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的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区域被试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及影响因素,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人际信任量表(Trust Scale)对来自甘肃和内蒙古的265名被试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发现:人际信任各因子与总分在自我和谐量表的自我灵活性上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自我灵活性对人际信任各因子和人际信任总分均具有显著性的回归作用;内蒙古人自我灵活性显著高于甘肃人,甘肃人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内蒙古人;城市人的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有显著差异高于农村人。省区间被试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有显著相关,区域、城乡、年龄、文化水平、性别是影响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朱虹 《教师博览》2011,(12):47-49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世界里,信任基本上就是指人际信任,而人们彼此之间信任与否,多半视相互之间"关系"如何而定。中国学者的本土研究也特别强调"关系"对于中国人人际信任的重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的"中和思想"、"人情法则"、"重视亲缘关系"等长期以来调节着中国人的人际交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人际空间距离出现了变迁与发展,在交往的各个阶段、不同人群之间表征出不同的特点.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审视中国人人际空间距离,离析其合理内核,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对中国传统信任文化存在着一些误解:一是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缺少普遍信任成长的因子,二是认为中国人对陌生人和外人极度不信任或者说根本不信任。在建构普遍信任的过程中.市场是普遍信任产生并得以存续的前提条件,中间组织成为信任建构的组织保障,各项法律、规范的完善为普遍信任的建立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人际信任概观人际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双方对人性的态度,是从交往信用和交往规则的基础上产生的安全感、可靠感,它不但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而且建立在人们彼此之间互动状况之上,表现在一方能否大致预测另一方的特定行为及对方是否可依靠、可信赖。人际信任在维系人与人的关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人际关系、社会组织的建立和维持均以一定的信任为基础。Wrightsman认为人际信  相似文献   

6.
在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人际和谐、人与自身和谐的思想。充分发掘、吸收和运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及公民道德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处于“船在中游”的关键时期,面临诸多重大风险挑战。人际信任是在某一情境下,个体对他人行为的积极预期,以及愿意承担预期风险的心理状态,表征着人们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心理防御力,其有助于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本研究结合中国重大风险情境特点,分别从个人、群际、媒体/文化层面分析该情境下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梳理出引导正性情绪、构建共同内群体,以及增强文化依恋水平等人际信任的提升路径,为推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信任是在人际交流中主体人对客体人言行的表里及跨时空一致性的正面期望。它基于人的行为跨表里和跨时空的相对一致性和绝对不一致性矛盾.人际信任是个体生存所必不可少的.其信任程度如何取决于个体承受挫折的能力如何。而人际信任获得与早期的教养经验和随后的教育及独特经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化是在对西方文化汉语化的言说中建构起来的。建构中国现代文化的肇因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双重危机。以自身的学识途径和知识结构为基础,严复成为第一个意识到中国因传统政治、文化的双重危机而出现民族危机的人。以自己的翻译思想为指导,严复通过翻译,借用西方社会科学著作中传播的科学、民主、自由思想,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政治思想为表里是中国贫弱的根源;以进化论为依据,初步提出了更新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路,从而启动了其后一个多世纪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思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说,中国人按血缘关系划分“自己人”和“外人”,信任度亦是随着血缘的亲疏呈逐步递减的趋势。即在中国社会中特殊信任(仅限于“自己人”)多于普遍信任(针对于“外人”)。大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人际交往的问题,现实与期待的差距常使他们感到人际信任危机的来临。通俗地讲,人际信任就是“放心”,不必提心吊胆地担心对方是否会按自己的期望而“为自己”做事。与之相对立的人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