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在,各大城市媒体间竞争激烈,独家新闻是竞争的有力武器。然而现状是:如有新闻发布会或活动,各媒体都派记者去,很难采写到独家新闻:如有突发事件,报料人同时向各媒体报料,各家都派记者采访,更谈不上独家报道了。如此的同城各媒体记者集体采访,采写独家新闻当然很难。我认为,丰富的独家新闻就在新闻的大山深处,就看你会不会采写,想不想采写,敢不敢采写!  相似文献   

2.
黄博 《新闻知识》2002,(12):35-36
写独家新闻,在每一个记者心中都是一种梦寐以求的职业热望。一个记者一生中如果没有几篇堆称独家的新闻,就很难说是一个成功的记者。但在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独家新闻采写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独家新闻线索的获得,更是难上加难。 其实,独家新闻,并不一定非要有独家线索,同源新闻中照样可以写出独家新闻,关键就看记者在同源新闻竞争中是否有独家发现、独家视角和独家思考。 笔者在一家中央媒体驻地方记者站工作,和当地媒体记者相比,驻站记者的信息相对闭塞,获取独家新闻线索的难度也更大。因此,笔者特别注意在同源新闻中写出与众不同的报道。几年下来也收获不小,尤其是在同源新闻竞争中抓了一些可称为独家的新闻,因些在这方面有一些体会。 一、要有独家发现  相似文献   

3.
王志 《新闻知识》2007,(12):21-23
在新闻竞争当中,历来有所谓"独家新闻"之说,指新闻事件只为一家媒体所报道,读者只能从该媒体报道中获得对事件的了解,别无他途。显然,独家新闻的报道,须以没有其他媒体采写为前提。这在  相似文献   

4.
独家新闻,对于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但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新闻今天已越来越少,几乎很少有一件事是仅仅只让某一位新闻记者来处理的。于是,新闻角度的选择就成了关键,成为吸引受众注意力的重要法码。所谓角度,就是新闻采写的"切入点"、"着眼点"。角度不同,写的新闻也就不一样。如果新闻采写的角度不好,重大的新闻事实就会淹没在庞杂的现象中,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相反,新闻如果有了一个好的角度,则可以以小见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这条新闻,就是编辑部从记者写的长达几千字的会议新闻中"筛选"出来的。这就是巧选角度带来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干新闻工作的都有个瘾,就是抓独家新闻。记者抓了一条独家新闻感到过瘾,编辑能在每天的版面上安排一两条独家新闻,也才觉得过瘾。我在北京晚报工作期间,和我的同事们深知个中滋味。因此我们比较注意抓独家新闻。例如,派出记者采写探险的新闻以及重大的国内外体育比  相似文献   

6.
掌握"事后比较"的窍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记者如何采写"非独家新闻"的文章,因为一直觉得这是个该做的事情.对不少记者来说,常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几个新闻单位的同行同时面对同一事件、同一会议、同一人物、同一份统计资料,大家争先恐后地都写出了有关报道.这当然是一种新闻竞争,不论是谁,如果慢一拍,别人见了报,自己还没写出来,就无法交待了.  相似文献   

7.
一般说来,独家新闻有如下特征:一、它是由新闻单位的记者深入实地采访形成的,新闻记者是独家新闻的采访者、执笔者或主要执笔者。记者之外的投稿者如通讯员、专栏作家之类采写的稿件都不能算是独家新闻。这是因为其作品不是新闻单位的职务作品,不能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不能保证其未一稿多投。二、新闻线索由某一记者首先发现,形成的作品是单独采访所得,在本新闻单位予以报道。如果是多家新闻单位组团采访,稿件由各家记者分别完成,在各自的媒体上报道,则不能称之为独家新  相似文献   

8.
非事件性新闻,不苛求它是新近发生的事情,因而有人说它是资料性新闻或者叫“组织新闻”。新闻性本来就不强,但又必须要求它是新闻,这是采写非事件性新闻的最大矛盾。当然,它也有有利的一面,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不受一时一地的限制,写作形式与表达方式有更多的灵活性,这样,记者可以发挥更大主观能动性与自己的才智去弥补它的不足。所以,对非事件性新闻,我们一要承认它的存在和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二要看到它有缺点,要把不是或不全是新闻的事实,写成必须是新闻;三要改进它、提高它。如何把非事件性新闻写成指导性、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非事件性新闻.不苛求它是新近发生的事情.因而有人说它是资料性新闻或者叫“组织新闻”。新闻性本来就不强,但又必须要求它是新闻,这是采写非事件性新闻的最大矛盾。当然,它也有有利的一面,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不受一时一地的限制,写作形式与表达方式有更多的灵活性.这样,记者可以发挥更大主观能动性与自己的才智去弥补它的不足。所以,对非事件性新闻.我们一要承认它的存在和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二要看到它有缺点,要把不是或不全是新闻的事实,写成必须是新闻;三要改进它、提高它。如何把非事件性新闻写成指导性、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采写独家新闻,是媒体应该研究的问题。有人提出"网络时代没有独家新闻""自媒体让新闻无处藏身"。其实,网络时代是信息大爆发的时代,独家新闻不是没有,而且时时有、处处有。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潮,需要记者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个独立思考的头脑,许多看似平常的事件,可以用独家的视角找到独家的新闻。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采访实践,从深入基层"找变化""逆向思维"出新闻、独立思考写"独家"等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独家新闻的发现判断、构思采制和撰写的全过程,通过具体事例强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新闻发现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资讯发达,新闻作为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每一个新闻事件发生时,都会吸引不同媒体的记者蜂拥而至。在同题新闻的竞争中,如何做到一枝独秀,既能真实报道事件本身,又能打造出独家新闻呢?这就要求记者在采写和制作新闻时创新求异,打破常规,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和报道方式,揭示比较新鲜、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采写新闻人物有两个明确的目标,引用鲁迅谈小说创作的话来说,就是“勾灵魂”和“画眼睛”。 (1)“勾灵魂”是关于采写内容的目标,要求记者充分展现出新闻人物所拥有的新闻特性,挖掘出新闻人物能给读者以教育和启示的精神内涵。 “勾灵魂”首先要把新闻人物同一般人物区分开来,把握好新闻人物的新闻特性,通俗地说,就是要找到人物的“新闻点”。 新闻人物往往与一个新闻事件或者一个社会焦点联系在一起,新闻人物都是某个新闻事件的载体,勾画出他们与新闻事件最重要的联系,揭示出人物背后的新闻信息,是采写这类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13.
独家新闻指率先发现、独家发表、引起轰动效应的重要新闻,对于扬媒体优势,显记青本领,吸引受众有很大威力。因此.今日新闻战中,对独家新闻的争夺成为主战场之一。 独家新闻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打时间差的独家新闻。这类新闻贵在时间上抢先一步,以时效性独占鳌头。另一类是在内容上独步天下、独具慧眼的独家新闻。这类新闻要求记者在新闻发现过程中,讲究思维艺术,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本文试对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闻媒体对独家新闻作用认识的不断提高,非事件性独家新闻越来越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就如何拍摄好非事件性新闻,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的报纸或其他新闻媒体上,非事件性新闻大量存在,并日呈上升趋势,这种趋势也反映了读者和时代的要求。特别是党政报刊,刊登的新闻尤其是消息通常以非事件性新闻居多。而在写作论文的走访调查中,笔者发现,作为基层新闻宣传部门,许多记者虽然接触这类报道不少,写过或正在写这样的稿子,但对这一新闻分类形式却所知甚少,甚至不知。本文试从非事件性新闻的界定、基层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现状及如何做好此类报道等方面进行一些探寻,旨在加深基层新闻工作者对非事件性新闻的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这类报道做得更加好看。  相似文献   

16.
做新闻报道,首先得自己把事实弄清楚了,才能明白地告诉别人。记者看到的、听到的会比一般人都多些,这是做好新闻的基础,但每个新闻事件的发生,都难免有错综复杂的背景和密集交织的关系,监督类新闻事件更是如此。因此,记者在采写这类报道时,必须把握好“度”。应该从国家法律政策、当前的实际情况、当事人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等方面,小心求证,深入剖析,注意表述的分寸,切忌偏激片面,对某一方诉求在叙述中不要轻易做出评判结论。  相似文献   

17.
新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态新闻,它报道的是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这类新闻稍纵即逝,要求记者反应迅速,即所谓的“抢新闻”。另一类是非事件性新闻,有人称其为“稳态”新闻。它报道的是早就发生,并一直存在着的事情,但是从没有被报道过,谁去报道,它就是新闻。写这类新闻关键在发现。实际上,研究、发现非事件性新闻时记者,尤其是地方记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必要。地方记者长期在基层采访,周围的事情平凡又平静,不可能有多少新闻去抢,瞬间大新闻更难碰到。这就要求记者静下心来,在平凡而又平静的生活中发现受众爱看的和想…  相似文献   

18.
彭朝丞研究员撰文认为,要采写好非事件性新闻,应从下述三个方面去努力。第一,要精心提炼,铸成重大而新颖的新闻主题。这是首要的一条,是非事件性新闻成败的关键。非事件性新闻的新鲜性,不完全表现为时间要素上,主要表现为,在内容特别是主题的确立上。事件性新闻一般是以报道事件为主,常常是寓理干事,言事明理,勿需过多地去强调主题的提炼。而非事件性新闻则不然,主题是否重要而鲜明,就成为它能否成为新闻至关重要的一环。第二,细心寻找新闻由头,巧用招鲜引新的技巧。新闻由头即新闻根据。新闻要有新闻根据。新闻根据是新闻发…  相似文献   

19.
如实地采写新闻,忠实地记录历史。是记者神圣的天职。今年8月24日,《工人日报》在第三版头条位置,刊发了我采写的一篇述评性新闻《如果把真实情况告诉人民……》。这是一篇真正的独家新闻,正是沉重的使命感督促我完成了这篇报道记录了这段历史。今年5月底6月初,四川凉山州首府西昌及周边各县突然传出“西昌要发生8级以上毁灭性地震”的谣言。谣  相似文献   

20.
赵晓勇 《传媒观察》2012,(10):38-39
对于记者来说,都希望能够发现独家新闻,但很多时候很难有这份幸运,只能是跟着"炒冷饭"。如何把"冷饭"炒出新意,个中学问多多,也是记者应该追求的。2011年,笔者采写的多篇新闻在《新华日报》刊登后引起央媒关注,其中有3篇通讯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