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十年来美国记者群体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记者呈现给世界的形象基本是:过于年轻、收入较低、缺乏专业理念,职业道德感越来越差。如今美国记者状态已经有所改变,他们更成熟、更具专业理念,绝大多数大学以上毕业,收入居中等偏上,而且他们对于新闻工作更加满意。2003年,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新闻学院的4位教授完成了《2002年美国记者调查报告》。这项调查开始于70年代初,此后每10年一次。美国记者调查报告基本上可以写照30年来美国记者的概貌。此外,美国报纸主编协会的调查和美国国内报业协会的年度调查也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画了新世纪美国记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三S及其他国际友人在上海》讨论会于3月4日至6日在上海举行。“三S”是3位美国优秀记者史沫特莱(SMEDLEY)、斯特朗(STRONQ)、斯诺(SNOW)的简称。这3位优秀的美国记者,都是在本世纪20年代来到中国的。在中国人民灾难深重的年月里,他们不畏艰险,出生入死,差不多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向全  相似文献   

3.
又有记者在战场上殉职。2011年4月20日,两位在利比亚米苏拉塔拍摄巷战的西方记者遭迫击炮袭击身亡,他们分别是美国《名利场》(VanityFair)摄影记者蒂姆·海瑟林顿(Tim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一提到记者,很多美国人马上想到的是电视里的记者形象。这不仅是因为电视新闻在美国影响巨大,而且是因为一批电视记者的工资数额也是像电影、电视明星演员的一样巨大,并往往成为人们争相谈论的话题。这样的记者也确实是明星。在摄影灯照射下工作的电视记者确实脸上有光。但是,正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他们在工作中那怕出个小破绽也遮藏不住,无可逃遁。说到遮藏不住,就不得不提到美国一位明星  相似文献   

5.
试析报纸记者的网络素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军 《新闻记者》2006,(6):22-24
网络时代的记者素质记者素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格里高利·法弗里在担任美国报纸编辑协会主席时说:记者是“一群热爱语言,一直精益求精、心怀敬畏地使用它的人,他们吃苦耐劳,并随时准备被闹钟叫醒。”在网络时代,对每一位记者的要求更高。美联社录用新记者时,既要求候选人有可靠的新闻写作本领,也将其个人网页作为参  相似文献   

6.
1989年夏季的一天,在黎巴嫩的某个恐怖组织发出威胁说,他们将杀害被他们劫持的美国人质。美国政府的神经顿时紧张起来。等候在白宫新闻发布室的记者们急于了解美国官方将做何种反应,他们围住一位白宫顾问发问道:“布什总统此刻在干什么?”“他正在自己的办公室收看CNN,”这位顾问说,“CNN正在播出采访中东问题专家的专题节目,或许某一位专家的意见将被总统采纳。”1989年12月美军入侵巴拿马后,苏联方面的第一个反应是在半夜将CNN驻莫斯科的记者请到克里姆林宫。在那里,一位苏联新闻官员对着CNN的镜头宣读了谴责美军入侵巴拿马的声明。几个小时以后,美国驻苏大使才接到苏  相似文献   

7.
去年10月在日本访问期间,有意无意地向陪同我们的《朝日新闻》记者了解他们培养、提高新闻记者素质的措施和方法。好几位记者不约而同地谈到他们的“转勤”制度,对我们不无启发。《朝日新闻》的记者,都是经过考试(笔试或面试)录用的。录取后,先送到警察厅担当“警察巡回”,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到警察厅去“蹲点”锻炼”。他们认为,警察厅处理大量凶杀、车祸、火灾、追捕等案件,时间性强,情况复杂,消息得来不易,所以,把新记者放到那里“锻炼”最合适。(据说美国是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5,(15):19-22
学界或坊间几乎都认为有三位中国记者见证了1945年9月2日东京湾美国密苏里舰上日军投降仪式,他们分别是《大公报》记者朱启平、黎秀石和中央社记者曾恩波。而实际情况是,在密苏里舰上见证日本投降的中国记者有8人,除上述3人外,还有中央社总编辑陈博生、中央社记者宋德和与关宗轼,中共地下党员刘尊棋。此外,还有1名拍摄电影的记者与陈博生、刘尊棋、关宗轼一起,受美国陆军上将魏德迈之邀从重庆出发经马尼拉抵达日本。  相似文献   

9.
美国新闻界通过其驻外记者将触角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精明强干的美国记者几乎无孔不人,无处不在。可是,谁能想象得出,美国新闻界下一代的驻外记者将由外国人来充当呢?外国新闻记者与美国同行来争夺这个美国人梦寐以求的“饭碗”,这一点美国新闻界不应大惊小怪,应该想到,他们也会遇到像美国的汽车制造商、电视组装厂所面临的外来竞争。作为竞争者,那些来自欧洲和第三世界国家的记者最令人畏惧。他们能用两、三种文字写稿,他们对  相似文献   

10.
美国记者斯诺夫人的感叹 贺龙、萧克两位红军将领,在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笔下,是“一对生死朋友”.红三军和红六军团在1934年10月会师后,这两位驰骋沙场的将领,就“开始了他们之间密切而持久的合作”,并成为一对亲如手足的连襟.  相似文献   

11.
5月16日,中国记协授予邵云环、许杏虎、朱颖同志“人民的好记者”荣誉称号。5月27日,中宣部、人事部追授三位烈士和授予吕岩松等七位同志“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他们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愧是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光辉榜样。自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以来,我国派驻南联盟的新闻工作者作为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这三位中国记者,为反对霸权、伸张正义、呼唤和平、传播真理而血洒南斯拉夫,以身殉职。他们是和平卫士,是正义化身,是传播真理的文明使者,他们的光辉形象将永垂青史,光照千秋!三位英雄倒下了,一批中国记者仍然舍生忘死地继续在南斯拉夫战斗着。从这批前仆后继的中青年记者身上,世人看到了中国记者良好的职业形象,看到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希望。占我国新闻记者绝大多数的中青年记者是我国跨世纪新闻采访队伍的主力军。他们年富力强,大多受过高等教育,知识面广,富有工作活力和创新精神;但也应承认,他们…  相似文献   

13.
在悉尼奥运会上采访,记者分成“五等”。 第一等记者是组委会的官方记者,他们可以到距离运动员最近的场边进行采访;第二等记者是买了组委会转播权的美国NBC电视网的记者。每一次运动员比赛结束后,他们有权把运动员拉到他们的摄像机面前,进行独家专访;第三等是购买了采访权的国家电视台记者,比如我国  相似文献   

14.
美国记者的新闻采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新闻事业是建立在你死我活的竞争的基础上的。这种竞争,必然反映到美国记者的采访作风和手段上。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学他们那种“半是侦探、半是记者”的作风,决不能搞他们标榜的“Adversary Journalism”(同政府唱反调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5.
<正>网络已经成为报纸记者不可或缺的工作伙伴和最大的新闻资源之一。网络时代需要更明智的头脑和更自觉的自我再教育,其目的是成为复合创新型人才,更从容地应对网络的挑战。记者素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格里高利·法弗里在担任美国报纸编辑协会主席时说:记者是"一群热爱语言,一直精益求精、心怀敬畏地使用它的人,他们吃苦耐劳,并随时准备被闹钟叫醒。"在网络时代,对每一位记者的要求更高。美联社录  相似文献   

16.
任琦 《新闻实践》2012,(9):88-89
美国一位出身记者、现为大学新闻教授的保罗·施泰因勒和他的合作伙伴萨拉·布朗不改记者本色,一起"拿起纸笔,走出去"——他们在各州报业联合协会的帮助下,历时13个月,详细走访了美国50个州的50家报纸。试图了解危机之下报人的真实生存状态,展现报人在数字化革命下的思索和探求。于是就有了这篇题为《拥抱未来》的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7.
1989年夏季的一天,在黎巴嫩的某个恐怖组织发出威胁说,他们将杀害被他们劫持的美国人质。美国政府的神经顿时紧张起来。等候在白宫新闻发布室的记者们急于了解美国官方将做何种反应,他们围住一位白宫顾问发问道:“布什总统此刻在干什么?”“他正在自己的办公室收看 CNN,”这位顾问说,“CNN 正在播出采访中东问题专家的专题节目,或许某一位专家的意见将被总统采纳。”1989年12月美军入侵巴拿马后,苏联方面的第一个反应是在半夜将  相似文献   

18.
陈云恒 《传媒》2002,(4):52-54
9·11恐怖事件令全球局势再度紧张,阿富汗地区浓烟滚滚。一时间,全球媒体的目光聚焦阿富汗。在不顾危险身赴险地、履行采访报道职责的行列之中,有三位中国的记者,他们是新华社记者陈俊锋、聂云、戚恒,他们是中国大陆成功进入阿富汗的第一批记者……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记者随机采访了上海、北京、广州、美国及加拿大近40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最重要的是,不同性别的年轻人,请他们发表对亲子鉴定的看法,结果,同样一件事,从男人眼中看去和从女人眼中看去,果然不同: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产生了7位外交部长,他们在外交舞台上各具特色的表演,为我国在世界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政治地位。三言两语就能解决复杂的外交问题,又可以在笑谈间使挑衅的对方尴尬难堪。诸如一位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在美国,人们总是仰着头走路,在中国,为什么人们走路总是低着头?”周总理回答:“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