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大学生频繁跳槽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既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也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还影响高校的就业质量.本文剖析了大学生频繁跳槽的弊端,从学生、高校和企业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频繁跳槽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管理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择业空间,也使酒店人才流动更为频繁.酒店人才频繁跳槽会导致酒店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下降,以及管理队伍结构失衡.人才跳槽的原因主要有酒店内部、外部和管理人才本身三个方面.决策者要把人作为第一要素,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激励机制,寻找解决人才跳槽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既不利于大学生自身职业生涯发展,也对企业和高校不利。大学毕业生求职不理性、心态浮躁、实践能力不强,对企业关心不足是造成频繁跳槽的主要原因。对此,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让高校、企业和毕业生三方能够有效沟通和互动,相互了解,掌握实情;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心理素质教育,稳定心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和职场适应教育,让大学毕业生能够准确定位,稳步适应职场初期发展,从根源上减少应届毕业生频繁跳槽现象,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4.
“自由择业”、“职业变换”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跳槽”作为职业变换的代名词非常时髦地被频繁使用着 ,它已不再象计划经济条件下那样令人望而生畏 ,而成了人们勇敢面对竞争的象征和选择理想职业的有效途径。但是 ,对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讲 ,频繁出现的“跳槽”现象却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值得引起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高度重视。一、不利影响初入社会大学生频繁跳槽 ,对学生本人、用人单位和高校都会造成不利影响。首先 ,频繁跳槽不利于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和个人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频繁跳槽对大学生自己、社会、企业乃至高校都具有消极影响。在现有文献理论的指导下,利用事件史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跳槽行为及其成因进行了基于实证数据的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专业类型、家庭背景、初次工作的收入水平与企业类型都对大学毕业生跳槽行为的发生有显著影响,但初次入职的工作预期则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这些经验研究能够对缓解大学生跳槽现象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1.刘备的经历告诉我们:集团总裁,完全可以从摆地摊做起。2.诸葛亮的经历告诉我们:进私企,其实比进国企更有发展空间。3.吕布的经历告诉我们:频繁的跳槽,直接导致没老板敢录用你。  相似文献   

7.
高校现有的职业生涯指导大多泛泛而谈,针对性不强。基于职业性向理论的分专业职业生涯辅导网站不仅可以兼容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需求,有效实现人才的供需见面、产销对路,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就业后的频繁跳槽而导致的人力资源浪费,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主动性和目标性,还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更多更好地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流动过程中,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知识分子频繁地跳槽经历显示出其流动的自主性,但职商低下却导致众多跳槽者职场的不如意。作为承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职业学校,为使学生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流动的趋势,具备职场生存力与竞争力,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商”。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力的市场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大学生就业力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有限,实践技能不足;自由散漫,不拘小节;下不了基层,干不了粗活;不负责任地频繁跳槽等。这些不足给就业市场留下许多消极印象,严重制约高校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对于现代人来说,跳槽是司空见惯的事。三国里也不乏频繁跳槽的精英。不过,跳槽是一门学问,跳好了平步青云,跳不好不仅壮志难酬,甚至可能性命难保。  相似文献   

11.
一般来讲,职场上的劣势主要是指:频繁跳槽或更换行业、毕业生初出校门、工作经验太少、没有学位或学历太低等.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再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视作稳定的开始、唯一的归宿,求职更像是"尝试",频繁跳槽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从人才的正常流动和个人的职业发展角度来看,跳槽无可厚非。在政策、环境等多因素的驱动下,人们渴望寻找更具长远的机会与发展,企业也渴望吸纳更具潜力的人员加入,增加企业活力。但是,缺乏规划或因逃避等原因导致的跳槽值得我们的关注,特别是对于刚刚进入职场不久的毕业生来说,在换工作时,更需要三思而后行。  相似文献   

13.
处于"职业适应期"的中职毕业生的离职率较高。出现频繁"跳槽"现象的原因是价值观念不适当、薪资待遇不满意、工作缺乏安全感、劳动强度较大等。为解决中职毕业生频繁"跳槽"的问题,应注重对中职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进行职业调查,加强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4.
每到年底,都是高校毕业生忙于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可在这时候,却涌现出另拨准备和他们一较高下的"人马".这拨"人马"的代号叫"跳早族""闪辞族",特征就是趁早跳槽.当下,他们的群体正日渐壮大. 对今天的职场中人来说,跳槽也算是平常事,若是一份工作实在做得不如意,那就选择跳槽.况且,对许多上班族而言,跳槽正是他们谋得更好前景、更高报酬的重要手段.但与普通的跳槽员工相比,"跳早族"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标签一:缺乏定性,频繁跳槽 案例:Kevin,24岁,毕业两年内跳槽4次Kevin坦言自己高中时就想从事广告创意设计,所以报考了广告系.但在毕业前夕,为了赶在5月31号前签下三方协议,Kevin便草率地与实习的房产杂志签了约,可不久他就后悔了.  相似文献   

16.
员工因劳动力素质不同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甚至企业之间 ,劳动力有价格差,加上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一 ,供求不平衡造成员工频繁跳槽。企业为自身利益考虑呼唤忠诚的员工 ,同时也加大了反跳槽力度。鉴于员工跳槽的不可避免性,企业有效地实施反跳槽对策和措施,应有创新的思想和制度作保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今物欲横行、金钱至上等不良观念的盛行,特别是高校大规模扩招后出现的素质低、就业难、跳槽频繁等一系列问题的聚集出现,大学生的道德底线、职业操守成为一个令各方担忧的问题。为此,笔者试对如何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并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于跳槽,曾有段时间人们的看法褒贬不一。事实上跳槽并不是件见不得人的事。只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任何有志向的人都可以通过跳槽适时调整自己的发展和奋斗目标。当跳槽已成为社会上十分普遍的人才合理流动的一种方式时,常听到一些由于跳槽而陷入困境的尴尬事。在就业政策如此宽松的今天,跳槽者在来去自由之中,何以会陷入尴尬而生烦恼呢?这是因为不少人频繁跳槽却漫无目地、心浮气躁,甚至个别人称得上是“胡蹦乱跳”,这样不但把自己的心态搞坏了,用人单位对你也会望而生畏。跳槽是一柄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怎样才能通过跳槽使自己的夙愿得以实现?黄金旺老师《跳槽怎样趋利避害》相信会给人们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9.
《甘肃教育》2011,(20):49-49
1.刘备的经历告诉我们:集团总裁,完全可以从摆地摊做起。 2.诸葛亮的经历告诉我们:进私企,其实比进国企更有发展空间。 3.吕布的经历告诉我们:频繁的跳槽,导致没老板敢录用你。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频繁更换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频繁更换不利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本文分析了导致教务管理人员频繁更换的原因,并提出了构建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高校教务管理人员队伍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