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同床而眠与依恋关系的建立任何家庭中诞生的孩子都具有独特的本能--“母子一体”“母子连心”,孩子与父母同床而眠是建立依恋关系的重要过程,这种安全的依恋关系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婴儿期有心理“印刻”现象,如果出生后与父母同床共衾而眠,更易于“印刻”父母,长大后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近。所以自古以来,父母自己带孩子睡觉的习惯还是有重要意义的。现在的父母不能简单地以自己带不好,或者夜间翻身会压坏自己的孩子为借口,错失建立良好关系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一、目的1.让幼儿在“家庭树”上摆放自己和父母的照片,帮助幼儿了解自己与家中成员之间的关系。2.让幼儿体验父母爱自己的具体行动,引导孩子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3.认读汉字:爸爸、妈妈、我。二准备1.父母、孩子单身照片各一张,兔爸爸、兔妈妈、小免图片各一张,“家庭树”纸板图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黑板上有放大的“家庭树”:  相似文献   

3.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爱子心切的父母,无不期盼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从孩子呱呱落地到孩子长大成人,父母几乎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含辛茹苦的背后,几多欢乐,几多忧愁,几多无奈……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如何使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这是一个值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塑造子女人格的“作坊”,父母是子女终身的教师和榜样,父母的言行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现在,更重要的是影响他的未来乃至终生。作为父母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在家庭中,站得高些,看得远些。现实生活中,有些这样的家长,随着孩子的出生,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生活中的乐趣都牺牲掉了,似乎只为孩子而活着,进取心、事业心丧失殆尽。更有许多做父母的,由于种种原因,觉得有了孩子,自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每个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期望较以前更高、更苛刻。大部分父母并没有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却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教育孩子。他们总认为“我为你们付出这么多,你们就应该好好听父母的话”.大部分父母希望孩子们以“好好听话”的方式回报父母为孩子的付出。换句话说.父母并没有理解孩子的特性和成长速度.一味地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和想法绝对正确,  相似文献   

6.
如今,在欧美,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已经形成,并开始瓦解旧的家庭关系。这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就是父母与孩子不再等级森严,父母和孩子是朋友,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代沟了。父母是子女的朋友这种新型的关系体现在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孩子在称呼父母时不再需要用敬语,孩子与父母讲话时,可以直接用“你”字;孩子还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而不用非得管母亲叫“妈妈”、父亲叫“爸爸”。父母与孩子有了相同的爱好,甚至是最激烈的摇滚音乐,父母也会和孩子一样喜爱。孩子可以对父母说:“嘿,这是一张新音乐专辑,你听了吗?”或是“你要和我们一起去听某某歌星…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什么?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起了什么作用?父母在有了孩子后应具备哪些理念与方法?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孩子们在企求这么理所当然的事,作为父母应该认真面对这样的现实。只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东西,孩子就能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安宁、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认识吧。“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一般认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变…  相似文献   

8.
深压在心底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孩子就很懊悔。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果然,孩子很有出息,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相似文献   

9.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因为他的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孩子就很沮丧,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一家医院的医生或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也好啊,在这个社会,即使那么小的孩子,也懂得“势利”二字。于是孩子很努力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很有出息,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孩子的父母很高兴。他们家住的条件并不好,厨房是公用的。孩子早晨醒来,听见母亲和邻居拉家常,嗓门很高很大,充满着喜悦和激…  相似文献   

10.
文摘     
让孩子“发牢骚” 有的父母在孩子闹情绪时,常用打骂、训斥的方法制止,这是不科学、不正确的。作为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孩子释放不满情绪,才能求得孩子的心理平衡。 一是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表达情绪的榜样。父母一般不宜在家庭、在孩子面前,过分抑制自己的情绪。正确的做法是经常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又不迁怒于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敢于表露情绪的榜样。  相似文献   

11.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父母对孩子们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怎样才能科学的教育孩子,家长又怎样能够胜任第一任老师的重任呢?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各位家长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2.
教育文摘     
所谓儿童观,就是家长对子女的总看法和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现代社会新的儿童观主要包含: 一、正确的“孩子所属观”。从血缘关系看,孩子当然属于父母,但单纯把孩子看作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则不妥,只有树立“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人类的希望”的观念,父母才会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教育、要求孩子产。二、正确的“儿童角色观”。许多父母在考虑家庭关系时,认为“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不可能变孩子为家长。”因此往往以教训的语气去命令,要求孩子服从。如果父母能从“父母和子女都是家庭和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孩子是做父母的天职,想把孩子教育好也是父母的共识。但不少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知识,使家庭教育步入误区。生活上过度迁就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物质要求也应得到相应提高,这也无可厚非,但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日益迫切,为了孩子,苦了自己,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养尊处优,一个个变成“小皇帝”“小公主”。  相似文献   

14.
适用年级三年级第一学期。设计理念家是我们每个人温馨的港湾。如果孩子是这个港湾的一叶扁舟,父母就是风雨无阻的舵手。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正因为这样,孩子们往往认为父母爱的奉献是天经地义的。在家中,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不懂得尊敬和关爱父母。希望这次活动能够触动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更好地体谅父母,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活动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2.情感目标:感受家庭的幸福,感受父母的爱。培养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培养家庭责任感。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让…  相似文献   

15.
这世上并不存在完美的父母,若是家长的头脑被各种育儿神话裹挟,并以此为目标去努力养育出一个完美孩子,免不了会焦虑成病,很可能就成了孩子□中的“祸害”。我们需要将“父母”拉下神坛,实事求是地认识父母这个角色,让父母回归凡人姿态。也只有为人父母者不再纠结于原生家庭,认识到父母也只是普通人,接纳自己的过去,与父母和解;接受自己的凡人属性,接纳自己的现实局限性,与自己和解,才能从根本上放下对完美孩子的执念,从而缓解养育焦虑。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不少年轻的父母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煞费苦心地购买营养补品让孩子服用,结果却收效甚微。与其买补品,还不如给孩子创造一个欢欣愉悦的家庭环境。家庭和睦是孩子最好的“补品”。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小就生活在气氛紧张的“缺陷家庭”中的孩子,智商一般较低,而且存在不少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落实,使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作为一个家庭,教育子女成材已是这个家庭的首要任务和目的。但如何培养孩子,怎样教育孩子,使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有些家长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有些父母,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心理需要,强迫孩子按照他们的意志行事,事事听从父母安排。人家的孩子琴弹得好,父母就省吃俭用,花上万元也给自己的孩子买钢琴。强迫孩子一天花几个小时坐在钢琴前,孩子感…  相似文献   

1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课堂。记者记得自己小时侯父母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听活,就揍死你!”这种“棍棒教育”在农村至今仍然十分“流行”但在重庆这座大都市中,记者所采访到的家庭更多的是采用“温室教育”,为孩子付出大量的钱财、精力和时间,期待他们成龙成凤、但结果不少事与愿违,很多家长无奈地自嘲说:“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相似文献   

19.
“家庭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该在家庭小事所构成的生活环境中,时时处处对少儿身心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因此。一日三餐的茶余饭后便成了家长教育子女必不可少的时机。孩子的良好品格,要在孩子小的时候从一些小事上抓起。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深知自己的孩子“生于深官之中,长居妇人之侧”,从小  相似文献   

20.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老师,会进许多所学校,但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是自己的父母,第一所学校是家庭。父母对于孩子种种有意无意的引导,以及他们的言行、家庭环境等都将对孩子的启蒙、成长和成才产生巨大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才的摇篮,把孩子培养成有用之才,是家长共同的心愿,“望子成龙”是家长们共同的心理。自古以来,为人父母者,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比自己更有能力,更有出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成了众多孩子不断奋进的动力。一批批、一代代人才在父母培育下成长。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蕴含着无数父母教子成才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