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陶澍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诗人和学者。岳麓书社《陶澍集》的出版,不仅使陶澍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而且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也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湖湘文库中的《陶澍全集》,把陶澍流传至今的著作,分为奏疏、文钞、诗歌、专书四类。共收单篇著作3400多篇、专书3种,是我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陶澍“全集”。《陶澍全集》的出版,对于全面研究陶澍,对于全面研究清朝中叶的历史与文化,对于全面了解湖湘文化,都具有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3.
《陶澍全集》是"湖湘文库"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研究陶澍生平、政绩、作品以及对人才的培养和对湖湘文化的影响等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从文献价值学的角度看《陶澎全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的陶澍幕府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晚清幕府繁荣的先导。陶澍幕府的人数不多,规模不大,但建立最早,而且与中国传统幕府的职能、即专为幕主处理琐碎政务大不相同;陶澍幕府主要作用,是为施行改革,兴利除弊服务。  相似文献   

5.
陶澍和严如熤都是"湘系经世派"的重要成员,对嘉道年间经世思潮的兴起,都有过重要的贡献。陶、严两家是世交,陶澍、严如熤不仅十分友好,联系密切,而且都能勤政恤民,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特别是他们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主张舆地经世,他们的《蜀輶日记》、《苗防备览》、《三省边防备览》等著作,不仅是当时经世实学的楷模,对政治、经济、军事都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陶澍 ( 1779— 1839) ,清湖南安化人 ,字子霖 ,号云汀。嘉庆进士。道光十年 ( 1830 )到道光十九年 ( 1839) (其中道光十五年林则徐在此职很短时间 )任两江总督兼理两淮盐务。他在淮盐之商因课绌 ,岌岌不可终日之时 ,大胆疏陈积弊、整顿淮纲 ,使淮盐产销转弊称盛 ,功绩称佳 ,得到清政府的褒奖 ,在两淮 (江苏沿海以淮河为界 ,以北的盐场叫淮北盐场 ,以南的盐场叫淮南盐场。所产的盐统称为淮盐 )盐商盐民中威望极高。《清史稿·列传一百六十六·陶澍》称“陶澍治水利、漕运、盐政 ,垂百年之利 ,为屏为翰 ,庶无愧焉”。清代早期盐政管理继承明末…  相似文献   

7.
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的形成,始于清道光时期的陶澍。陶澍对近代湖南人才,不仅有发现和培养之功,而且有荐举和提拔之德。近代湖南人才大多团结在陶澍的周围,在思想上深受陶澍的影响,并多在陶澍所主改的江南地区活动,事业上的成功,也都得到了陶澍的支持和帮助。因此,陶澍是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的核心和领袖。  相似文献   

8.
陶澍知识渊博,学养深厚.收录在<陶澍集>中的1000多首诗歌,不仅内容深刻,是研究陶澍和晚清社会的重要资料;而且极具艺术特色.其诗作衔华佩实,功力纯熟,既雄豪又清新,重风度而不尚秾缛,堪称有清一代诗歌中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9.
去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出版了段超博士的新作《陶澍与嘉道经世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陶澍和左宗棠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人物,而且关系密切,由"总督布衣之交"结为儿女亲家.他们是晚清经世致用思潮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经世致用、吏治行政、兴利除弊、用人育才、反对侵略等许多方面,有一致的思想与行动.陶澍非常器重左宗棠,并以后事相托;左宗棠对陶澍非常尊敬,并继承了陶澍的思想、发展了陶澍的事业.  相似文献   

11.
道光十年,陶澍在淮北盐场试行废引改票,意图改变两淮盐政存在的食盐运销困难、盐课积欠严重的情况。通过实行裁革专商、裁汰浮费、畅通盐路等举措,达到了降低盐价、增加盐课的目的,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五柳先生传>在中国文学史上大多被人们看成为陶渊明的自传,并影响了后人对陶渊明的认识,但实际上,<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况文",是其综合历代贤人而创造出来的一个理想人物.认清这一问题有助于更真实地把握陶渊明的形象特性.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从美国学成归来,在南京北郊劳山脚下的晓庄,实践生活教育的理论,探求教育救国的道路。陶行知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隐逸文人对独立人格精神的追求中吸取营养,其人格魅力感召后世,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陶行知先生对中国传统隐士人格精神的接受,对于当代教师人格教育应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序跋是谱牒作品不可缺少的部分 ,往往在一部谱牒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元代始 ,邀请著名学者、政界人士作谱序的风气日益盛行。清代中叶以经世致用闻名于世的封疆大吏陶澍就曾先后为26部族谱作过序。陶澍谱序内容丰富 ,剖析这些谱序有利于我们了解陶澍的谱学思想并认识其谱序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历史上,疏广、疏受功遂身退的事迹影响深远;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别树一帜、影响深远的杰出诗人,学陶是一种延续千年的文学现象,由苏轼开创的追和陶诗的风气,又一直延续到清代.文章以陶渊明《咏二疏》和历代追和的部分诗作为例,探讨历史人物影响和文学作品传播之间的某种规律.  相似文献   

16.
徐颖 《沧州师专学报》2013,29(3):69-71,121
《蜀輶日记》是陶澍典试四川时所作,记述了沿途所经地区的地理形势、历史古迹等等.《蜀輶日记》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地理资料,陶澍对所经地区建制沿革、山川河流的详细考证,纠正了古籍资料的相关记载.  相似文献   

17.
"书札"质疑     
本文对《三国志》《谯周传》中谯周“尤善书札”提出质疑,从谯周的师承传授、著作情况以及“礼”字的写法等方面作出考察。认为由于“札”与“礼”字形近似,造成书写之误,“书札”即为“《书》《礼》”。  相似文献   

18.
作为封建主义官僚的陶澍,继承了明末清初王夫之的思想遗风,主张"通经学古而致诸用",既大倡实学又有勇于办实事的精神。针对日益严重的社会流弊,陶澍采取了有效的改革措施,切实解决了国计民生中许多重要的实际问题,成为晚清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和经学主变派的杰出代表。陶澍主政安徽期间的种种政绩即是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19.
道,是中国先秦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蕴含着古人丰富的思想,并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逻辑起点。道的原始意义是“道路”,在老子、孔子的时代被引申、转型为“道理”之类的意义。但老子道家之“道”和孔子儒家之“道”有着明显的差别,相对而言,前者更侧重于“自然”之道;后者更侧重于“人伦”之道。两种不同内涵的“道”,在中国古代文论中都有明显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两宋之交仙游籍文学家蔡絛,《宋史》无传;《宋史翼》其本传尚嫌简略。其他小传或有缺漏,或有讹误。目前学界对于其生平缺乏系统考证,特予考辨、辑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