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明清民间宗教与甘肃的念卷和宝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后期,宝卷已随着民间宗教传入甘肃地区。编刊于张掖地区的《敕封平天仙姑宣卷》说明清康熙末年河西地区存在宣卷和宝卷,它们的传播方式和演唱形式与内地的宣卷和宝卷相同。河西宝卷的来源,和敦煌变文并无直接关系,在演唱形式和仪式特征上,更近于唐代俗讲,而它们之间也只是源渊关系。河西宝卷和中国宝卷发展的一般过程一样,有一个从宗教宝卷向民间宝卷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河西宝卷的地域性民俗文化特征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中原地区现存大量宝卷,尚未得到关注、整理与研究。郑州图书馆藏宝卷86种,内容丰富,包括“神卷”“小卷”“科仪卷”三大类;版本珍贵,有刻本2种,抄本84种;其中新发现的宝卷7种,异名宝卷17种,现存最早宝卷抄本7种。这批宝卷抄本的题记信息保存了关于抄写人、宣卷人的珍贵史料,从中可以考察宝卷的抄写、流传和收藏情况。  相似文献   

3.
河西宝卷流传于张掖、武威、酒泉等河西地区,它在秉承了宝卷一般特征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思想内容。用河西方言写就的宝卷故事,让故事文本——宣卷人——听卷人之间消除了语言障碍,使故事内容和思想的表达得以顺畅无阻。本文将从笔者家所抄的两本以宣扬孝道为中心的河西宝卷入手,着重从文本内容方面来解析其中所蕴含的民间精神。  相似文献   

4.
河西宝卷是广泛流行于河西走廊的一种民间念唱艺术,主要在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等地流行。河西宝卷题材涉及时事类宝卷、民间故事宝卷、文学作品改编、社会热点、现实生活类、革命战争类题材、历史类等,通过故事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对当下行为的反思。调研中看到,每一部宝卷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念唱风格和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出发点基本是劝人行善、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等为主。文章根据河西宝卷的传承现状,运用五缘民俗学理论,从亲缘关系、地缘关系及业缘关系的传承来分析目前河西宝卷的主要传承模式。  相似文献   

5.
宝卷的传承,除了文本传承外,还有以各种曲牌为载体的音乐传承。宝卷音乐属于典型的曲牌联套体结构,是一个完整的声腔系统,根据音乐结构和音乐特点可分为佛教音乐曲牌、词曲小令曲牌和民间小调曲牌。以甘肃岷州宝卷为例,将中国传统音乐的综合体分层解析,意在理清明清时期教派宝卷中的音乐结构和曲牌类型,客观反映中国传统音乐的融合与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作者读宝卷的笔记。分别指出"省庵"(净土十一祖清释实贤)不可能是早期佛教宝卷《佛说阿弥陀经宝卷》的编者;吴地"当坛(台)宝卷"是"当坛(台)"演唱的宝卷,不是宝卷的名称。以上两则笔记订正了作者在《中国宝卷研究》和《中国宝卷总目》中的疏误。新发现的《太仓案卷》是《双金锭宝卷》的异名,根据锡剧《太仓案》改编,顺便谈吴地宣卷和宝卷同其他民间演唱文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宝卷”是从唐之“俗讲”宋之“说经”演变发展而成.说唱宝卷包括:唱“头子”;唱“曲词”;说“散白”;念“偈言”;念“佛号”。《五戒禅师宝卷》是由“说经”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改写而成。  相似文献   

8.
《河西学院学报》2017,(1):55-59
王吉孝先生《宝卷》一书共9册,每册收录9个宝卷卷本,全书共收录81部甘肃武威古浪宝卷,是目前为止收录河西宝卷数量最多的宝卷。本书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丰富了河西宝卷的种类,撰写了详细的内容提要,保存了河西宝卷的曲调曲牌,为河西宝卷说唱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翔实的材料,为河西走廊其他民间说唱艺术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常熟民间宝卷在清末民初发展极盛,因其抄录者多是社会下层民众,手抄本宝卷保留了大量民间俗字,是研究清末民初俗字的重要资料。常熟宝卷《长生卷》共分五卷,全卷约五万字左右,抄写于清末。现将其中部分俗字进行梳理,试释数条,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江南民间宣卷是一种古老的曲艺,是江南多种戏剧的重要源头之一.作为一种古老曲艺,其音乐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梵呗,而它的宣唱脚本"宝卷"则产生于北宋末年.  相似文献   

11.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宝卷为增补《中国宝卷总目》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所藏64种宝卷文献中,计有抄本41种,刻本23种。  相似文献   

12.
国外有关中国宝卷的研究是多方面的,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接触宝卷文献,早期的研究比较关注宝卷与佛教、民间信仰的关系;也有几位学者指出其在中国俗文学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探讨宝卷来源及其与其他讲唱体裁的互动关系问题。一开始,大部分研究集中于明末清初的宝卷(所谓早期宝卷),后逐渐扩大到清末民初的叙述性宝卷文本以及民间表演。国外收藏了一些明末清初的中国宝卷珍本。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下半叶,国外学者主要是收集分析宝卷文本;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有些学者开始关注民间宝卷讲唱以及宝卷在民间仪式中的功能,近年甚至有学者到中国乡村观察宝卷的讲唱。本文主要介绍的是西欧、北美国家的用英语编写的宝卷研究文本,但也讨论日本、俄罗斯二十世纪形成的独特的宝卷研究传统。  相似文献   

13.
《目连救母出离地狱生天宝卷》是最早以"宝卷"命名的宝卷,可能产生于金元之间.本宝卷讲的是目连救母的故事,劝人要学目连孝顺父母,报答父母养育深恩.除结卷部分外,其结构由许多基本相似的散文加韵文组成的演唱段构成,是在祭祀祖先、追念亡灵的活动中演唱的.本宝卷的故事情节及某些细节描述继承了变文和缘起文,但在形式上与变文和缘起文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洛阳图书馆藏宝卷版本6种,可以补充完善《中国宝卷总目》等宝卷专题目录在版本方面的著录信息。其中观音故事宝卷版本多达5种,与出土观音碑志可相互佐证,对于研究中原地区民间宗教信仰,尤其是观音信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宝卷是我国民间宣讲宗教教义的说唱脚本,采用说唱相结合的通俗文学体裁宣传宗教教义法规,由于其通俗浅易且为百姓喜闻乐见,民间宗教的信徒视宝卷为珍宝,奉为神圣。在山西河东地区的永济道情班社中尚存有《杨氏宝卷》、《白马卷》等宝卷。对《杨氏宝卷》的唱腔、乐器、伴奏及班社进行初步研究,是了解认识和研究河东地区民间宗教信仰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6.
淮上卷戏是流传在淮河上游的一种稀有地方剧种。它的形成经历了从宗教的“经”“卷”到民间的人物故事影写成图画并将其剪成纸画,即民间独特的剪纸艺术。随着历史发展,讲唱宝卷产生出了“扇子人”的表演形式,进而分化出装扮人物角色、飞禽走兽、鱼虫怪物等种类,形成了影戏。淮上卷戏源于皮影“宣卷”,至乾隆年间,淮上卷戏得以产生以来,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音乐板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19世纪50年代至2019年期间,欧美地区学者用英文发表的中国宝卷研究、翻译成果以及学术书评。通过评介不同时期欧美地区的中国宝卷研究,整理回顾中国宝卷研究在欧美学界的发展历程;梳理海外中国宝卷研究中的代表性议题;聚焦欧美地区宝卷研究与文学、音乐、宗教、社会文化史等相关学科的互动发展及多重研究视角;汇总近期相关研究学者与团体的学术研究动态;总结欧美英语学界关于中国宝卷研究的范式及发展趋势,为中国宝卷研究者的相关工作提供文献、资讯参考及可资借鉴的方法与视野。  相似文献   

18.
对河西宝卷中民间精神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宝卷流传于张掖、武威、酒泉等河西地区,曾在上世纪80年代的河西农村一度兴盛。笔者将从宝卷文本入手,对河西宝卷的形式和内容作一些简要概括,并通过笔者家所抄《鹦哥宝卷》、《葵花宝卷》文本,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民间精神,最后对河西宝卷的社会和文化功能作以总结。希望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解读与分析,对河西宝卷有更多地认识。  相似文献   

19.
《河西学院学报》2021,(1):73-84
岷县《灵应泰山娘娘宝卷》中的曲牌音乐是研究明清说唱音乐的珍贵活态史料。其词律与五代时期文人诗作、宋元南北词及明清俗曲均有传承关系。在宝卷的流播中,词牌更为稳定,曲牌流变较多。其曲牌音乐体现出与河北民间音乐的密切联系,同时又受到安多藏区音乐文化的影响。部分曲牌的行腔走韵与当地方言声调之间存在清晰的依存关系,体现出"依字行腔"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河西宝卷流传于张掖、武威,酒泉等河西地区,曾在上世纪80年代的河西农村一度兴盛.笔者将从宝卷文本入手,对河西宝卷的形式和内容作一些简要概括,并通过笔者家所抄<鹦哥宝卷>,<葵花宝卷>文本,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民间精神,最后对河西宝卷的社会和文化功能作以总结.希望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解读与分析,对河西宝卷有更多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