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伦  汤娟 《湖北教育》2005,(7):116-116
新学期伊始,我被安排在毕业班教数学兼任班主任。几天相处.孩子们给我的共同感觉是:下课十分钟.除少数学生跑步上厕所外.大多数学生都在埋头做习题;课堂上朝气不足,没精打采,冲情冷淡.很难有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学习成了一种敷衍,功课成了沉重的负担.怎么办呢?作为班主任的我,面对这种情况,唯一要做的就是.调整学生的情绪.唤回学生那本该跳跃的童心,寻找失去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一 这是我跟着爸妈第三次搬家了。尽管为了我的学习,每次搬家.并不会离学校太远.但我的心里,还是会觉得空茫。这种感觉.就像一株植物,被强行拔下.尽管那根部.依然是带着泥土.可对命运的无法把握.还是让整个的枝与叶.在太阳的暴晒下.瞬间便失去了先前的光华。  相似文献   

3.
躲雨记     
难得星期天,舅妈叫我去住在郊区的她家作客,路途不远,我徒步前往。 二月乡村,风光无限。山水荡漾,像耀眼的明珠;树木挺拔,像健壮的士兵;花朵鲜艳,像美丽的织锦;小草青翠,像碧绿松软的绒毯。清新的空气里蕴涵着泥土的气息,甜滋滋的!蝶儿飞舞,鸟儿盘旋.心情舒畅的我开心地欢蹦乱跳,感觉自己就是一只轻松快活的百灵,我陶醉在这风月无边的春光里。  相似文献   

4.
我想告诉你     
亲爱的同学们,转瞬间,你我相处时光己逝去半月有余。半月以来,我感觉自己有时候像快乐的孩童;有时候像忧郁的怨妇;有时候像愤怒的小鸟;有时候像哀鸣啼血的杜鹃…一·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最近有一种坏习惯总困扰着我,每次模拟考试,我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我又考砸了”。这种感觉就像条件反射一样,一出考场就会产生,以至于影响了其他科目的考试。我知道.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会影响到我的高考考试.我很着急,不知道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6.
母爱如根     
梁丽 《中国德育》2013,(20):78-79
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里这样写道:“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这句话引起我很多的联想。有时自己仿佛也像瓶子里的插花,虽也在迅速地成长着,但总有一种没有根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还是回家吧     
郁闷,说不出的感觉,不停地吞噬着我的骨肉。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囚鸟,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自由,只能不停地在笼中转圈。终于有一天,我幸运地逃离了,开始了漫漫的流浪生活。——题记流浪日记(一)晴自由的感觉真是超级爽。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朵云,可以无拘无束地在蓝天中飘荡,心再也不  相似文献   

8.
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可对于如今的我来说.却成了近乎奢侈的愿望。终日与黑暗为伴.平时生活中的一切事务都要靠母亲为我打理:在失去光明的日子里,母亲就成了我的眼睛,成了我生活道路上的拐杖。  相似文献   

9.
一、顾此失彼例1把一物体放在焦距为10厘米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2厘米处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A.一定成正立的像;B.一定成倒立的像;C.可能成倒立的像,也可能成正立的像;D.以上说法都不对.错解因为物体距焦点2厘米,透镜焦距10厘米,所以物距为12厘米,这时物距大于焦距且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的实像,本题答案选B.解析本题已知物体距焦点2厘米,物体的位置有两种可能,即焦点外和焦点内.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在焦点外距焦点2厘米时,成倒立的实像.在焦点内距焦点2厘米时,则…  相似文献   

10.
跟帖     
《雪坝下的新娘》会给您带来什么感觉?我想大概是两种感觉。首先,您会觉得这篇小说文字很美,有许多精彩的语言和意象。比如,那豆腐坊的幌子,“就像爬上树梢的一轮月亮”;比如,笑声“就是我心底发出的风,它吹拂着我,舒服极了”;又比如,小说形容一个人穿着白衣服时,是这样写的:“她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以为脚下的雪路断了一截,像梯子一样立起来了”。而最美的,莫过于那“金色的美人”,  相似文献   

11.
流星划过天空,留下长长的痕迹,让夜无法合眼。我托着腮帮,陷入沉思,回忆如电影般回放,突然感觉一股暖流席卷全身,像流星一样,让我的天空变亮了。 “孩子,怎么样了?有没有感觉好一些?”妈妈看着虚弱的我,着急地问.  相似文献   

12.
读你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这是我最喜爱的一首歌,也是我读你的感觉。每个月,我都像冬天的大地等待春风一样等待你的到来,当我终于收到你的时候,你便成了我手心里的宝。  相似文献   

13.
去年暑假,我再一次走进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我感觉每读一次,都像和一位智者在倾心交谈;每品一次,都像在接受一次爱的洗礼。书中的篇篇文章短小精悍,文笔流畅,像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讲故事。生动有趣的实例,精彩幽默的话语,常常让我忍俊不禁。但细细回味,在幽默风趣的文字当中,又有一种历尽人生沧桑的凝重感,读着读着,  相似文献   

14.
初夏的一天,坐在出租车里。交通台节目正说得热火朝天,男女主持人的声音甜甜的、嗲嗲的,我却很不习惯这种声音,就觉得像劣质冰淇淋,怎么听也不像普通话,而像港台的方言。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接受了多少年的朗读教育怎么几天就能改变成这样?真不知道是这些主持人悟性高,还是教育太脆弱。其实让我不习惯的不仅仅是声音,还有  相似文献   

15.
威严的联想     
曾经从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教育使一些孩子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一是失去了梦想和激情,变得现实.麻木、呆板;二是失去了积极的态度,变得消极、沉默;三是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四是失去了活泼、开朗,变得封闭自己。”反复咀嚼这些话语,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我问自己:“你在干什么?当你还在为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时,孩子们得到了什么?新课程改革真的能改变这种状态吗?你应该怎样去傲呢?”  相似文献   

16.
《招生考试通讯》2012,(10):43-43
上高三有一段时间了.李明几次考试的成绩都不稳定.起伏很大。李爸爸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孩子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我比他还紧张。考得好了.怕保不住名次,更加起劲儿地督促孩子;没考好就又急又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特别烦躁.总是在想该怎么办呢:又担心孩子消沉下去,对学习失去信心.不像以前那样用功和热情……  相似文献   

17.
秋千悟语     
秋千,在风中不停地摇摆.不知摇向何处,就像我的心一样孤独寂寞,失去航向。秋千,我想问一句:“你,昔日的快乐何在,为何变得如此沉默无言?”  相似文献   

18.
女人与年龄     
看到报上有篇文章,谈到可以将女人的年龄用国家来比喻:15至20岁的女人像非洲,一半还是旷野,纯纯的;20至30岁的女人像美国,拥有成熟女人的味道;30至35岁的女人像印度和日本,很成熟很博学,非常迷人;35岁至40岁的女人像法国,被战争摧毁了一半,但一直很性感;40至50岁的女人像德国,失去战争,却没失去希望;50至60岁的女人像俄罗斯,土地很广阔也很静谧,但没有人想去那儿;60至70岁的女人像英国,有着光辉的过去,却没有未来;70岁以后的女人像西伯利亚,大家都知道在哪儿,却没有人要去!看后觉得很有意思,马上讲给坐在一旁的先生听,并开玩笑说:“老公,我现在已濒临德国和俄罗斯之间,土地很广阔也很静谧,但没有人想去那儿!有那么惨吗?”先生和我又一阵大笑。  相似文献   

19.
触摸黄山     
黄明 《山东教育》2008,(1):118-118
推荐黄山有一句流传最广也最为有力的话,叫作“黄山归来不看岳”。我显然是受了它的影响,于是黄山就成了我一直想去却一直没去的山——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总想留待最后.慢慢地享受。就像一道大餐,应该在食欲最旺的时候出现;又像是一出戏剧,高潮总在最后。就这样,黄山成了我心的一个情结,一个最值得期待的高潮。  相似文献   

20.
初问黄河     
初问黄河陈军一在我广大无边的梦的叶片上,黄河是一条重重的绿痕;在我狭小害仄的人生长巷中,黄河又是一片潮水,像天际暴风雨初临时激荡的惊雷滚滚而来。沉寂的时候,悲观的时候,一切都远去了,什么月影,什么歌吟,都撤退到深秋的荒岛上,感觉像枯骨上的蚁群,动而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