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参与式批评教育.批评教育学1生时,如果教师仅以教育者的身份去进行,学生常常会产生反感.如果教师参与其中,把自己和学生一起做一个被批评者,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批评教育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然而,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却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其效果适得其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那是因为这些教师从心理上不愿意学生犯错误,甚至畏惧学生犯错误。因此,他们常常想尽各种办法避免学生犯错误;如果发现学生犯了错误,就会立即采取自认为有效的各种措施批评教育学生,并且希望通过批评教育,杜绝学生再次犯错误。在这种心理影响下,教师就难以做到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就会运用急功近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不科学的批评教育,这样自然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学生出问题、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犯错误就要受到批评教育。而学生面对错误和随之而来的批评,其心理活动往往是复杂的。大部分学生能够幡然醒悟,并有悔过表现。他们希望得到原谅、希望得到重新认可。这种心理如果得不到满足,学生往往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但如果轻易得到满足,学生往往又会出现反复,好了伤疤忘了疼。如果教师的批评教育忽略了这一点,那么,学生身上的问题不仅不会得到解决,还会产生种种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朱清聪 《考试周刊》2014,(24):150-150
<正>现实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的表扬教育,这无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因为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充满信心和愉快,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提高。但如果教师只是和颜悦色地加以表扬和肯定,未必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有时候,在交谈中加一些中肯的批评建议,反而会促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教师的善意和诚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难免的,此时,教师的批评教育就显得很必要和重要。批评之可贵,就在于它像一面镜子,能  相似文献   

5.
批评是教师针对学生的某些思想和行为进行否定的评价,用来触动和教育学生,使他们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改正缺点错误。它是一剂良药,有利于病。但是如果太苦口,即使它的药效再好,服药的人也会有所抵触。"良药"如果有了糖衣,就不"苦口","忠言"也不会"逆耳"了。因此,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如果掌握恰当的批评艺术,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批评,使其知错,认错,改错,他  相似文献   

6.
王新梅 《河南教育》2005,(11):42-43
有人认为教师无权惩罚学生。尤其是在推行赏识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学生、赏识学生,这样才能激励他们进步。所以不能批评学生,更不能惩罚学生,因为批评和惩罚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而有人提出,我们每个人走上社会后都会因为做错事而受到相应的批评和惩罚,为什么学生在学校就不能受到批评和惩罚呢?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如果能,应该注重什么问题?如果不能,怎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请您对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7.
宋炎玲 《河南教育》2005,(11):42-42
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 有人认为教师无权惩罚学生。尤其是在推行赏识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学生、赏识学生,这样才能激励他们进步。所以不能批评芎粤生。更不能惩罚学生,因为批评和惩罚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而有人提出,我们每个人走上社会后都会因为做错事而受到相应的批评和惩罚,为什么学生在学校就不能受到批评和惩罚呢?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如果能,应该注重什么问题?如果不能,怎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请您对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8.
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认为处罚只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改正缺点的动力。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老师越来越不敢批评学生了,学生如果受到批评,动不动就会离家出走,甚至自寻短见。但是,教育不能没有“惩罚”,关键是,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当今,学校教育中,“赏识教育”“无批评教育”呼声很高。教育者经常赏识学生,表扬学生,以赞美之情对待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习潜能,但教师如果滥用“赏识”,对学生一味“表扬”而无批评,有时会掩盖学生错误,忽视缺点,导致学生自我意识膨胀,丧失勇于面对挫折的能力。批评也是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批评教育”的缺乏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问题学生”,不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的作用显而易见。教师对学生及时地批评指正,能给学生纠正错误,为其指引正确方向,防止学生…  相似文献   

10.
批评和教育是教师常用的两种手段.学生处在受教育的阶段,一般来说,老师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应以正面教育为主,但必要时也要采取批评的手段.批评是教育学生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它对矫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批评要注意原则,讲究方法,包括时间、地点、态度、手势、表情、范围、学生的素质、谈话的方式等等.如果批评的方法不当则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要坚持以表扬为主。在教育教学的现实中,"批评"也是教师的"常规武器"。但是,如果批评者不讲究批评的艺术,方法不当,就会影响教育效果,甚至会起反作用。那么,在使用这个“武器”时,教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我仅就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方面谈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批评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作为一名正处在成长发展时期的初中生来说,违纪犯错,产生矛盾在所难免,受到批评当然是少不了的。虽然批评的手段人人会用,但技巧各有不同,批评不仅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如果不讲究批评的艺术,批评的方式不妥,不分场合,语言不当,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样不但达不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抵触,产生逆反心理,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人师者,在批评学生时,必须周密思考,把握度和量,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结合具体问题,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批评方式,讲究批评的艺术性,给学生良性刺激.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批评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但学生在接受批 评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抵触心理、反抗情绪。因此,教 师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做到“良药甜口,忠言顺耳”, 使批评收到最佳的效果。 一、冷静理智。有的学生在上课时偶尔会“恶作 剧”,以此吸引别人,表现自己。如果教师能冷静理 智地处置,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批评学生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在思想、情感方面进行相互认同、相互接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班主任对学生以诚相待 ,会收到比较好的批评效果 ;反之 ,如果批评不当、则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结果会适得其反。笔者认为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若做到“十宜十忌” ,则会使批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宜言词谦逊 ,忌师道尊严社会主义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教师的教育应建立在对学生人格的充分尊重的前提下进行。在批评学生时 ,不少班主任总希望学生改正错误行为 ,并完善自我 ,这本无可非议。但有的班主任往往带着…  相似文献   

15.
有的教师批评学生,学生心服口服;有的教师批评学生,学生口服心不服;有的教师批评学生,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而适得其反。由此可见,批评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作为教育管理者,只有讲究批评教育的艺术与方法,使批评变得"美"一些,才能真正起到批评教育的作用,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批评方式,会收到不同的批评效果。“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斥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可见教育方法的选择是何等重要,过度的严厉会造成学生的恐惧,过分的温和则会有失威严。在当今教育形势下,一名有爱心、有教育经验的教师,只有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面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生的错误,如果教师一味直接、反复地批评,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批评的效果适得其反。应立足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变批评为表扬、化批评为激励、寓批评于幽默,初中班主任对学生做思想工作时的批评艺术非常重要,班主任要掌握这门艺术,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18.
赵金燕 《成才之路》2009,(34):71-71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恰到好处的批评,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老师批评学生的语言。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错误行为,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心理刺激因素,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恰当使用批评,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则会使学生失去自尊,自暴自弃。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有不听话甚至有逆反对立的情绪表现。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消除,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相似文献   

20.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可缺少的方式。批评要讲究方式,把握分寸,要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和学生的心理个性“对症下药”,让学生心服口服地认识错误,切不可简单化。如果教师的情绪偏激粗暴、方法不当,或者由于学生性情孤僻冷傲、感情冲动,有时会出现学生与教师“顶牛”的现象,形成僵局。陷入僵局后,学生对教师苦口婆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