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从1995年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创刊至今,10年沧桑,都市报从兴起到壮大,进入一个求新求变的新时期。有人评价说:“蓦然回首,我们发现都市报在分化裂变,一批原有都市报寻求自我超越,一批新兴都市报另辟新径,呈现出向主流媒体演进的鲜明趋势。这一现象可称之为后都市报时代。”  相似文献   

2.
丁国蓉 《新闻界》2006,(6):124-124,56
2006年初,流行于网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案件》短片使得“恶搞”成为一个流行语汇和行为,再加上网络上的诸如“芙蓉姐姐”“、猥琐男”等现象,这一切令众多的“老一辈”迷惑不解。有人捧腹大笑,有人担忧,有人愤怒。其实,这意味着一个“恶搞”时代的到来。如何看待“恶搞”文化,如何在这个“恶搞”时代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这是研究者和实践者们面对的一个新课题。一“恶搞”文化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表征:无厘头、戏仿、ACG、网络。①其一,无厘头。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一句俗话,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其语言…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有人说是进入了“汽车时代”,有人说是进入了“高科技时代”,从人文的角度看,还可以说是进入了“互动”时代,这个时代是以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为主要标志的。互联网凭借强大的“交互”功能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李泽厚成名于1950年代,却在1979年到1989年之间,成为“我们时代最灵敏的思考”;在“读朦胧诗和李泽厚长大的一代”中,是新启蒙运动当之无愧的领袖。有人说他要做柏拉图笔下的“哲学王”,也有人说他想做书斋里的革命,无论如何,他是在那个集体癫狂、思想禁锢的“革”年代里,仍然保持着清醒思考的知识分子之一,是一个在众人失语、学术满目荒芜的年  相似文献   

5.
在江苏省县市报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出现了一个引入注目的现象:苏南近20家县市报家家事业兴旺,年年有新的提高,年年有新的进步,走出了一条“大视野、开放性办报,跨越式发展”的成功之路,呈现出群星争辉、蒸蒸日上的崭新气象。有人称之为县市报“苏南现象”。“苏南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有人将联想的发展历史称之为柳传志布下的“联想局”。也许,65岁的柳传志希望在自己站的最后一班岗上,为他的“联想大家庭”布一个更大的局  相似文献   

7.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被称之为“信息革命”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如何使被当作国民经济“第二资源”的信息,传递得更加迅速准确和保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文章,作为信息的一种载体,同时又被看作是一种信息源,必须适应时代的新要求。时代的新要求,归纳起来有两条:一是要增大信息量;二是必须传递迅速、保真和准确,作为集成文章的刊物编辑,相应地应当有紧迫的时代感,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担负起传递信息的光荣使命。如果丧失了这种时代感,自然科学期刊的编辑工作必然会窒息最新信息而缺乏活力。  相似文献   

8.
<正>媒体融合已经开启又一个十年。在融合大潮下,主力军挺进互联网主战场,业界的注意力、研究资源也倾注到新媒体上。相应地,传统媒体如报纸本身该如何发展,得到的关注渐少。甚至有人总结,“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发展是一个伪命题”。笔者认为,该观点失之偏颇,值得商榷。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更加亟须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须有道之坚守与术之改变。  相似文献   

9.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曾说:没有个人的激情,共同体将是一潭死水;没有共同体的共鸣,个人激情将消退寂灭。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那种曾经建立在传统文化价值观上,依循着共同礼仪秩序的中国人形象,正受全球化和城市文明的影响,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在经济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同时,浮躁之风吹皱了中国人传统的心绪,有人清醒,有人慌张;有人从容,有人焦虑;有人昂扬,有人沮丧。每一个人都有时刻被时代主流边缘化的危机感。从传统中走出来的中国人,如何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取舍,如何以“好的传统”和“好的现代”构造一个“好的现代化中国”,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里关系到每个人的坚砾命题。那么,向前看,中国人是谁,你是谁,我是谁?  相似文献   

10.
徐凯 《兰台世界》2006,(6X):30-30
21世纪,是知识时代、信息时代和竞争的时代。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新问题面前,要想紧跟时代的步伐,发展档案事业,谱写档案新篇章,就必须积极探索档案工作新思路,在如何“创新”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新记《大公报》是旧中国颇有影响的一份大型民营报纸。从六十年代之初开始,一些曾在该报工作过的老报人,在回忆文章中称之为“报业托拉斯”。直到最近还有人甚至认为它是旧中国“首屈一指的报业托拉斯”,这就意味着还有第二号、第三号的“报业托拉斯”。也有人提出,新记《大公报》是文化机关,资本微不足道,不能算是报业托拉  相似文献   

12.
沈培 《视听界》2002,(5):57-57
21世纪是一个祟尚个性化的时代。有人就曾不无偏激地说:“这个时代.哪怕让人批评都可以,至少证明了你的存在。最可怕的是没人议论你,人们根本忽视你的存在。”所以,人们宁可喜欢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棱角分明的人,也不喜欢一个没有原则、没有主见、没有个性的“面瓜”。那么,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到底表现在哪里,我们如何培养这种个性魅力以及保持这份个性魅力等等,我在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探索总结了几点,在此呈出,与各位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13.
深度报道的求深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广 《军事记者》2004,(12):17-17
深度报道,有人又叫“问题新闻”、“热点新闻”和“释析新闻”,是目前颇为盛行的一种兼有新闻和理论章双重特征的体。作为一种报道形式,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读的青睐,原因是这一形式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适应了改革开放后所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那么,深度报道之“深”有哪些方法呢?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1997,(11)
新记公司《大公报》的经营管理之道文/王春泉如何建立企业文化精神?如何找寻新闻媒体的有效发展途径?如何发展“我们处理周围事物的方式”(马文·鲍尔语)?对于新闻媒体的经营管理者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基于此,立足于时代,研究和借鉴历史上成功者的经验也...  相似文献   

15.
有好的新闻事件,好的新闻素材,不一定能产生好的新闻作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如何选择新闻角度的问题。所以有人说“好新闻来自新角度”。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各种色彩斑斓的新事物、新情况、新科学、新技术、新人物、新思想、新经验,犹如原子裂变一般飞速涌现出来,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新事物、新情况、新科学、新技术等,都归结为新知识.所以有人说,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尤其是新闻知识,正在以几何级数急剧地增长着.及时了解、掌握正在“爆炸”着的新闻知识,是信息传播者——新闻工作者所急需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报纸的专题报道如何才能形成“集束效应”,赢得读者的关注,扩大社会影响力?我们在实践中的体会是:要准确把握好“新思维、新观念、新需求、新闻性、新形态”五个创新机会。追求新思维专题报道要在“创新”上做文章。而“创新”的关键,首先是办报人要追求一种新思维。这里所谓的新思维,就是指办报人要追求、创造一种重新整合新闻资源来满足读者本质需求的思维方式。法国学者福科曾指出:每一个时代的视野都是独特的,这使得一个时代的人不可能用另一个时代的人的方式去思考。时代发展到今天,假如办报人还重复“老套套、老调调、老框框”,“…  相似文献   

18.
有人曾经说过“创意工业”是形象产业。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如何,创意工业的发展水平是个标杆。进入21世纪这个极富个性、激情和时尚的时代,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创意工业也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图形艺术和广告设计行业。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社会上,有人把表扬 报道称之为“栽花”,而把批评报道 称之为“摘刺”。屈指算来,我从事新 闻报道工作十多个年头,其间虽没 少“栽花”,但“摘刺”的事儿也碰到 了不少,现在回想起来,真可谓“有 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摘刺刺扎手”, 有几起碰刺的事,险些使我栽了大 跟头。但每一次之所以都转“危”为 安,其“法宝”便是靠稿件百分之百 的真实度过“难关”、“险关”。 1987年秋天,我去位于平度市 大泽山深处的某仓库采访,得知一 位刚从潍坊某农场进出来的犯人牛 永胜,在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诗史上,建安诗坛和盛唐诗坛一样是一个令后之来者心驰神往的时代,也是古人称之为“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的时代,现代学者誉之为 “文的自觉”的时代、“文艺复兴”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不仅出现了建安七子、蔡琰等杰出的诗人,更重要的是出现了曹氏父子。长期以来,建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