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拙作<试论魏源入佛的必然性>一文(见<邵阳学院学报>2003年4期)着重阐述了魏源入佛的前后因果关系.这里再就魏源入佛之后在佛学方面所取得成就谈点浅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一代经学大师魏源晚年遁人空门,我们不能将其入佛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仕途坎坷、政治理想的破灭,而是要从个人经历、性格、旨趣,以及社会现实、历史传统、思想演变等多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魏源与龚自珍是好朋友,他们都是近代经世派的领袖,但他们在宗教思想和创作风格上颇有不同。就宗教思想而言,如果说龚自珍是由儒入佛,由禅宗而皈依天台,那末魏源则是亦佛亦道,禅净双修而以净土为归。 龚、魏二人的经历有不少相同之处。魏源比龚自珍小两岁,他早年(嘉庆甲戌,1814)也曾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又于道光戊子(1828)游杭州,“晤钱伊庵居士东甫,从闻释典,求出世之要,潜心禅理,博览经藏。延曦润、慈峰两法师,讲《楞严》、《法华》诸大乘”,而钱伊庵和慈峰二人又都是龚自珍佛学上的密友。  相似文献   

4.
1828年魏源已正式涉佛,但作于同期的《武林纪游十首》却体现了诗人两种矛盾的心态,既有佛教的出世,又有儒家的积极入世,魏源甚至把两者当作对立的、矛盾的处世方法。同时也可从中管窥魏源早期涉佛的幽微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5.
魏源会译汉吴魏唐宋五种《无量寿经》译本 ,成为佛经善本。增添《普贤行愿品》为净土宗经典 ,弥补了净土经教之缺限。魏源提出了佛道与王道异曲同工、净土法门、智愚可修、心贵专一、经贵精简等一系列精辟的佛学观。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南京魏源故居"小卷阿"命名的原因主要是<诗·大雅>篇名释义;"小卷阿"以诗意命名,以佛理取名,以幽静取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学现象——魏晋以来不少文学巨匠,诸如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汤显祖、曹雪芹等,都是儒、道(或佛)杂入其心者。这几乎给人一种错觉:仿佛只要儒道(或佛)杂入其心就能成为文学大家;又仿佛凡文学大家必得儒、道(或佛)杂入其心。 那么,儒、道(或佛)的碰撞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名家的形成究竟有无联系呢? 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儒、道(或佛)的碰撞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名家的形成有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魏源生活在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急剧转化的时代,祖国急切呼唤革弊振衰的经世人才.魏源的家庭教育、个人生活经历为魏源忧国忧民和求真务实的个人品格的形成打下了基础.魏源从小受湖湘文化的熏陶,后又深受江浙文化的浸润,其经世致用的学术渊源深远.魏源师友大多是主张"经世致用"的时代精英,他们有力地推动了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北魏太武灭佛原因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关于太武灭佛原因的两种观点及分析关于北魏太武灭佛的原因,史学界目前存在着两种说法。一是佛道之争说。如侯外庐先生认为:“其发动太武毁佛则是土箸宗教对于外来宗教的联合进攻”。王仲荦先生也认为:灭佛是由于“搀入了佛道之争的因素”才发生的。二是经济原因说。如金家瑞同志在《北朝的  相似文献   

10.
对联故事     
魏源巧对主考官魏源是近代著名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传说魏源小时候就聪明过人,被称为神童。他九岁那年到湖南的邵阳县城考童生,随身带了两个用来充饥的麦饼。谁知,这两个饼却成了他对对联的依据。魏源走进考场时,主考官正在看一张太极图。见魏源进去,主考官便慢慢折起太极图,放在桌案上,并用一只杯子把太极图罩住,然后说出上联要魏源对,上联是:杯中含太极魏源稍加思索,便灵机一动,马上对出下联:腹内孕乾坤  相似文献   

11.
魏源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是近代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先驱。对魏源的社会改革、经世致用、哲学、经济、文化、学术、易学、教育、人才等方面的思想作一综述,有利于促进魏源研究的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12.
魏源是近代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改革家、政治家、文学家,他主张经世致用,坚持兴利除弊,改革更法,是近代经世致用派最杰出的代表之一。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既与魏源饱受湖湘学派经世致用思想和常州学派经学经世学风的熏陶和影响有关,也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学术背景,并与魏源坎坷的仕途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三教”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尊奉老子为教主的道教和尊奉释迦牟尼为教主的佛教。但在如何统一的问题上,三派的主张各有不同。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以儒为主,援佛道入儒;以道为主,援儒佛入道;以释为主。援儒道入佛。纵观张三丰的论述,可以发现他“三教合一”的思想特点仍然是以道为主,援儒入道、以道通儒,但呈现出趋向儒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魏源是中国近代放眼看世界的人之一。对外开放思想是魏源丰富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起了前驱先路的作用。魏源以对世界的全面介绍、全新认识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业,“以夷制夷”的外交战略,建立平等贸易的国家关系主张。研究魏源对外开放思想对于今天的对外开放实践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之际形成的一种提倡学术与治道相结合的治学方法 ,魏源恢复、光大了经世致用的学风。文章分析了魏源经世致用的含义及其思想渊源 ,阐述了其经世致用的目标和原则 ,指出立言立功是魏源经世致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之际形成的一种提倡学术与治道相结合的治学方法,魏源恢复、光大了经世致用的学风。本文分析了魏源经世致用的含义及思想渊源,阐述了其经世致用的目标和原则,指出立言立功是魏源经世致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吴志杰 《教师》2016,(5):52-53
魏源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也是晚清时代以林则徐、龚自珍为代表的"睁眼看世界"的开明知识分子之一。文章重点分析了魏源的"经世致用"观的基本内容,并且从两个方面论证了魏源"经世致用"观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苏氏蜀学是北宋中期与理学、荆公新学鼎足而三的儒学学派。苏氏蜀学学者公开会通三教 ,援佛道入儒 ,在其思想学术体系的建构中 ,对佛道之学的思想资料与理论思维成果多有汲取利用。其本体论、人性论与修养论、认识论与方法论等都表现出佛道思想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今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魏源诞辰21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近代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我们在魏源的故乡——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隆重举办了第二届魏源国际学术研讨会,并编发此集,以饷同仁。  相似文献   

20.
魏源是清代著名思想家,他学问渊博,同时也是很谦和的人。武将王锡朋奉命接魏源到江苏主编《皇朝经世文编》,他和魏源驱马而行,对面驶来一辆大马车。由于路很窄,不能同时经过,双方就在路中间僵持住了。魏源面带微笑,轻抖马缰,转头离去。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