,我们随处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网络语言,有的人把它们当成口头禅,有些学生甚至把它们当作书面语言,这些缺乏文化底蕴却充满活力的新兴语言的使用频率正在超过正规汉字,网络语言现象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媒体语言。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编辑网页和编程所使用的计算机语言、与网络技术有关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和人们在聊天室、论坛、微博等信息平台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人们充分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了一次全民性的文化冲击。无论是信息交流传递,还是娱乐休闲,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在不断运用网络技术进行交流的同时,语言也不再拘泥于传统形式,各种新兴词语、数学语言、符号语言等脱颖而出,这些统称为网络语言。作为网络语言的发明和使用主体——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现实文化带入网络语言,于是在这一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充斥着文化这一无形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文化的多样化发展,网络词语成为人们网络交流中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对这一语言现象的分析研究,我们能够找出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与传统语言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进一步丰富传统词汇发展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广大网迷的日常交流语言。一些网络用语以其简洁、诙谐、创新、时尚的特征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但也有一些网路用语呈现低俗化倾向,对汉语言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甚至污染我们的网络空间,因此,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成为全民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基本特征出发,提出对于网络语言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监管机构和新闻媒体应对网络语言的发展加以把控、规范和引导,唯有如此,网络语言才能文明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有大量的网络语言涌现出来,同时也有许多曾出现过的网络语言消失。网络语言的出现一方面增加了语言的多样性,丰富了语言生态系统,为语言生态系统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网络用语有时因为不受传统语法规则的限制而会对使用者的母语产生威胁。本文从生态语言学角度出发,对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网络流行语使用的意义进行探析。同时,生态语言学为网络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为语言生态的平衡、规范网络语言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逐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人们对网络的依赖也逐渐加强,网络平台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了解信息、发表观点的平台,也在人们的不断使用中形成了独特的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或幽默风趣、或是多种用语的巧妙结合、或者是一个特殊事件所产生的代名词的衍生等,不断被人们运用到日常交流、平面书写当中。这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言是一种在互联网中使用的,与传统语言规范有明显不同的语言形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的运用愈发广泛,逐渐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由于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也对传统语言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互联网具有匿名性和虚拟性,加上互联网监督难度较大,使得网络语言失范现象频发,给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要通过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来对学生的网络语言进行规范,并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对网络语言的优劣进行辨别,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网络用语的诞生,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丰富了我们的语言选择。网络语言的发展在大学生中显得尤为快速,这无疑丰富了大学生的语言。大学生成为网络语言的自觉接受者和网络词汇的大胆使用者、超越常规语法的勇敢表达者。同时由于网络语言的影响大学生语言构成与表达又显示出贫乏的一面,失去语言丰富的内涵意蕴。  相似文献   

11.
网络用语的诞生,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丰富了我们的语言选择。网络语言的发展在大学生中显得尤为快速,这无疑丰富了大学生的语言。大学生成为网络语言的自觉接受者和网络词汇的大胆使用者、超越常规语法的勇敢表达者。同时由于网络语言的影响大学生语言构成与表达又显示出贫乏的一面,失去语言丰富的内涵意蕴。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很多词语获得新的意义和用法。对一些词语进行创新使用是网络用语比较明显的特点之一,"给力"在网络语言中就被赋予新的意义和用法。"给力"新用,不仅受网络语言环境、语言使用者的影响,同时与其内部语义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语言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交流工具。互联网改变着世界,也促进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包括语言文字的发展。互联网传播的速度之快、传播的范围之广、使用人数之多,决定了网络语言对语言发展的影响比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影响更大、更快。网络语言的简洁、方便性,更便于流行;网络语言的趣味性,也使广大网民非常喜欢它,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必将对语言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娜 《课外阅读》2011,(8):245-246
语言性别差异一直是社会语言学家们关注的问题,而网络里的性别研究,在社会语言学领域仍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以模因的传播规律为基本理论框架,将网络与性别紧密联系起来。基于语言性别差异理论,分析男女个体对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从模因的生成、复制、传播、进化的角度采探讨男女作为最主的传播媒介对当今网络用语生命力的影响。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网络迅速成为继电视、报纸、广播之后人类信息传播最重的手段。网络已深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之中,并成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从中衍生出来的网络用语越来越被当今的人喜爱,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在网络交流、表迭中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即“网络语言”。这种形式多样甚至抛弃传统语言特点的语言的网络语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和成熟起来,而当今的时尚男女就是这中速度的“助推器”。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揭示人类语言的产生、传播、消失及再生。  相似文献   

15.
王瑞 《文教资料》2011,(23):39-41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语言正以不同的类型出现在网络中,并为广大网友们所使用,或自我调侃,或反映现实,或警醒劝诫,不论以何种的形式存在,都是为了更好、更快、更广泛地在网络中被使用。本文分析网络语言的类型.以使网络语言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并使用。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语言是时代发展的特定产物,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以网络首创及网络赋予新义的网络用语作为研究对象,着重选取2008年至2012年公布的十大流行语,探究它们进入到日常生活用语中的方式,分析其被社会淘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学生运用网络语言的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通常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即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图像等,也就是所谓的聊天用语或网言网语。这种伴随着高科技手段应运而生的特殊语言形式随着近年来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教师更应了解学生对网络语言的认知程度、认同态度以及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普及,语言学界对互联网环境催生的网络语言进行了大量研究,从浅层次探讨到全面多角度研究,甚至提出"网络语言学"这一概念。鉴于网络语言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网络语言的关注,建立"汉语网络语言语料库"以及编纂《汉语网络用语大词典》具有非常充分的条件,也是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总结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建立"汉语网络语言语料库"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用的语言,也就是所谓“网民”们说的话,这种语言通常以屏幕文字、音频及视频等形式进行相互间的传递和沟通,它是借助于电脑来进行交际的语言,与传统的交际语言有很大的不同。目前,网络上许多不合语言规范的现象层出不穷,而且由一义多词造成的语言浪费和语言混乱更是屡见不鲜,网络语言正冲击着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网络语言现状令人担忧,网络用语的规范与引导,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显槐 《教育学术月刊》2007,(3):120-121,123
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的逐渐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网民群落逐渐创造和形成了有多种形式的中国网络语言,这种网络语言已经蔓延于一些学生的相互交往用语和作文之中,对青少年学生使用汉语言交际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网络语言是时代的产物,网络语言中一部分词汇在经过长时间考验被人们接受后也可以进入基本词汇: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应该研究网络语言的组成、来源和发展,研究网络语言如何去规范,研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如何使我们的汉语言文字更具活力.如何使我们的语言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学校语文教育在网络语言尚未得到整治的状态下.要严格用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