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开展课外小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开展科技小制作和撰写科技小论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少年科技活动是指以培养少年儿童科学素质的各种活动。其主要内容和形式有:开展科学观察、实验活动、科技制作活动、小革新、小建议、小创造、小发明话动、科技采集活动、科技信息活动、科技文艺活动、科技阵地活动、爱科学月活动以及组织科技主题队会和组织少年科技爱好者协会等。它是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有些地区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还不为学校、家庭、社会所重视,科技活动的开展在各类活动中显得犹为薄弱。笔者认为可采取下列措施促进科技活动的开展。一、转变观…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核心价值是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创新能力是学生能力的最高体现,将科技创新教育活动融入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两大活动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整合丰富的课程资源,把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设计与制作、科普宣传、科学小实验、科技小发明、小创造等科技实践活动整合到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应开展以下几种活动。  相似文献   

4.
在积极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努力开辟第二课堂,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造能力,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1.小实验 青年学生一般都有“成熟感”的心理特征。我们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在科技活动时,开展小实验评比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始时让大家独立钻研课本及课外读物中的小实  相似文献   

5.
淮安县文教局、科协积极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开展以“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制作、小编织、小咨询、小种植、小饲养、小实验”为中心的科技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教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使科技“星火”带向社会,  相似文献   

6.
通过专门的创造教育系列课程、学科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创造性品格,十分必要。但要使学生具备旺盛持久的创新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还必须进一步拓展学生创造的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创造性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包括科技发明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少先队活动、创造活动竞赛等。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可以是科技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观察、小实验活动,也可以是琴棋书画、航模、体育等专项兴趣活动.还可以是艺术画廊上的随意挥洒,配画文中的自我发挥以及“一周一设想”、“我来当校长”等少先队活动。这一切重在参与,重在实践,重在给学生一种经历,培养其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和要求学生多接触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是锻炼学生创造才能的必要环节。山东的做法是,让学生尽早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把知识应用于社会,从而培养其实践能力。一是建立专门的实践基地,如青岛市李沧区建立了素质教育实验基地,集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环保教育、国防教育、磨难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取得显著效果。二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自己  相似文献   

7.
构建实验室开放平台,培养实用型预防医学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本着"面向全体、形式多样、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验室开放,如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型实验、学生科技活动型实验、校外实训基地实践、专题实习型实验、能力培养型实验等.实践证明,实验室开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参加多种实验及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流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得以提高,具备了一定的现场调查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营造信息氛围,激发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兴趣;二、拓宽信息渠道,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途径;三、开展课前生物信息发布、社会调查报告及科技小论文的撰写活动,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的:培养同学们创新的思想意识和品质;引导学生寻求探求知识的思路和方法;激励他们渴求知识的兴趣;培养符合社会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活动准备:在班级内开展科技周的活动,发动学生进行一系列学科学、爱科学的活动;阅读科普知识读物、进行小制作小发明的尝试、撰写小论文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以全面育人、提高素质为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学校以自然课教学的实验和研究为主线,以周六“兴趣学校”的科技班为重点,组织学生动脑、动手,开展小设计、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全校30个教学班都成立了“科技兴趣小  相似文献   

11.
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物理学在科技意识教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理论素质普遍下降,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急需加强,强化科技意识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勇于动手、敢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为此,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教材,进行科技意识教育;结合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培养;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实验教科研意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各种兴趣小组。  相似文献   

12.
我们结合实际,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小收集员、小鉴别员、小实验员、小修理员、小电子员等“五小”系列科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教育》2023,(5):10-11
<正>结合本土地域资源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是科技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更好地认识社会、参与社会,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期专题提供了利用不同地域的自然文化资源设计科学课程、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案例,希望能为广大科技教师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昆明市金康园实验小学是一所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实验小学,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学校围绕“科技创新教育”这一主题,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开展社会实践和动手操作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1.改革课程设置,充实科技创新教学内容。我们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编拟了以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小常识、科学实验、计算机操作、无线电、科技制作、生物养殖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探索》校本教材。每周星期五下午开设“科技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单周开设全校性综合特色活动,如:气象观测、科技制作、生…  相似文献   

15.
三小活动,即"小制作、小实验和小论文"活动.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开展"三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体悟、探索、促使提高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6.
正小课题研究统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而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它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开展小课题研究不仅能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灵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小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进行小课题实验,教师要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尽量为学生创造机会,鼓励  相似文献   

17.
刘慧萍 《考试周刊》2011,(27):227-227
初中科学教学以实验为基础,应该彰显实验的探究功能,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从精心创设探究情境,突出探究实验活动;彰显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拓展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适度开展研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探讨了有效实施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怎样加强初中化学实验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中设有活动课。活动课旨在丰富学生感性经验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精神和创造能力。科技活动课是活动课中重要的一种形式 ,它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科学素养有着巨大优势 ,尤其是当今素质教育中 ,科技活动更是大有作为。开展科技活动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联系社会生产实际 ,联系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1997年开始,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过程中,借鉴欧美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农村学校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多年的实践表明,开展“小课题研究”,让学生亲身经历力所能及的创新活动,是农村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一、“小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步骤在科技活动中开展“小课题研究”,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联系实际选择一个对生产生活有实用价值的小课题,然后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深入调查或实验研究,最后将研究结果撰写成科技小论文,以便在生产生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