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题:(如图1)把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放在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葡萄糖和蔗糖分子通过)内,10%的蔗糖溶液放在水槽内,开始时候玻璃管内的液面与水槽液面相平。  相似文献   

2.
<正>渗透作用是高中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练习中经常出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来考查渗透作用的题目,现就一道渗透作用的试题进行解析与拓展,以共同交流。例题图1中C处为半透膜,在A侧和B侧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葡萄糖和蔗糖均不能透过半透膜),一段时间后其结果  相似文献   

3.
渗透装置实验的改进甘肃通渭一中(743300)贾国瑞高中《生物》(必修)P51有关渗透吸水的原理一节,渗透装置(如图1)中的长颈漏斗内盛有蔗糖溶液,烧杯盛清水,漏斗口封有一层半透膜,按渗透吸水的原理,水分子能够通过这种半透膜进行扩散,而蔗糖分子则不能...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道关于渗透作用问题的习题 :把体积和浓度均相同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用半透膜隔开(如图 1所示 ) ,在下列条件下 ,经过一段时间后 ,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液面高低情况是 :1 .当半透膜只允许水分通过时 ;2 .当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葡萄糖分子通过时 ;3 .当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蔗糖分子通过时。要解答这类有关渗透作用的问题 ,首先要弄清影响溶剂 (如水 )通过半透膜运动总趋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就涉及到水势等相关的几个概念 ,而对这几个概念的理解又很容易出现偏差。植物生理学上一般以水势 (单位是压力单位 )的大小来指示水分子运动的…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的高中《生物》 ,其权威性不容置疑 ,但在课本的P 52上有这样一段话 :“一个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半透膜 ,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笔者认为这段话欠妥。现分析如下 :我们知道 ,渗透作用的原理是 :在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中 ,单位体积内的溶剂分子数的不同 ,引起在单位时间内 ,从两侧分别向对侧扩散的溶剂分子数不同 ,从而发生了渗透作用。假如在半透膜的两侧存在着相同质量浓度 ,但不同物质的溶液 ,如在半透膜的两侧存在着 0 .3 g/mL的蔗糖溶液和 0 .3 g/mL的葡萄糖溶液 ,由于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似文献   

6.
一、从课本的渗透装置说起 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60页“问题探讨”所示的渗透装置示意图(如图1),假设漏斗中为0.3g/mL的蔗糖溶液,烧杯中为0.3g/mL的葡萄糖溶液,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过一段时间,漏斗内的液面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被动运输”,以蔗糖溶液的渗透实验引出问题,认为蔗糖分子不能透过玻璃纸半透膜。这与化学上把蔗糖溶液归为小分子真溶液相矛盾。通过设计实验,验证了蔗糖分子可以透过玻璃纸、鸡蛋卵壳膜等半透膜,可以发生明显的渗透现象。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蔗糖溶液的渗透实验液柱高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从微观角度来分析和探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渗透作用实验材料的选择与搭配湖北省当阳师范学校(444100)侯作兰1实验材料的选择与搭配11用蚕豆种皮(无破损)作半透膜时,用蔗糖作溶质,此时漏斗管内液面上升快,实验效果好。12用动物膀胱内膜或小肠作半透膜,最好用甘油作为溶质进行实验,若用蔗糖...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杂志2009年1~2期中刊载“渗透作用的实验设计”一文中,其实验设计非常巧妙,按文中提供的杠杆平衡原理亲自实施实验,实验效果的确非常明显。但实验设计美中不足的是未能证明蔗糖溶液中的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以至于学生弄不清究竞杠杆失去平衡的本质原因:有的认为只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鸡蛋膜内导致杠杆失去平衡;  相似文献   

10.
陈维 《生物学教学》2006,31(11):34-34,F0003
本文论述了用鱼鳔做为半透膜,配合蔗糖溶液所做的渗透现象实验。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鳔膜内液面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3.5h达46mm。  相似文献   

11.
"渗透作用"教学疑难三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透作用”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演示实验,其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具有中央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其原生质层(主要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可看做是~层半透膜,这层膜把液泡里面的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分隔开来,两侧的溶液通常具有浓度差,故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细胞液就会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在以往教学中,常遇到学生提出以下三个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1题目 (2008年江苏省高考第33题)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相似文献   

13.
“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演示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其目的是通过教师对该实验的演示、讲解以及学生观察,学生能自己分析出渗透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出渗透作用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教材中介绍: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玻璃纸,向漏斗口注入蔗糖溶液,  相似文献   

14.
1实验材料的选择与搭配11用蚕豆种皮(无破损)作半透膜时,用蔗糖作溶质,此时漏斗管内液面上升快,实验效果好。12用动物膀胱内膜或小肠作半透膜,最好用甘油作为溶质进行实验,若用蔗糖作为溶质,实验效果不明显。分析原因:蔗糖分子比甘油分子大,蚕豆种皮孔...  相似文献   

15.
用食用红糖制成蔗糖浓溶液,这样液柱的颜色呈浅棕色,便于实验中的观察。以鲤鱼(其它鱼也可)的鱼缥作半透膜。鲤鱼瞟为两室,一室为卵形,一室为圆锥形,都可用于实验。若用卵形室为实验材料,需先去掉外面白色的粘膜,取内层薄而透明的膜。在靠近两室连接处剪开(切口不可太大),插入细玻璃管.用棉线扎紧,滴入浓蔗糖溶液,垂直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玻璃管内外浪面相平。l~2小时后即可获得明显结果。平时,可以将收集到的鱼缥晒干保存.用时只需浸入清水中待其变软即可用于实验.x是效民较新鲜鱼嫖稍微差些。现将新鲜鱼嫖的实验…  相似文献   

16.
"渗透作用"演示实验,按照教材描述的方法操作,漏斗中液柱上升十分缓慢。从半透膜材料、蔗糖溶液的浓度、温度对实验的影响进行探究,比较创新实验和教材实验的实验效果。实验数据表明:选用鸡蛋卵壳膜、蔗糖溶液浓度为0.50~0.55 g/mL、温度为40~45℃时,渗透现象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生物课本“绿色植物水分代谢”这一节中,讲到渗透作用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而本节内容讲的是绿色植物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从外界吸收水分,当水分进入细胞对,人必须通过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原生质层由于细胞膜和波泡膜是选择透过性股.因此可以看作一层选择进过性脑这里,学生往往造成概念错误,把选择透过性膜当作半透膜。事实上,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渗透作用原先是一种物理和化学现象.中国中学教学…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第51页对图17(见附图)中蔗糖溶液的液面上升原因的解释是:由于单位体积清水中的水分子比单位体积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多,在单位时间内,由烧坏向漏斗通过的水分子数,多于由漏斗向烧杯通过的水分子数,因此漏斗管内的液面开始上升。每当我们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总有许多学生认为:既然烧林内装的清水,长颈漏斗内装的是蔗糖溶液,蔗糖分子又不能通过漏斗口上封着的半透膜进入烧杯,因此烧坏中单位体积液体的水分子数要永远多于漏斗中单位体积液体的水分子数,按照上述解释,漏斗管内的液面就会持续不断地永远上升…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中渗透作用演示实验,要在课堂上边讲课边演示,往往比较困难。本人通过多次实践,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可确保实验成功且效果明显。a.选膜。即半透膜的选择,最好选蛋的卵壳膜,而且鸭蛋优于鸡蛋,因为鸭蛋卵壳膜稍厚且面积大,易于包扎在长颈漏斗口,且膜没有鸡蛋卵壳膜那么容易破。而其它的半透膜(如肠膜、膀胱膜、鱼鳔等)膜太厚,短时间内很难看到长颈漏斗内蔗糖溶液液面上升的现象,实验效果不明显,不易拿到课堂上演示。而选用蛋的卵壳膜,蔗糖溶液液面在2min内可上升2~3cm,现象很明显,学生易…  相似文献   

20.
高中教材(必加选)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节“葡萄糖蔗糖”中[实验7-3]蔗糖水解,只说明了蔗糖分子不含醛基,蔗糖溶液加酸并加热后发生水解,至于水解产物究竟是葡萄糖、果糖还是两者的混合物,实验本身无法作出说明,原因是在碱性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