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预定撞击点.至此,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静谧、遥远的月球大地,成为中国首个月球使者的最后归宿.而随着此次嫦娥一号卫星受控撞月,中国探月一期工程也宣布完美落幕.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学探讨》2008,26(1):F0003-F0003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嫦娥一号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嫦娥一号工作寿命1年,计划绕月飞行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国家、地区。  相似文献   

3.
减速、下落、撞击……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月球丰富海区域。在撞击过程中,“嫦娥一号”卫星携带的CCD相机传回实时图像,图像清晰。撞击月球表面的一瞬,也是这位中国首个探月使者生命的最后一抹绚烂。中国探月一期工程宣布完美落幕。  相似文献   

4.
大家好,我是“嫦娥三号”。最近收到网友的来信,对我的情况深表关切,那我就在此——回答吧。1.美女三号,你落到月球上,还有富裕的燃料再发射吗?没有了。实在遗感,我不得不永驻广寒宫了。中国探月工程按“绕”“落”“回”三步走展开。大姐“嫦娥一号”完成绕月探测任务后受控撞月,以后以“落月”为主要任务的第二步由先导星“嫦娥二号”、主任务探测器我“嫦娥三号”和备份兼改进型的老四“嫦娥四号”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5.
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成功撞击在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月球丰富海区域,中国探月一期工程宣布完美落幕.  相似文献   

6.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准确入轨.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赴月球拍摄表面影像、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这也是我国继嫦娥一号之后发射的第二颗绕月人造卫星.  相似文献   

7.
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成功撞击在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月球丰富海区域,中国探月一期工程宣布完美落幕。  相似文献   

8.
减速、下落、撞击……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予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月球丰富海区域.在撞击过程中,"嫦娥一号"卫星携带的CCD相机传回实时图像,图像清晰.  相似文献   

9.
自"嫦娥一号"探月以来,我国相继派出了"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等探测器飞上了月球,经过了几年的考察,仍未发现月球表面存在生命。如今,我乘坐着"嫦娥五  相似文献   

10.
减速、下落、撞击……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月球丰富海区域。在撞击过程中,“嫦娥一号”卫星携带的CCD相机传回实时图像,图像清晰。撞击月球表面的一瞬.也是这位中国首个探月使者生命的最后一抹绚烂。  相似文献   

11.
罗建美 《物理教师》2008,29(4):59-60
2007年10月24日北京时间18时,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1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1号”先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经过4次变轨,于10月31日成功转入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月球将正式拥抱来自中国的“信使”,中国“嫦娥1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经过第2次、第3次的制动,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嫦娥二号”的顺利升空,必将成为2011年高考命题的热点,本文对这一热点从化学角度进行全方位分析,希望对同学们的高考备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杨巍 《物理教师》2011,32(5):66-68
“嫦娥2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了序幕,它主要任务是为“嫦娥3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搭载在“嫦娥2号”上的7种有效载荷,能帮助卫星实现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等4大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育》2010,(12):41-41
月球南极将成载人登月着陆点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专家欧阳自远表示,嫦娥二号最终的结局将是撞月,为嫦娥三号在虹湾区登陆做准备。接下来嫦娥四号、嫦娥五号等的着陆点,极有可能选择更难的地方——月球南极。月球南极在科学上有一个特殊的意义。在月球上,它是最早最大的盆地,里面有很多小坑。它也是月球最古老的一块区域。把最古老的东西挖出来了,就可以了解月球最古老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实现了预期目标,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一个圆满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月10月24日18时,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先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成功转入日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月球将正式拥抱来自中国的“信使”,中国“嫦娥一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的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将逐步变成周期为127min、轨道高度200km的环月圆形轨道!11月7日,中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完成第三次近月制动,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导读》2009,(7):1-1
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经过一年多飞行后,完成使命的“嫦娥一号”于2009年3月1日成功撞向月球。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经过一年多飞行后,完成使命的"嫦娥一号"于2009年3月1日成功撞向月球。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月10月24日18时,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先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成功转入日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月球将正式拥抱来自中国的“信使”,“嫦娥一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的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将逐步变为轨道周期127分钟、轨道高度200公里的环月圆形轨道.11月7日,  相似文献   

20.
一、背景知识 2007年10月24日18时,我国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先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与月球“相会”时减速制动被月球俘获,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再经过两次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逐渐变成周期为127min、轨道高度为200km的环月圆形工作轨道,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