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燕玲 《师道》2006,(9):24-25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新的要求。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学习者、运用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可怜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学生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为师生共同走进新课程、共同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一、把思考还给学生,师生共同走进创新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仅是归还时间的问题,核心应该是归还学生的思维过程。有专家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以心智活动为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心智水平,教学应该以引起和促进学生心智活动为教学…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应当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方式来实现教育的目标,教师是带着学生起飞的领头大雁,不是学生的翅膀。只有把学生应有的学习权利还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新课改的宗旨就是还给学生自主权、探究权和实践权。自主就是自己做主;探究就是探源究本;实践就是实行和操作自己的主张;推行到教学中就是要归还以下五权。第一,还思考权。学习是学生内心的一种感受过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思考,需要思考的机会、时间和材料,更需要思考的权利。为什么现在实行新课改的老师常叫苦不迭,有人说…  相似文献   

3.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力图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理念: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二是“比结论更重要的是过程”;三是“把思考还给学生”,下面,我们通过关于“摩擦力”教学的几个片段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把思考还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的丰富生动的思考探索过程,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感受、领悟而获得积极的情绪生活和愉悦的情感体验。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讨论”已成了不可或缺的教学过程,它绝不应该仅仅只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发展是学生心智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后的积淀。心智加工过程的本质是情感驱使引领下思维的展开过程,“是否数学地思考着”是数学学习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关键。基于上述分析和认识,我们以为小学数学课程要落到实处, 教师必须引领学生数学地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参与性校本培训模式理性思考 思考之一:校本培训不容忽视被培训者的主体性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地位。同样,在校本培训过程中,教师也是培训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如果没有被培训者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培训者在培训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整个活动就可能蜕变为“灌”“注”式,  相似文献   

7.
吴昌植 《中学文科》2009,(17):131-131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主宰学习过程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应由面向结果向面向过程转变.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我们应该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8.
梁青松 《广西教育》2006,(7B):22-23
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论,在语文课堂上,应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人”的地位。学生的“主人翁”精神的产生,靠教师课堂上的长期潜移默化的培养。教师应该让学生由“忠实的听众”、“录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的格局,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质疑的机会还给学生,把说话的机会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展现个性的机会,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下历史和社会教学应该是一个充满实践、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开启、丰富和完善学生心智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规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得到成长。最近,笔者参加了某市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通过该项活动,笔者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李宝铁 《成才之路》2009,(30):17-17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则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和喜欢数学。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在开展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 ,如何利用现有教材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获得生动的感性材料 ,最终达到开启学生情商心智的目的 ,已成为当今政治课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就如何从初三教材入手 ,在教学的主要环节上把想像思维空间还给学生 ,让无声的插图语言启迪学生 ,做了以下尝试。一、用于激趣、导学导学是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拟订的导学提纲 ,通过独立阅读、思考 ,获取新的知识。这是当今培养学生“会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由于初三思想政治课以社会发展常识和我…  相似文献   

12.
<正>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什么样的课才是真课。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在尝试和思考的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把快乐送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对学本课堂最初始的理解。既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那么我想,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思考的是知识、方法和活动的指导。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的心理、情绪、基本知识的掌握等情况安排。结合理论的学习和自身的教学实践,我对"学本课堂"有了几点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止于当止时     
案例背景: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是我市开展的“半小时课堂”的一个理念。在教学中,如何开展教学,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成了广大教师思考的内容,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以下简称新大纲 )在前言中增加了“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并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专列一条进行论述。因此要落实新大纲这一精神 ,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渠道 ,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还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一、教学中给角色正确定位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新大纲》在重新审视了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和“学”后 ,明确提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大量的时间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学生的一问一答。他们永远是老师导演的“教案剧”中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只是“观众”或“听众”。试想,这样的课堂又怎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呢?更不用说去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创作活动,师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所以,在英语课上我尽量让学生“活”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把课堂还给学生,到底该如何…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习中的“自我感悟”是指学生对客观对象(语文)有目的地自我参与意识的过程,是通过理性分析与思考,理清关系,认识事物,掌握规律,并从中得到鼓舞和启迪的一种自我体验。一、学生“自我感悟”的重要性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就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他们对于外部的教育和影响不是无条件接受,而是有选择的,教师一味把自己的认识结  相似文献   

17.
钟士彪  马秀华 《山东教育》2002,(16):48-48,49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下面就如何实现这“两主”,谈点个人粗浅的看法。一、把探究的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实验、比较、猜测,广泛地采集信息,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一切活动都需要时间作保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少一些“自我表演”,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去经历、感受,去“做数学”。例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改变了过去教师先领学生复习旧知再一步步演示的做法,而是先让学生猜…  相似文献   

18.
学生学习语文,做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就很难形成语文能力。但小学生究竟该练习什么,练习多少为宜,这是个值得每个语文教师去探究的问题。一、尊重个体,发挥学生主体性语文教学,学生应是“学”的主体,“练”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把读书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把思考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把想象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给学生评价,学会价值判断,从而增强自我意识和负责精神;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选择中发展,让学生…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以讲代学、以说代学、以练代学的低效现象,往往是教师观念没有彻底转变、对自主学习本质没有深刻的认识、盲目模仿照搬别处经验的结果.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的教学必须提升魅力,做一个“魔术家”,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指导,做一个“设计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敢于探索,做一个“思想者”,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思考总结.  相似文献   

20.
徐瑞 《考试周刊》2010,(28):70-71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本,极力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求多角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创新,培养能力,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知识、“欣赏”知识、“利用”知识,在与知识的“打交道”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我认为教师应该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教师的指引和启发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