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忘于江湖     
简贞 《课外阅读》2011,(3):36-37
隔一程山水,你是我不能回去的原乡,与我坐望于光阴的两岸。彼处桃花盛开,绚烂满天凄艳的红霞,你笑得清浅从容,而我却仍在这里守望。落英如雨,印证我佛拈花一笑的了然。爱,如此繁华,如此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所收韩愈的《师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隋树森同志编辑 注释的《古代散文选》亦如此),有一处编者是这样标点的: 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 盛则近谀。” 古文是没有标点的,我以为如此标点不符合作者原意,似乎改成这样为好: 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 足羞,官盛则近谀。(去掉删节号也可。) 就是说不把“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这句话看作是士大夫的话,而看作是作者韩愈 的分析评论,所以应该放在引文之外。  相似文献   

3.
相忘于江湖     
隔一程山水,你是我不能回去的原乡,与我坐望于光阴的两岸. 彼处桃花盛开,绚烂满天凄艳的红霞,你笑得清浅从容,而我却仍在这里守望,落英如雨,印证我佛拈花一笑的了然.爱,如此繁华,如此寂寥. 起身,然后落座,知道,与你的缘分,也只有这一盏茶而已.结局早已先我抵达,蛰伏于五月的一场雨,十分钟,或许不够一生回忆,却足以老去所有年华.  相似文献   

4.
宋人郑樵在《通志》中说: 稗官之流,其理只在唇舌间,而其事亦有记载,虞舜之父,杞梁之妻,于经传有言者不过数十言耳,彼则演成万千言……顾彼亦岂欲为此诬罔之事乎?正为彼之意向如此,不说无以畅其胸中也。  相似文献   

5.
抛弃了爱情诗的含蓄,抛弃了爱情片的热烈,我站在沈园里再次审视爱情——爱情,你到底是什么,为何有着如此的魔力?沈园,这个曾见证和埋藏一段爱情的地方,我已不是第一次来。记得那一次父母只告诉我陆游曾到过这里,而这个园子属于一个姓沈的大户人家。至于那个园子到底怎样,就有些模糊了。只依稀记得园子的中央有个荷花池,因正是盛夏,池里的荷花开得很艳,很艳……后来,我才知道陆游的生命里有个唐婉,两人如此地相爱。也正是因为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沈园才会在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之后,依旧在人们的心头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6.
我在讲授《师说》对,总觉得课文中的“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主’”一句话的标点很别扭,与作者的思想相去甚远。于是我查阅了有关选本,发现有这样四种情况。①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  相似文献   

7.
梦回巴黎     
我一直都喜欢一样东西,是吊床,在它的周围也有一些很不一般的陈设,不是很复杂,在一间小小的木房子外种有很多百合,还有两行梧桐。小木房里只摆一张桌子和几本书。如此的生活最简单,是我惟一渴望的。和他在去巴黎的途中,他问我:“你将来想干什么?”我回答:“作家,很出色的作家,能写很多很有趣的小说,这是我最大的梦想,不过生活不会满足我这么多。”是啊!梧桐林曾是给我勇气和力量的地方,夜雨曾是我清醒的圣水。我知道,对于这一切我曾拥有过、或者想拥有的东西我终生不忘。很难得,也很偶然,好像都在不经意间。在巴黎的旅游列车站,我和他挤上了…  相似文献   

8.
记得小时候,母亲曾告诉我:"西红柿如果连续种在同一块地里,就会长不好,容易发生虫害,产量将大减,所以得一年挪一个地方。不仅仅是西红柿,花生、西瓜等作物也是如此。"要取得西红柿的丰收,就要舍弃原来那块已不再适宜的土壤。我们要想摘取人生的硕果,创造生命  相似文献   

9.
<正>提及城池,我从未对长安以外的地方有过如此不知所起却又一往而深的情感,甚至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然而,这终究只是我的一厢情愿。我曾立于一堆冰冷数据堆砌出的长安城的最高处,看远方暮霭沉沉,亭亭如车盖;看天际辽阔,似悠远的河,而这仿佛正是我与它的相隔。我也曾打马在朱雀大街上,一日看尽长安齐放的百花。因此无论身在何方,总难忘那万千似锦的繁华,这种难忘,绝不因为山水迢递而转淡。我清楚知晓数据只是数据,这  相似文献   

10.
演绎推理必须遵守逻辑的基本规律。比较了因明与墨辩关于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相关论述,从中可以看到,因明中的共许要求、相违过的产生以及九句因中的第五句因的产生就是为了避免违反三大基本规律的结果,而墨辩中的"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彼此止于彼此"、"攸,不可两不可"等也是如此,从而证明了在因明与墨辩中也同样有对逻辑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的名字     
曾青——那不是湿法冶金里“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铜的化合物吗? 非也非也,此曾青非彼曾青。此乃小女子芳名也。你要因此而认为我的名字是由“湿法冶金”而来,那就大错特错了。从父亲口中得知,那时。我家门前有一大块草坪,我特爱在草丛中打滚。在我两岁——一家人为我起名  相似文献   

12.
【原文】仆有才干,固当任用。然听信太过,则彼恃主恩宠,必有违法欺公之事,主人不可不察。凡待奴婢,不可不宽,亦不可过宽,须要宽严得中。阍人①必宜谕②以谦婉,勿使得罪于亲友。子弟僮仆,有与人相争者,只可自行戒饬③,决不可怒别人。至若他家僮仆,遇我不恭,如坐不起,骑不下,称谓无礼,彼与我,原无主仆之分,不足较也。凡奴仆以肤受来诉者,直笑曰:"我不曾眼见。"有驾④言毁骂主翁者,直笑曰:"我不曾耳闻。"则下人无所售⑤其⑥欺⑦,在我亦不被激而起争端矣。奴婢有过,主人一知之,即速宜发落,则彼亦即释于心矣。若藏之胸中,不即发落,彼必恐惧而逃,致生后患。为主者,不可不知。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中学生具备一定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对于他们批判地继承这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对汉语言文字的了解,提高运用汉语文字的能力,无疑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地位,在高考中也占有一定的分数比例。文言文复习的如何,直接影响高考成绩。那么,怎样搞好文言文的复习呢?我以为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战如此,高考文言文复习又何尝不是如此?“知己”,通过调查测试比较容易做到,而“知彼”呢,都认为太难了。为了“知彼”,很多学校派人四处奔  相似文献   

14.
离心的小岛上有一片晴空当你受伤彷徨请抬头看一看不要害怕不要悲伤我的温暖给你勇往直前的力量——苏暮凉"彼年"想起初识时,你名为"彼年豆蔻"的网名。因为有一句话:"彼年豆蔻,谁许谁地老天荒。"很久以前曾看过类似的话,当时一直认为不过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但后来  相似文献   

15.
也谈李敖     
新学期的语文作业,一篇长达四张信纸的“巨著”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看到题目赫然写着“恶心的李敖”时,我那颗不安分且深感愤愤不平的心,一直激烈地跳动着,让我不吐不快。首先,我不得不承认彼文作者才高八斗文思敏捷,并且非常佩服彼文作者对丑恶恨之入骨的高尚情操,在仅读了李敖文著的万分之一时,便可用恰到好处的文字将李敖批判得体无完肤。如果我是李敖,都会无地自容。但我想,彼文作者既然有如此智慧,不会不知道一叶障目的道理,该不会不明了要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待到确实了解后方可下结论的道理吧。但如果这两点都没有做到,就妄下定论,那我认为您还缺少某种资格。  相似文献   

16.
武莹 《初中生学习》2014,(12):33-33
我曾做过一个美丽的梦,在梦中我凭借自己的打拼成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羡慕的成功者。梦醒时分,我突然发现自己的生命竟是如此的渺小和卑微。我突然有一种想法,那就是一定要改变自己。所以,我要蜕变,宁可死在美梦中,也不要在现实中安于现状。就算只有一秒钟可以让我选择,我也只愿选择轰轰烈烈地死。曾经安于现状的我不曾遭受天崩地裂的危险,也没有各种各样的伤痛,有的只是无忧无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鲍华明 《班主任》2013,(1):57-57
作为班主任,我也曾为学生的各种问题烦恼,不明白学生为何如此难教,然而,最近发生的几件互不相干的小事,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  相似文献   

18.
(接上期)“呼呼!”过了一会儿可以听见夜魔的诉苦声,“我来的地方也是如此。我也是带着同一目的上路的……呼呼!”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如今的独生子女不懂得爱。我也曾抱怨现在的学生情感冷漠。在授《再塑生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文时,我惊奇的发现,学生的情感竟如此丰富。  相似文献   

20.
万物的心     
每次走到风景优美、绿草如茵、繁花满树的地方,我都会在内心涌起一种感恩的心情,感恩这世界如此优美、如此青翠、如此繁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