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法家思想讲究法治,重视法律在政治与社会中的作用。法家关于法的概念概括了封建法律的外部特征,是法家法治学说的前提与基础,法家的法治观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对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法家以法律统一思想其实就是其“法治”思想,法家主张“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轻视甚至否定道德和教化的作用,实际上是实行文化专制。法家以 法律统一思想体现在其推行“法治”的方法上,从本质上说,法家的法治与儒家的 人治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3.
法家是古代先秦诸子百家中主张“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法家很重视法律及其强制作用,对法学也最有研究,深入到了法理学的领域,并提出了一整套推行法治的理论和方法,为建立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汉承秦制,它继承了秦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地方郡县制、赋役制度等各种制度。《九章律》是《秦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它的轻罪重刑、赏轻罚重、刑罚的残酷性和野蛮性,都是法家的典型表现和显著特征。它实行的尊君卑臣、削藩夺相权、立中朝是法家集权于皇帝的表现。西汉的统治是一种法治,是由皇帝一人指挥下的法家极端派的法治。  相似文献   

5.
商鞅法治思想是法家思想流派中"法治"派的典型代表,商鞅主张将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严格依法治国,崇尚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这种超越时代范畴的思想对今天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法律形式、法律实质和法律适用等方面阐述先秦时期法家的法治思想,他们所主张的法令公开颁布、立法公平、司法必平、执法必信和重刑思想对整个中国传统法律在法律渊源、法律思想和刑罚制度等方面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与法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邓小平理论的改革观、富民观、法治观是对法家尚变思想、民本思想、法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战国中期赵国的著名法家慎到的法律思想.慎到是一个深受道家学派影响,对道家学说进行了修正的法家.慎到是法家学说中“势治”派的代表人物,对法家学说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慎到主张实行法治,“事断于法”,并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百家争鸣,尤其以儒、道、法最为世人称道,而法家思想则最终帮助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帝国。在宣扬“依法治国”的今天,传统法家思想继续被当下的学者研究,可见其对当代法制的借鉴意义。而韩非的法家思想则对当今的中国法治建设环节中的立法、宣扬法律和执法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以“法治”为核心,但比前期法家更系统、更深入。在怎样推行“法治”的方法上,也比前期法家更完备、更具体。因此研究他的思想不仅对研究先秦法家思想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当今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也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家关于法的治国思想主要是以重刑治国的"以法治国"的思想,也提出了制定的法律必须得到一体遵行、"壹法"、"一尊"等主张;儒家关于法的治国思想主要是"德主刑辅"的思想,儒家的刑与法家所主张的法在根本内容上并无不同.其对现代法治和谐的正反两面的启示主要是:要重视法与人的和谐;形式意义上的法治与实质意义上法治的和谐;"治民"与"治吏"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官僚制的概念,指出官僚制作为一种政治组织形式,由马克斯·韦伯、威尔逊等人创立,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公共行政管理、公共选择理论等不断丰富与发展过程.分析了理性官僚制的困境,认为理性精神的回归标志官僚制正以一种更完善的状态重新回归.立足于中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借鉴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精神,吸收官僚制的合理性内涵,将对我国建设法治型政府与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韩非(公元前二八○——前二三三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是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荀况的学生。他总结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思想,提出了一整套“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系统地建立了法家的思想体系,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为新兴地主阶级创立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真研究韩非的法治理论并给予正确的历史评价,对于深入批林批孔,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家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流派。王充是东汉时期海纳百川的思想家,他肯定明法尚功的法家思想,反对法家的集权和专制,批评韩非子忽视仁义道德、否定儒家思想的片面性。王充自己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在法治思想、历史进化观、逻辑思想和批判精神方面,承传了法家思想和法家精神。  相似文献   

15.
法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革新运动。早期法家思想受西周礼乐文化的影响,其特点是在肯定“法治”的同时不排斥“德治”。中期法家迫于战争的压力,废除“德治”原则,政策上具有国家主义特点,秦国因之而强大。后期法家将“法治”转向了“术治”,形成了一套绝对的君主专制理论,秦帝国因之而速亡。  相似文献   

16.
作为在近现代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组织理论范式,韦伯的官僚制以其理性化的精神内核在西方工业化时代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然而在激烈的社会变迁中,理性官僚制陷入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困境。通过对其面临的困境进行反思,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理论蕴涵的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以及科学化的设计思路,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社会转型期。当时的法家以“以法治国“为口号,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仍然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对法治和人治作了系统比较,指出法治优于人治。文章以此为评判标准,对先秦法家“以法治国”思想进行了评价。在法治不受感情影响,因而更客观、公正,与法治比人治更凸显管理效率这两方面,先秦法家和亚氏是一致的。但是在立法权上二者有了分歧。亚氏认为法要由多数人制定,法家却主张法由君立,这一点决定了法家的“以法治国”只能是“形势的、浅度”法治,而亚氏的法治则是“实质的、深度”法治。  相似文献   

19.
法家的法治学说随着秦亡而走向沉寂,但是为汉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以“阴法”的形式继承下来并揉入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中支撑中华帝制长达两千余年。其中,一些合理的成分对我们现在的法治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战国时代产生的商鞅法家思想,在综合三晋法家思想和其他诸子思想的前提下,在秦国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文章从分析商鞅法家思想的产生和建构入手,揭示了商鞅法家思想的以独尊的君权为其理想的原点,以人的性利说为动力、用历史进化观点作为理论基础和前导,为实现富国强兵的政治目标而推行法治;以重刑主义原则为支撑形成了一整套的法治思想,最终为秦国厉行农战,兼并六国构划一套完整思想和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