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在精读了衣俊卿教授的《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后,从如下方面讨论了斯大林主义与东欧人道主义化的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1)“斯大林化”时代“斯大林主义”的“要害”和“恶果”;(2)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全面异化”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之的“人道主义批判”;(3)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哲学观:马克思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哲学”,绝非“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4)“回到青年马克思”,为实现“国际人道主义”和“自由人联合体”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与消极的自然保护观,传统的自然开发论皆不同,其阐述的是自然与人的统一的观念。人们应该扬弃自然保护观,自然开发论,追求“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和“实现了的自然主义”,促进人和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生态女性主义“和谐共生”价值观是指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生态女性主义对二元对立价值体系进行了严厉批判。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复合生态系统都具有整体价值,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人是自然的一员。生态女性主义秉持一切平等的价值理念,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强权与奴役,主张既尊重男性,也尊重女性;既尊重人性,也尊重自然;既注重“工具理性”,也注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和谐统一。生态女性主义“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是超越“强权主义”的社会价值导向、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导向,对于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方东美认为,中国哲学采取“机体主义”的方法理解“自然”,因而中国哲学的自然观’富于和谐精神。儒家、道家、墨家、佛家都认为“自然”是一个和谐的体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整体圆融、广大和谐”的关系。他还进一步指出:中国哲学自然观的和谐精神根源于中国哲学的“生命本体论”。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方东美的见解仍然能够给我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5.
从儒道释的和谐思想谈和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宝英  刘尧 《教育科学》2006,22(6):11-12
和谐教育,是指实现了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和谐而达到教育价值最大化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将有效地促进人与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人—人”和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基础,“天—人”和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手段,“人—我”和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席勒的和谐思想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都是和谐的。“自然”比自由的涵义更广阔。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和自然一样都要求自由和完善。“通过自由给予自由,”人既能处理好与自然的和谐,又能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那么人和社会的和谐也就自然而然了。席勒的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席勒的和谐思想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都是和谐的。“自然”比自由的涵义更广阔。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和自然一样都要求自由和完善。“通过自由给予自由”,人既能处理好与自然的和谐,又能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那么人和社会的和谐也就自然而然了。席勒的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席勒的和谐思想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都是和谐的。“自然”比自由的涵义更广阔。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和自然一样都要求自由和完善。“通过自由给予自由”,人既能处理好与自然的和谐,又能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那么人和社会的和谐也就自然而然了。席勒的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席勒的和谐思想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都是和谐的。“自然”比自由的涵义更广阔。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和自然一样都要求自由和完善。“通过自由给予自由”,人既能处理好与自然的和谐.又能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那么人和社会的和谐也就自然而然了。席勒的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并不直接就是人道主义,但也不是反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包含人道主义的成分,马克思主义中的人道主义因素即为马克思人道主义。马克思人道主义既是人道主义的一种历史形态,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研究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理论前提及内涵,探索其思想所实现的根本性变革,这是理解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理论根据;第二部分探寻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理论影响价值,当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随之带来社会意识形态的深刻变化。探寻社会如何发展,人们何去何从,应形成什么样的发展观等问题的答案,以期挖掘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