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刊中报     
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堂而皇之地把物理练习册的封面撕下来用作体育课后的垫脚了,再也不用对两个球发生碰撞以后速度如何变化之类的问题头疼了,因为我选了化学。常有人说学物理的人都特别聪明,说这话的人一般都是物理班的,有点王婆卖瓜的意思。物理老师的口头禅是你要是再这样下去,我看你还是改科吧。事实胜于雄辩,某校一个高三的学生,物理一直不好,高考前三个月突然改选化学,结果成了当年高考状元。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不聪明没关系,可以选化学;再傻点也没事儿,还有文科班呢。  相似文献   

2.
初三物理“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中说:“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B,使A带电,B不带电(见初中物理第二册124页图甲),拿一根带橡胶柄的金属棒,把这两个验电器连接起来,可以看到,B的金属箔张开了,同时,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了(见初三物理第二册124页图乙),这表示A上的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传到B上去了。” 我认为这段话,表述不够周严,理由如下:使验电器A带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连接验电器A、B后,电荷是从A传到B,还是从B传到A,这要看验电器A带的是什么电荷。若验电器A带负电,  相似文献   

3.
马晓娜 《学语文》2003,(1):43-43,11
“不一定”和“说不定”这两个短语,都表示不能确定,用于对某种事实发生或存在的可能性的推测。例如: (1)能不能通过考试,还不一定。 (2)能不能通过考试,还说不定。 (3)明天说不定会下雪。 (4)明天不一定会下雪。二者在语义上的差异表现在: (一)当二者后面是动词的肯定形式时,“不一  相似文献   

4.
又要考试了     
我的烦恼——又要考试了,整天就是复习、做习题,真无聊!如果这世界上能取消考试,那该多好!考试的时候,我常常会紧张得手心冒汗。我的考试成绩往往要比平时差。我多想超过小菲啊,可是,她总是考得比我好。要是这次再考不出理想的成绩,我就真完了。还文娱委员呢,成绩那么差!同学一定会认为我想出风头,成绩却管不牢。一旦考试考不好,过年也会不开心,爸爸妈妈还会取消我的很多活动,太讨厌了!(凡凡)我们的高招——我是天才我从来不担心考试,倒不是因为我特别聪明。只是,我常对自己说:“天才!”20每解出一道题,我就会对自己说:“天才!”发言得到肯…  相似文献   

5.
日本文部省在1989年3月15日,对高中学校指导要领修订完毕,决定在1995学年度全面实施。现仅就高中理科课程,谈一下它的新变化: 一、从现行的六科扩大到十三科 众所周知,现行的高中理科是理科Ⅰ(必修)、理科Ⅱ、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六科,但到1995学年度,将扩大为十三科。并且将这十三科分成五类:第一类-综合理科(4单位);第二类-物理ⅠA(2单位)、物理ⅠB(4单位)、物理Ⅱ(2单位);第三类-化学ⅠA(2单位)、化学ⅠB(4单位)、化学Ⅱ(2单位);第四类-生物ⅠA(2单位)、生物ⅠB(4单位)、生物Ⅱ(2单位);第五类-地学ⅠA(2单位)、地学ⅠB(4单位)、地学Ⅱ(2单位)。  相似文献   

6.
左脑风暴     
《中学生天地》2010,(1):52-52
桌上放饕A、B、C三只盒子。小琪说:“如果A盒里放有巧克力,那么C盒里就没放。”大家都知道,小琪是个从不撒谎的好孩子。如果你希望吃到巧克力,但只能让你选择1只盒子,那么,聪明的你,应该选择哪一只呢?  相似文献   

7.
<正>例题一次数学测验,A、B、C三人拿到成绩单后,各说了三句话来说明这次三人的考试分数。A说:“我的分数不是最低的。C考了100分。我和C相差20分。”B说:“我比A低10分。我比C高10分。我考了80分。”C说:“B考了90分。我的分数比B低。A比B高20分。”如果他们每个人的三句话中都是两句真话、一句假话,那么A、B、C各考了几分?  相似文献   

8.
1987年全国高考物理第四题是这样一道题目:把一个“10V,2.0W”的用电器A(纯电阻)接到某一电动势和内电阻都不变的电源上,用电器A实际消耗的功率是2.0W;换上另一个“10V,5.0W”的用电器B(纯电阻)接到这一电源上,用电器B实际消耗的功率有没有可能反而小于2.0W?你如果认为不可能,试说明理由。如果认为可能,试求出用电器B实际消耗的功率小于2.0W的条件(设电阻不随温度改变)。命题组为评分工作所提供的标准解答(见《198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为: “可能。条件如下:用R_1和R_2分别表示A和B的电阻(设电阻不随温度改变),  相似文献   

9.
keep one’s fingers crossed祈求成功(幸运)A:Do you think you’ll pass the exam?B:I don’t know.but I’m keeping all my fingers crossed,甲:你认为你能通过考试吗?乙:我不知道,但是我从心里祈祷成功。  相似文献   

10.
某甲,高考的数学、物理、化学得分分别是70分、48分、57分,三科总分是175分;某乙,该三科得分分别是90分、42分、51分,三科总分是183分。有人说:“甲的数学考得还可以,物理和化学考得差了。”也有人说:“乙的数、理、化三科总分比甲高,说明乙的理科成绩比甲好。”对他们的结论,目前几乎没人怀疑。然而,却都是靠不住的。说它靠不住,是因为他们纯粹是以考试的原始分数(即试卷分数)的多少来评价成绩的高低。成绩的高低是通过相对比较得出的。一个人的绝对分数无法表示个人在集体中的相对地位。80分的物理成绩可以在本学科名列前茅;而数学考100多分还排不上号。能说  相似文献   

11.
开心一刻钟     
《小学生》2014,(11):24
最接近的答案朋朋放学回家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今天在课堂上得奖了!妈妈:为什么?朋朋:老师问鹦鹉几条腿,我说三条!妈妈:不对,应该是两条,你怎么能得奖?!朋朋:其他同学都说四条腿,我的答案最接近!黑鸡聪明小志说:“你说黑鸡聪明,还是白鸡聪明?”小媛说:“当然是黑鸡聪明,因为黑鸡会生白蛋,白鸡却不会生黑蛋。”接站小强给叔叔写信:……爸爸妈妈不能去车站接您了。不过您别难受,我将去接您。为了使我能认出您,亲爱的叔叔,请您右手提兜香蕉,左手拿五盒果脯……  相似文献   

12.
“笨”!字典中把它解释为:不聪明(愚笨)。有一次,一个同学考试得了59.9分,自认为差0.1分就四舍五入一下,不也及格了吗。可老师并不这样认为。上课时老师凶神恶煞地走过来骂道:“你怎么这么笨,简直笨到了家,最起码也得考个及格呀!”可什么能证明“笨”呢?就像几何证明题一样,总得有个依据啊!∵摇考试得了59.9分,∴摇你就笨到了家!这成立么?送到数学家手里肯定会有一些研究价值。不过,先让我来分析分析。首先,看题:什么能证明“笨”呢?其次,审题:此题关键词是“笨”,“笨”即不聪明,既然不聪明,那就得找一个不聪明的理由。最后,解题:∵摇考试…  相似文献   

13.
在物理解题中 ,有时我们依据题意所能列出方程数比未知量的个数少 ,遇此问题 ,许多同学感到为难。其实 ,解决此类问题 ,可以应用多种数学技巧 ,下面笔者列举几种 ,并举例加以说明 ,希望同学们从中得到启发。方法之一 :方程式相加法例 :一粗细不均匀的圆木 ,需估量其重力 ,采用图示方法 ,将圆木 AB放在水平地面上 ,如果稍抬起 A端用力 FA,放下 A端再稍抬起 B端用力 FB,则圆木的重力 G=?  解析 :图 (1)、(2 )中分别以 B、A为支点 ,据杠杆平衡条件有 :FALAB=GLOB(1) ,FBLAB=GLOA(2 ) ,这里两个方程有三个未知数 ,但仔细研究示意…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有些学生确实需要家庭配合教育。例如,我曾遇到三个课外作业马虎、书写不规范、有时贪玩而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为此,我通过家访采取了如下三种不同的措施: (1) 小A,课外作业常常不能完成,学习比较粗心,但智商较高。通过家访,我发现小A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父亲是经理,经常外出,对子女的学习相当关心,而小A的母亲又相当宠爱孩子。针对这种情况,我当着孩子的面表扬了小A脑子聪明,有培养前途,但也指出了他马虎粗心的毛病。提议作业完成后,由他母亲检查,如发现错误,请她签字;如未发现错误,就免签。  相似文献   

15.
遗产的分配     
有份遗产有五个可能的继承者———S、T、U、V和W。遗产为七块土地,编号为1~7。七块土地将按以下条件分配:1.没有一块地可以合分,没有一个继承者可继承三块以上的土地;2.谁继承了2号地,就不能继承其他地;3.没有一个继承者可以既继承3号地,又继承4号地;4.如果S继承了一块地或数块地,那么U就不能继承;5.如果S继承2号地,那么T必须继承4号地;6.W必须继承6号地,而不能继承3号地。[问题]●题1如果S继承了2号地,那么谁必须继承3号地?(A)S(B)T(C)U(D)V(E)W●题2如果S继承了2号地,其他三位继承者各继承两块地,那么三人当中没人能同时继承下列哪两块地?(A)1号地和3号地(B)1号地和6号地(C)1号地和7号地(D)4号地和5号地(E)6号地和7号地●题3如果U和V都没有继承土地,谁一定继承了三块土地?(A)只有S继承了三块地(B)只有T继承了三块地(C)只有W继承了三块地(D)S和T各继承了三块地(E)S和W各继承了三块地■答案1根据已知条件2,不能选(A);根据已知条件4,不能选(C);根据已知条件3和5,不能选(B);根据已知条件6,不能选(E);因此,选(D)。■答案2选(C)。...  相似文献   

16.
欢乐便利店     
称体重老师问:“谁能说说怎样利用木船称自己的体重?”一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卖掉木船,然后买个秤!”爆笑指数:★★★(张跃龙)赶车某日,我起晚了,狂奔去赶校车。到车站时,车已经启动了。我连忙朝司机师傅大声喊:“师傅,等等我!师傅,等等我啊!”这时,不知谁探出头来喊了一句:“悟空,你就别追了。”爆笑指数:★★★★★(许来燕)试卷上……(一)化学考试某题:A和B可以发生可逆反应,B在沸水中生成C,C放置在空气中可缓慢氧化生成D,D有臭鸡蛋气味。试问:A、B、C、D分别是什么物质?一学生的答案:A是鸡,B是鸡蛋,C是熟鸡蛋,D是臭鸡蛋。爆笑指…  相似文献   

17.
从必要条件的定义:“如果B=>A,则A是B的必要条件”。可以看出必要条件的本质为: (1)A不可可靠,即A成立不能保证B成立。 (2)A不可少,即A不成立,必有B不成立。基于上述本质,往往容易在解证题时只重视充分条件的应用而忽视对必要条件的考察。本文试图通过实例阐明必要条件隐含的苦干潜在功能在简化解答过程中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从2003年起成人高校招生考试科目进行了重大调整。其中,高中起点升本科考试按文科、理科分别设置,考试科目除数学、语文、外语三门外,理科考生增加一门“物理化学综合科”,文科考生增加一门“历史地理综合科”。根据新的考试科目,重新讨论和制定了物理、化学综合科《复习考试大纲》,在原有的物理大纲和化学大纲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考试目标、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确定了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解读新《复习考试大纲》1.物理知识内容的考试要求分为A、B、C三个层次并作了相应调整新《大纲》物理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一流“考生”≠一流“学生”——从陆步轩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说,陆步轩的孩子不喜欢他卖肉。孩子说:“别人把我叫卖肉娃呢,我长大可不想像爸爸那样卖肉,我要考大学!”孩子的逻辑是:不想卖肉,就得考大学。但他忽略了这样的事实:他父亲不是没考大学,恰恰相反,他父亲是以“状元”的身份考上了中国最好的大学。这就引出了我们的话题:教育是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一字之差,反映的却是“屠夫”和“状元”的强烈反差。美国人把聪明分为两类:BookSmart(书本的聪明)和StreetSmart(街头的聪明)。怎样检验这两类聪明?前者是(背书)考试,后者是实践。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是丰富多彩的,如考试、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20.
[教学片段]师:《乌鸦喝水》故事中的乌鸦一定能喝到水吗?(学生猜测,有的不假思索地说“能”,有的迟疑片刻后说“不能”)师:我们现在不盲目地下结论。师:浙江电视台有个备受大众欢迎的栏目——人生AB剧!看过吗?喜欢吗?现场的嘉宾、观众朋友总要对许多问题作出选择。我们现在也来做这个节目。请选择乌鸦能喝到水的同学坐到教室左边(A组),选择乌鸦可能喝不到水的同学坐到教室右边(B组)。(学生兴致勃勃,自主选择,分成A、B两个方阵就坐)师:请问A组,你们为什么肯定乌鸦能喝到水?生: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里,水渐渐地升高,乌鸦就能喝到水。师:言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