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贾文凤 《青年记者》2007,(11):44-45
受众本位,就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应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爱众获取多方面信息的需要为己任,以提高受众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而现在娱乐新闻的受众本位,更多的是因为经济时代媒体生存离不开市场,而市场化的主要手段就是招揽受众,取悦受众,于是就有了“冯小刚家庭地址被公开”、“王小丫结婚”、  相似文献   

2.
谈“受众本位”与“迎合受众”之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新闻改革,受众本位论在我国得到确立。受众本位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然而,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有些媒体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竟把“受众本位”等同于“迎合受众”,给新闻事业和广大受众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本文主张新闻界应厘清是非,树立理性的受众本位观念。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一些业内人士再次提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究竟是“媒体本位”还是“受众本位”的辩题,做为一种学术观点,也许本文会引发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Web3.0时代的到来,使媒体业真正实现了从“媒体本位”向“受众本位”的定位转变,媒体经营的重点从“媒体平台”转移到“关系网络”。在这种巨大的变化中,网络编辑们必须构建符合时代发展及专业要求的能力体系,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邓晓梅 《新闻导刊》2006,(4):28-28,29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大众传播实践逐步遵循“受众本位”意识.电视新闻报道也一改以“理性主义”剥夺“人文关怀”的巢臼,从自上而下的“推销节目”变为以受众为中心、自下而上“争夺”受众,逐步树立人本意识.“人文关怀”逐渐作为职业内在价值尺度规范着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6.
高峰 《青年记者》2016,(29):72-73
2016年2月29日,新华社客户端3.0版正式发布,其开创性地提出了基于移动客户端的“现场新闻”理念,旨在“给手机受众带来更加丰富的现场体验”,①引发媒体的高度关注.作为一种构建于移动互联网之上的新型新闻样式,新华社客户端“现场新闻”(以下简称“现场新闻”)试图基于客户端并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技术上的多边创新构建一个崭新的信息平台,抢夺新闻第一落点,将更加生动的新闻现场呈现给受众,并借此在新媒体领域巩固其“新闻总汇”的核心地位,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引导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7.
朱林珍 《视听界》2012,(3):113-115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借助强大的技术优势蚕食着传统媒体固有的领地,当代的新闻媒体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受众习惯点击鼠标纵览天下,越来越多的产业利润被新型媒体抢先分羹。在新闻产业的链条上,  相似文献   

8.
王琦 《青年记者》2016,(23):86-87
新闻评论作为表明媒体立场、引导社会舆论和吸引受众关注的有效形式,是媒体竞争的重要手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新兴媒体更是着力创新新闻评论的内容和形式,试图打造符合用户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新闻评论板块.澎湃新闻客户端“生活”板块下的评论栏目“澎湃联播”的评论文章所展现的“轻评论模式”,配合澎湃新闻“社论”栏目,共同发挥着舆论监督和引导受众认识的作用,并且在新闻选题、语言风格、版面形式以及互动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9.
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新兴的因特网,使我们的信息空间成了被媒介包围的世界。一方面,众多媒体为争夺受众各出奇招;另一方面,受众为获得信息的最大需求满足而吹毛求疵。在这种混合媒介时代,传媒市场信息供求矛盾必然导致白热化竞争。而研究新闻开发,把握受众心理发展新的兴趣点,则是大众传媒由宣传本位向新闻本位回归并获得效益新增长点的必由之路。纸质媒介追求发行量,视听媒介重视收视率,  相似文献   

10.
可以说,新闻传媒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而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使得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怎么样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胜出?服务性开始受到媒体的关注。专业人士认为,做好服务性报道有助于提高媒提影响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新闻媒介的生存法则、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所以传媒的功能已经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如从传播本位到受众本位,受众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新闻传媒确立了以受众为本位的观念。如《生活报》就  相似文献   

11.
满怀信心,迎接全媒体时代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不久前在南非结束。广大受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多媒体,全程领略了世界杯风采。世界杯不仅是全世界的足球“盛宴”,也是一次报道世界杯的全媒体“大展演”。这一“大展演”生动表明:随着21世纪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全媒体报道新闻的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2.
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发达的现代传媒业特别是数字化的互联网,已经将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古人预言的“秀才不出门,闻知天下事”,完全变成了现实。通过媒体,我们都能在第一时间获知世界各地的新闻事件,电视和互联网的直播甚至能让我们同步获知千里万里之外的新闻事件。所以,信息的快速传递,不仅充分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同时也给各相关部门特别是媒体带来了考验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融媒体时代,新闻实践大踏步走向前台.互联网时代多种媒体形态联动发展下,继"公民新闻"、"用户生产内容(UGC)"等新闻生产形式后,"受众参与新闻"和"受众参与内容"进一步成为受众参与大众新闻传播的新图景.本文以《十堰晚报》原创系列报道《晒晒照片里父辈那些感人的故事》为例,从策划、采编、传播三个方面探析用户参与视角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朱佩 《传媒》2016,(5):66-67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受到社交媒体的巨大冲击,然而,Twitter、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充斥着的数量巨大、内容繁杂、真假难辨的信息,仍然需要传统媒体进行“把关”(Gatekeeping),通过反复核实、汇总提炼,将社交媒体中嘈杂的内容,转化为新闻事实呈现给受众.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过程中融入了社交媒体的元素,使得新闻产品与受众的接近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读者调查得到读者的信息反馈,是新闻传播界长期采用的手法,目的是为了调查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从而改进工作。传播学引进中国以后,新闻传播成为大众传播的一部分,“读者”的概念扩展成了受众(读者、听众、观众),传播观念也逐渐由“媒介本位”转向“受众本位”,传媒更加重视受众参与新闻活动的权益。在受众调查方面,也开始运用更加科学的现代化方法。 受众调查的做法较多,基本渠道是两条。一条是受众主动反馈渠道,主要通过受众来信、来电、来访,了解和研究受众收受新闻后的反响。另一条渠道是媒体主动“出击”,收集受众意见,方法可以有:电话访谈、个别访问、召开座谈会、实地观察、设立评报员,以及开展全国性、地区性和专题性的抽样调查。在众多的受众调查方法中,读者来信法简单、方便,长期以来在国内外的报刊、广播电视事业中  相似文献   

16.
刘宏宇 《新闻传播》2004,(12):64-65
我国新闻事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步入了信息化、市场化时代,以新闻为本位的新闻观念开始回归,对新闻规律的全方位、多视角、动态化的思考成为这一时代的主题,许多记者纷纷酝酿、思考新闻文本写作的改革。同时,社会生活的多彩性、受众构成的多层次性、受众需要的多重性以及媒体自身的传播特性,促使新闻写作在题材设置、文体规范、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丁静 《传媒观察》2008,(5):16-17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新闻传播业有很高的技术门槛,普通的公众很难触及新闻生产的过程,更不要说参与并推动新闻报道的进程。受众接触到的是媒体设定好的议程,受众和媒体之间的互动更多地表现为极为有限的反馈机制,而且这些反馈往往无果而终。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普通公众也可能成为新闻事件的策划者、参与者甚至推动者,而博客作为信息发布和表达思想的链接强化了以每个参与者为信息源的“公众新闻”模式,并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传统的新闻传播形态。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正面临“博客时代”所带来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新闻传播业有很高的技术门槛,普通的公众很难触及新闻生产的过程,更不要说参与并推动新闻报道的进程。受众接触到的是媒体设定好的议程,受众和媒体之间的互动更多地表现为极为有限的反馈机制,而且这些反馈往往无果而终。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普通公众也可能成为新闻事件的策划者、参与者甚至推动者,而博客作为信息发布和表达思想的链接强化了以每个参与者为信息源的“公众新闻”模式,并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传统的新闻传播形态。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正面临“博客时代”所带来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9.
李丹 《青年记者》2020,(6):40-41
“后真相”时代新媒体新闻失实频发的原因在“后真相”时代,保障新闻的真实性是提高新闻公信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商业网站的工作人员,职业素养都需要不断提高,让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信任关系“破镜重圆”。2018年“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中,以主流媒体的不实报道为起点,新媒体盲目跟风、以偏概全,自媒体以“吃瓜群众”心态引发舆论狂欢。这次事件中,造成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还是媒体人的职业素养与职业价值观方面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新闻的民本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改革的终极目的是全方位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使我们的新闻媒体真正成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就必须确立新闻的民本位思想。新闻的民本位,是指新闻采编过程中那种以“民”字来衡量和评判新闻价值的思想理念,亦即以民为本的思想理念。这种理念以最大限度地维护新闻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新闻受众获取多方面信息的需要为己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