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宋淳祐元年(1241)到咸淳十年(1274)的十二届科考,吉州(今吉安)得中进士三百六十二名。之所以有这样多的人能中进士,可以说是与当时吉州书院教育的兴旺发达分不开的。建在白鹭洲上的白鹭洲书院就是其中成就辉煌的一所。白鹭洲座落于江西省吉安市东面的赣江中。南起习溪桥码头,北至井岗山大桥(原梅林渡),西频沿江路,与钟鼓楼隔江相望。全洲呈梭形,面积约1.2平方公里。它地处江心,双水夹流,早在北宋人们就借李白“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之句,称其为“白鹭洲”。  相似文献   

2.
孙建平 《江西教育》2004,(17):10-12
浩瀚的赣江经古城吉安滔滔而去,大浪淘沙,在江心形成了一座梭状的岛屿,名叫白鹭洲。洲前右峙神岗山,左挹青原山,洲后枕螺山。岛上茂林修竹杨柳如烟,因有白鹭群柄而得名。  相似文献   

3.
南宋时期,江西最著名的书院除白鹿、鹅湖外,还有白鹭洲书院。其遗址在今吉安市(古称吉州或庐陵)东赣江中的白鹭洲上。 唐朝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有“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句子,指的是南京水西门外古长江中的沙洲。赣江中的这块沙洲,也是双水夹流,地理形势与其相似,古人亦称之为白鹭洲。白鹭洲雄踞赣江中流,延伸数里,状如游龙。若登高远眺,章贡清流盈盈。好似襟带环绕四周,景色十分壮观。  相似文献   

4.
近日,因考察高中课程改革到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热心的杨校长为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和他的办学思想,听后,我颇有感触。白鹭洲中学1241年创建于吉安市赣江中流的白鹭洲上,洲外双水夹流,洲上树木葱茏,芳草如茵,优雅宁静,时称白鹭洲书院。1256年朝廷开考,一校40人考中进士,文天祥独中状元。之后,吉安读书之风日盛,名人辈出。1905年改为吉州中学堂,后又改为江西省立六中、吉安高级中学。对这样一所学校,文人墨客或颂或慨,留诗留词当然不少,但杨校长对校内文山院门上一幅“鹭飞振振兮不与波上下,地活泼泼也无分水东西”的对联情有…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是文天祥的母校,连续办学历史距今有762年,是我国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校之一。白鹭洲地处赣水之央。洲上茂林修竹,芳草如茵,鸥鹭翔集,花绽鸟鸣;洲外双水夹流,千帆竞发,鹭翅帆影,随波翻飞。正如清末状元,白鹭洲书院末任山长刘绎在中山院门前所书对联之景:“鹭飞振振兮不与波上下,地活泼泼也无分水东西。”  相似文献   

6.
吉安市东的赣江中流,有个白鹭洲。洲上林木葱茏,修竹挺拔,环境幽雅。南宋时,在这里创建了著名的白鹭洲书院。它在江西教育史上居重要地位。这里简介一下在这个书院里江万里——欧阳守道——文天祥三代师生的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7.
吉安.是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光辉的庐陵文化;“白鹭洲书院”屹立在赣江夹流中的白鹭洲上,造就了江万里、文天祥、刘辰翁等历史名人;吉安,也是“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是星火燎原的革命圣地,浸润着光荣的革命史实。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连续办学历史距今已有762年,是我国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校之一。白鹭洲地处赣水之央。洲上茂林修竹,芳草如茵,鸥鹭翔集,花绽鸟鸣;洲外双水夹流,千帆竞发,鹭翅帆影,随波翻飞。正如清末状元、白鹭洲书院末任山长刘绎在中山院门前所书对联之景:“鹭飞振振兮不与波上下,地活泼泼也无分水东西。”走进校园,但见修葺一新的书院古建筑风月楼、云章阁、文山院、中山院红墙碧瓦,势拔江渚,一座座集现代建筑艺术与古朴典雅风格于一体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科技馆在古樟翠柏和绿篱修竹掩映下,显得风姿绰…  相似文献   

9.
吉安市白鹭洲中学是全省重点中学之一,文风源远流长。其前身为白鹭洲书院,系南宋吉洲太守江万里于淳祐元年(1241年)所创建,第一任山长是当地名儒乡贤欧阳守道。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其生徒有40名考中进士,占全国同榜进士的九分之一,其中文天祥高中状元,理宗皇帝为此亲笔御书“白鹭洲书院”赐悬门额,从此成为与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齐名的江西三大书院之一。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制为吉安中学堂,以后又相继易名为江西省立第六中学、第五中学、吉安中学,解放后改  相似文献   

10.
每当春夏之交,位于赣江中游的吉安市白鹭洲四周的江水潮涌,在那宽广的江面上,白鹭点点.清代状元刘绎据此景观撰有一联:"鹭飞振振兮,不与波上下:地活泼泼也,无分水东西."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1.
白鹭洲书院创建于南宋末年,在宋时长38年,此间,历代<白鹭洲书院志>中记载的书院山长仅有欧阳守道和黄嘉两位.然本文则以史料为据,就此期间陈著和方善夫也曾担任过白鹭洲书院山长再作论证,以益于山长补遗,乃至书院志之完善.  相似文献   

12.
吉安,是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光辉的庐陵文化:"白鹭洲书院"屹立在赣江夹流中的白鹭洲上.造就了江万里、文天祥、刘辰翁等历史名人;吉安,也是"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是星火燎原的革命圣地,浸润着光荣的革命史实.  相似文献   

13.
江西的南端,有一座美丽的城市———赣州。“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当年满怀失国之恨的辛弃疾在此吟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菩萨蛮》,词中的“清江”就是今日的赣江。赣江由自东南而来的贡江和自西南而来的章江在龟角尾汇合而成,然后,一路向北、向长江流去。赣江就位于贡江和章江汇合处的那片沙洲中。在赣州市东北侧、贡江的南岸,有一个叫天竺山的地方,那是一方能够俯瞰贡江、远眺赣江的高地,也是一处花木扶疏、绿草成荫的花园。赣州高级技校就位于天竺山6号,走进校园仿佛是进入了“园中之园”,树木葱茏中掩藏着水榭厅…  相似文献   

14.
一、表写实。在诗词中,有些数字的用法并无特殊,只是老老实实地表示事物的实际数目,但于实写中却显示出诗人巧用数字的匠心。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云:“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南京市(金陵)西南长江东岸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一水,指长江,又作“二水”,因秦淮河由南京城西流入长江,白鹭洲正当两水之间。  相似文献   

15.
水深为“渊”,水急为“湍”。水边平地为“汀”,水中小洲为“渚”,水边为“涯”。两山相夹之水为“涧”。  相似文献   

16.
每当春夏之交,位于赣江中游的吉安市白鹭洲四周的江水潮涌,在那宽广的江面上,白鹭点点。清代状元刘绎据此景观撰有一联:"鹭飞振振兮,不与波上下;地活泼泼也,无分水东西。"耐人寻味。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秉承庐陵文化渊源的吉州区中小学教师,在吉州区教育局的精心组织下,展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基于  相似文献   

17.
《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一句中的“魁父”,现中学课本及一些古文选本均注为“小山名”,此注似欠准确。《太平御览·地部》引《淮南子》“牛蹄之涔,无径尺之鲤;魁父之山,无丈林营宇”。其中的“魁父”二字是形容山很小,与上文“牛蹄”二字形容水很少是一样的。“牛蹄”不  相似文献   

18.
梨洲的由来黄宗羲别号梨洲。梨洲,地名,在四明山,属余姚县境内。据黄宗羲《四明山志·卷一·名胜》所载:“梨洲山,晋孙兴公(绰)与兄承公同游于此,得梨数枚,人迹杳然,疑为仙真所遗,故名其地曰梨洲。”后人汪纶曾有《梨洲山》一诗赞曰: 莲花纷向日边开,云影长依斗柄回; 北引群峰朝禹穴,南分诸岭上天台。梨因孙绰来时见,桃是刘纲去后栽; 风景恍然人世外。但闻鸡犬石岩限。  相似文献   

19.
茅山(330米,句曲山),在句容、金坛、溧阳、溧水之交界处,为皖南之北缘,乃浙江天目山系北脉;在茅山南80里处,有三支南北横向山(横山),又集成东西一线(约70里),而由西端(东陵)转北而达茅山西缘,为“新华夏运动”产物。10万年前及2亿年间,为东南海湾,古北江(今长江)、中江在此北缘与此南缘人海。历史上著名的扬州薮、“三天子之都(鄣)”(黄帝游于此),即在其东南200里左右地区。对此江左各山,历史上颇多异名,除“句曲”外,尚有衡山、苗山、会稽山、涂山、地肺山、扬州镇山、巳山等,今就其一些历史上易与他处相混之名,略作考辨于下:  相似文献   

20.
一位年轻的老师要上公开课,借了一个班试教,内容是“统计”。课始按照预设的思路展开很顺利,不巧课中遇到了“麻烦”:学生通过VCD欣赏了厦门的鼓浪屿、湖里山炮台、白鹭洲、普陀山四处美丽的风光后,用涂格子的方法统计最想去的一处景点的人数,出乎意料的是这班学生对去湖里山炮台特感兴趣,人很多,超出了课件中设计好的格子数,怎么办?这位老师着急地在黑板上画了个歪斜的格子图,重新涂格子;学生闲着,就在下面闹哄哄的。一位听课的老师悄悄上去提醒她,干脆就在两个条形的间隔处涂,这位年轻老师可能感到这样不规范(毕竟第一回认识统计图),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