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代诗词作者辈出,目前学界对他们生卒年岁的研究成果卓然。然而笔者在拜读前贤诸著之余,仍发现不少词人的生卒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歧异与缺失。故不揣愚钝,谨据词人别集及相关史料,就陈祖善、廷奭、周茂榕等若干知名词人的生卒年岁作进一步考辨,以期于近代诗词研究提供些许助益。  相似文献   

2.
清代淮安词人辈出,然而他们的生平事迹研究尚待深入。认真核查词人别集,展开搜索其友朋记述,可以将郭瑗、黄以炳、顾云臣、许宝云、成饴、徐钟恂诸人的生卒年岁考实,将杜首昌、黄海安、陈毓璨、曹昌麟诸人的生年考实,锁定其卒年上限。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的嘉兴梅里活跃着一群词人,这一群梅里词人大多还不为学界所知,尤其是对他们的生平及生卒年月,或一无所知,或所知有误,现据笔者掌握的新材料,对七位梅里词人的生平及生卒年月作一考订。  相似文献   

4.
本对明代瞿佑、聂大年、陈霆、潘炳孚等四位词人和生卒年作了考证,纠正了以前的误载误说。  相似文献   

5.
《清人别集总目》在版本源流的考订方面成就斐然,但是在作事迹,尤其是作的生卒年岁考订方面则颇多可商之处。经核检有关别集内的作自述,以及对相关材料进行仔细推敲后,知《总目》对于杨恩寿、韩德玉等人生卒年的考订或谬误,或欠确,而其未知之王丹墀、王汝金、王惟成、方燕昭、左桢、邢锦生、朱冠瀛、严昌(王育)、吴玙、言南金、宋谦、张式、陈祖望、周名建、宗婉、冯震祥、屈蕙壤、姚斌敏、钱国珍、黄家鼎等人的生年实可确考,王惟和、杨庄、沈英、张家(才鼎)、奕询、莫永贞等人的生卒年均可确考。  相似文献   

6.
《清人别集总目》在版本源流的考订方面成就斐然 ,但是在作者事迹 ,尤其是作者的生卒年岁考订方面则颇多可商之处。经核检有关别集内的作者自述 ,以及对相关材料进行仔细推敲后 ,知《总目》对三多、王敬之、朱为弼、李宣龚、李联 、李慈铭、汪远孙、施建烈、顾莲、章黼、蒋志凝等人之生卒年的考订或谬误 ,或欠确 ,而其未知之王友光、叶大庄、叶英华、吕廷辉、汤宝荣、杨绍炯、陈来泰、金震、单学傅等人的生年实可确考 ,李刚己、郑德璜、范锴、曹文昭、彭俞、谢应芝等人的生卒年均可确考。  相似文献   

7.
东方朔是汉武帝的言语侍从之臣,西汉文学家。其生卒年众说纷纭,尚未达成共识。笔者对相关史料加以辨析、整理,对东方朔的生卒年作了一个比较明晰的推断,认为东方朔是公元前161年-公元前约87年时人。  相似文献   

8.
元代名诗人、方外之士张雨,关于其生卒年岁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生年有两种说法,即至元十四年(1277年)、至元二十年(1283年)。关于其卒年,有五种说法:至正六年(1346年)、至正八年(1348年)、至正九年(1349年)、至正十年(1350年)、至正十二年(1352年)。现经考证,张雨生卒年可推定为:生于至元二十年,卒于至正十年(1283~1350年),享年68岁。张雨号“句曲外史”的得名缘由概有三说,经考辨:其是以陶弘景自况也。  相似文献   

9.
关于郦道元之生卒年,其卒年已有定论,为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即公元527年。而共于其生年,自有清以降,众说纷纭,至今仍无定论。本文围绕《魏书》、《北史》以及《水经注》中有关史料,对郦道元之生年问题略做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曹济平教授从事张元斡词研究,至今已逾半个世纪。l962年在《江海学刊》上发表《南宋词人张元斡的生卒年问题》一文,考订其生年为宋哲宗元佑六年(1091年)正月初一。  相似文献   

11.
森川竹磎的《鸥梦吟社丛书》和《鸥梦丛书》,比《词话丛钞》还要早十年左右,虽然在规模上不及《词话丛编》,但可谓中日词话研究的先驱,对此应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2.
参阅学者尚未使用过的《延寿徐氏族谱》,结合多种文献资料及徐寅诗作,考证唐五代著名文学家徐寅的名号及生卒年等相关问题,明确徐寅之名的正确用字及其生卒的具体年份,有助于徐寅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3.
词话是除词集以外一条重要的词作保存途径,词话作者通过从手稿或其他传抄稿件,杂谈、笔记、方志,珍稀版本等各种途径,搜集记录了大量"佚篇断句",保存了很多词集未曾收录的佚词、佚句,在保存和流传词作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00-1919年的20年是词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发韧期”,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词学研究为沉闷的晚清词坛吹进了一股“清风”,但传统的词学研究方法在当时仍然占据着词学坛坫,以“清末四大家”为代表的常州词派继续引领词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唐圭璋先生一生致力于钻研词学,他的词学思想既发轫于前人,又独有创新,归纳如下:一方面,词的创作旨法上,主张雅、婉、厚、亮,注重词的谋篇布局、用词下字,强调词作的真情实感以及音乐性;另一方面,词学研究方法上,重视运用“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文献意识很强,主张品读优秀的选本,用现代的科学方法进行词学研究,做到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6.
苏轼“以诗为词”与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具有内在精神的一致性。他们词论最大的共通性在于,都在努力地推尊词体,维护词体高雅的格调。  相似文献   

17.
运用韵系列表法和韵系数理统计法考察温庭筠词的用韵,将温词的用韵与初唐、晚唐、五代、宋的诗韵、词韵以及他本人的古体诗用韵进行比较,发现温词以诗韵入词,有一定的存古性。晚唐时词受到诗韵的影响,还没有形成后来的词韵格局。  相似文献   

18.
从《人间词话》看李煜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不惜笔墨地推崇唐五代词,对南唐后主李煜更是偏爱有加,对其词进行了全面的评价,从李煜词的内容、贡献及艺术品位三方面来说,李煜词不仅是一部血泪史,其词宏大的取材、阔大的气象,更使其词注入了强烈的士大夫意识,使得词坛上"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为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李煜词之神秀亦为之添砖加瓦,增色不少。这就是《人间词话》里所展现的李煜词。  相似文献   

19.
明末易代之际,云间词派大放光明,一扫明词尘俗卑靡之意格,抒写身世零落之感,家国沦亡之悲,沉雄凄丽,意内言外,大大提高了词的审美品格。云间词派坚守南唐北宋词的路数,托兴深微,又胎息传奇笔法,开启了清词中兴之局,可称明清词运的转捩点。云间词派诚为清词中兴赢得了契机,但词学上的复古主义、教条主义也对清词流变带来了若干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