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鹞膀捶为沛县武当洪拳三晃膀套路中的重要动作,它迅猛灵变,攻防相宜,技术应用以等打与赶打为法则,技击时犹如鹞鹰抖膀展翅。武当洪拳名家说:“打法有等打与赶打之分。所谓赶打者,不招不架,只是一下;所谓等打者,犯了招架,便是十下。”鹞膀捶的功法练习势猛劲强,长期练习可使骨坚筋强、精充气足,达体魄强健之效,用于格斗实战也有自卫防身之功。  相似文献   

2.
林辉 《精武》2004,(10):12-13
八捶打法为万籁声老师传下的罗汉神打中的部分打法,称为"外八捶"。该打法源自少林罗汉门,由"江南第一腿"刘百川前辈传给万籁声老师。万籁声老师对罗汉门的打法评价是"正宗罗汉拳之神打,其来如泰山压顶,去如风扫落叶,拳腿都到,连冲带撞,可谓绝响"。但万老仍觉其缺少自然门的"圆滑"风格,因此在传授八捶时,融入自然门身法,使其刚柔圆活,技法更为精深。  相似文献   

3.
李飞林  周广卿 《精武》2004,(6):12-14
太极螳螂拳法以乱接、分身八肘为母拳,有“摘要的手,八肘的劲”之说。 摘要拳法产生于梁学香及姜化龙传拳时期,梁学香所著拳谱《可使有勇》所载的“三堂捶九十招”(或名秘手)实际上就是摘要拳的雏形。三堂捶(秘手)里的动作均可在摘要拳中找到,可以说摘要拳法是螳螂门实战精华的集成。  相似文献   

4.
张凯 《精武》2006,(3):16-17
三皇炮捶最基本的步型步法,虽然名称有的与其他拳种相同,然而对技术动作却有自己独特之处。三皇炮捶的步型主要有:弓步、马步、仆步、虚步、并步、丁步和本门特有的圈裆步(又称四六步)等。其要领要求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陈式太极拳的典型发劲动作掩手肱捶进行测试,采集不同水平练习者掩手肱捶劲力发放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肌电结果,分析和讨论掩手肱捶劲力发放的特点和训练方法。方法:研究对象共14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人。试验仪器包括VICON三维运动分析系统,Noraxon16导遥测肌电DTS系统,中国功夫测试工程人。测试动作为陈式太极拳的典型发劲动作掩手肱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结果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试验组空击动作与实击动作的结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陈式太极拳试验组在右手位移、右手速度、加速度、最大加速度的结果上高于对照组,虽然试验组的平均肌电明显小于对照组,但试验组的肱桡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背阔肌、竖脊肌峰值肌电值大于对照组,其中肱二头肌和背阔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击打效果上,试验组击打在工程人心脏、左肺、右肺和胃的加速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试验组的峰值肌电高于对照组,主要是肱桡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背阔肌、竖脊肌在完成掩手肱捶时用力明显,建议在完成该动作时应进行针对性地练习;掩手肱捶击打到工程人时的加速度呈双峰波型,第1个波形高,而第2个波形低,这与该动作在动作结束时有旋腕动作有关。  相似文献   

6.
张凯 《精武》2006,(1):24-25
炮捶又名三皇炮捶。“炮捶”二字是形容其拳威力如炮,故名。炮捶发力发声,以气催力,用力刚猛,击法上挨轻躲重,有含、收、蓄、滚、挑、按等法。三皇炮捶套路短,架式小,动作刚健有力、沉稳,技击性较强。器械有大枪、剑、刀、棍、护手钩、梅花铲、凤翅镗、金钢圈、牛心拐等。下面,笔者介绍三皇炮捶的刀对枪实战技法,供习者参考。第一节 1.刺头拦截:甲右乙左。甲方两手握枪,左脚向前上半步虚点于右脚前,成为左虚步,同时两手持枪直刺乙方头部,力点在枪尖。甲方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目视刺头枪。乙方右手持刀自下向上、由里向外拦截甲方刺头枪,力点在刀头,同时右腿屈膝提起,目视拦截刀,左掌  相似文献   

7.
谭威  贺春林 《武当》2004,(12):35-38
武当玄真拳五捶格斗术,适用于近身短打格斗。实战对敌时,讲究设空诱敌,引进落空,顺势借力,后发制敌。该格斗术是由从武当玄真拳法中精选出来的冲肋捶、通肚捶、顺冲捶、压挑捶、破裆捶共五种中盘攻击性捶法组成。  相似文献   

8.
孙保才  周美良 《精武》2007,(3):18-18
十大真形归定把中的虎形虎扑双把,是在龙形枯树盘根之后的第三个单练动作,取意为虎的扑食之勇。虎在扑食之前,静静地寻找猎物,称之为虎搜山,找准目标后再快速勇猛一扑。心意拳法取虎形正是指此而言,不但取其轻灵的一扑,还参悟出其中含有的拳法之理,即“动静相兼,欲前先后”,这在具体动作中都有表现,如虎搜山时,头与颈同时转动,在心意拳四把捶中的“出手横拳无敌家”、“青龙出水”式后也有转  相似文献   

9.
张凯 《精武》2006,(3):4-7
三皇炮捶拳夫子三拱手为三皇炮捶拳第四代宗师宋彦超所传。宋彦超字迈伦,武林美誉“神拳宋老迈”,1810 年出生于河北翼县赵家庄,少时习各种拳技,后投同乡乔公鹤龄习三皇炮捶,从师多年功有大成。乔公过世后,宋迈伦三年闭门不出,研习各家拳理与三皇炮捶技艺,终将各家拳艺精华融为一体,创出“夫子三拱手”绝技。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捶丸和高尔夫演变发展轨迹原因进行研究。捶丸和高尔夫运动极为相似,捶丸在宋元明曾出现全盛时期,却没有发展到现在,这与中国清朝统治者在治国策略上奉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主义有直接的关系。然而捶丸却没有像高尔夫发展成为贵族运动,主要是高尔夫以西方文化为底蕴和统治者的支持。本文将依据相关资料进行探讨,为我们了解高尔夫和捶丸的演变发展轨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古代捶丸和早期高尔夫的考察,从名称、起源、文献记载、场地、器材与服装、竞赛组织与方式、规则、礼仪以及发展演变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从两种运动形式的相似性来看,捶丸和早期高尔夫这两类产生于不同地域的户外运动,应有着某种密切的关系。由历史发展进程而言,捶丸极盛之时的元代正值大规模东西文化交流时期,随着文化交流捶丸西传是不可避免的,因而现在风靡全球的高尔夫运动,其早期的发展、演化过程,与中国古代捶丸的影响当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四通捶是一种具有特色的地方拳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四通捶的历史发展、主要风格与特点,传承的价值,及四通捶继承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继而提出四通捶继承与发展的策略与途径.研究旨在为保护中国武术拳种的相关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凯 《武当》2005,(9):42-43
一、三皇炮捶简说三皇炮捶拳传自河南嵩山少林寺普照僧人。自明末清初始,后传乔三秀,甘凤池,又传乔鹤龄, 再传至第四代宋迈伦,于连登,尔后发展为宋、于两大派系沿袭至今,自四代宋迈伦带艺进京(公元1846年),尔后神机营比武受皇封,再后创立京都会友镖局。宋迈  相似文献   

14.
安在峰 《精武》2006,(5):34-35
大鸿拳又名“六步架”也称“三晃膀”,是气力功架短打拳法,属于一种仿生象形拳术,具有羊、鸿(雁)、虎、豹、鹤五形,合于小、大、顺、拗、立五势,应金、木、水、火、土五行,化出劈、崩、钻、炮、横五捶。它拳势威猛,刚劲有力,朴实浑厚,脚步扎实,发如崩炮,防多截肩,裹缠拗膀,顺化逆出,俟身挤靠,滚化旋发,变化多端,内外兼备,集气、功、拳、架于一体。讲  相似文献   

15.
三皇炮捶功夫中最有名的绝技名叫“夫子三拱手”,这个名字多少反应了目前三皇炮捶拳的现状,在这个纷纷扰扰的商品社会中,这个古老的武术流派像一位老夫子,虽然不无失落,但仍默默坚守着自己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大鸿拳又名“六步架”,也称“三晃膀”,系气力功架短打拳法,属于仿生象形拳术,具有羊、鸿(雁)、虎、豹、鹤五形,合于小、大、顺、拗、立五势,应金、木、水、火、土五行,化出劈、崩、钻、炮、横五捶。它拳势威猛,刚劲有力,以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大拳术派系,是我国武苑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7.
徐明霞  冉东 《武当》2009,(9):9-11
铁龙炮捶为河南派心意拳经典套路之一,其结构严谨、神形合一,该拳多腾步与跳步,演练时要求腾落闪展,快捷灵敏。它是一种炮捶,发出去的力要长而有劲,且又是龙形,腾得高,蹦得远,具神秘莫测之感。  相似文献   

18.
张天绪 《武当》2012,(3):16-19
十一、肘底藏捶(一)目的掌握"捶法"。捶要自心出,随意而发,要知己知彼,随机应变。拳打五尺以内,三尺以外。无论前后左右,都是一步一捶。用拳犹如用兵,击其无备,袭其不意,"藏捶"之法即此也。虚而实之,实而虚之,以得人为准。(二)内容1、预备式同前。2、动作解析:(1)左脚向前踏一步的同时,左掌变拳,由下而上竖起在面前,拳心对鼻尖,拳眼向左,左脚抬起。(图36)  相似文献   

19.
张凯 《精武》2006,(3):12-13
三皇炮捶之法修身先养一口津,定气再把两仪分, 定住八卦分四象,玲珑变化散周身。先能延年且益寿,又能百病不临身, 出悌入孝山中隐,不久知音临洞门。三皇炮捶之法中的“修身先养一口津”和三皇炮捶之根中的“修身得道气爽清”中的“修身”二字,都阐明三皇炮捶是“以气为主、以理当先”的气功拳术,其“法”“根”皆明示为内外兼修的修身内功心法。“修身先养一口津”之句所包含内容要点层次颇多。“修”是特殊的练法,是高层次的练,是终极内练。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问调查法,挖掘整理临清肘捶的渊源与技术体系.临清肘捶由临清唐元乡瑶坡村张东槐所创,是一个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临清肘捶主要包括:基本功、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肘捶论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