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2003年的经济工作,决定2003年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是1998年开始实施的。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1998年发生特大洪灾,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物价持续走低,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经济现象。这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作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决定,至今已经有5年了。5年来,在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普遍下滑的情况下,我国GDP却保持了7%以上的高速发…  相似文献   

2.
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2005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部署了八项经济工作重点。那么,对于老百姓来说,本次会议传递出了什么信息?有哪几个关键词值得解读?财政政策走向稳健自1998年起,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央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1998年到2004年,七年间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0亿元。多年来的积极财政政策导致今年经济出现局部过热。如果继续实施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极有可能引发财政风险。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中央提出了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正确主张,突出了宏观调控的稳健特征:财政…  相似文献   

3.
1998年我国政府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在2005年淡出,转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而为了应对源于美国的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我国再次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两次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都是为了应对危机、防止经济衰退而采取的重要宏观经济政策,但是这两次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和作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着重分析两次积极财政政策的经济环境并对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政策背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表明,我国从199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将逐渐淡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质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其主要特点是用高国债、高财政赤字的手段,拉动国内经济。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典型特征。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国家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增发长期国债,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投资需求,这一政策帮助我们摆脱了通货紧缩的困扰。但积极财政政策会导致财政赤字长期高位不下,如果再加上一些地方隐性财…  相似文献   

5.
刚刚闭幕不久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明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这意味着,中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将退居幕后。  相似文献   

6.
1998年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在 4年中 ,积极财政政策在拉动经济复苏方面功不可没。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它并未有效带动私人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同时也必须考虑到财政风险。因而 ,在今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应注意短期政策效应与中长期政策效应相结合 ;把启动最终消费和民间投资作为今后工作的重心 ;进行税制改革 ,调整税收结构 ,公平税负 ;强调结构调整与体制创新 ,以促进我国经济尽快走出低谷  相似文献   

7.
为了应对新世纪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果断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的"十项新政",这预示着中国从2004年以来实施的稳健财政政策向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型,是对经济运行逆向调节的短期选择,而非长期政策取向.因为我国一直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财政紧运行状态中,不具备长期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时空环境,并且我国财政自身也存在着规模、结构、制度等方面的缺陷,加上经济矛盾的复杂性,财政政策风险在所难免.新积极财政政策被期望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实现稳定经济增速的目标,同时要避免矫枉过正,以有效发挥积极财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换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2001年11月27日~29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仍坚持实施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方针,并且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这是因为,在当前形势下,扩大内需,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有力杠杆.  相似文献   

9.
《新高考》2009,(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8年12月8日到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2009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0.
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连续几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显成效,但短期政策长期化,积极财政政策在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了其固有的弊端。本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并侧重于其负效应、弊端的分析,对今后积极财政政策的取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11.
张俊才 《考试》2011,(4):47-49
【时事背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  相似文献   

12.
浅析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良好效果。但任何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在内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我国财政政策离不开其赖以发挥作用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宏观经济背景和形势,2005年政府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对财政政策的调控目标、方式、手段进行适时调整,实现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转型,以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和长期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要逐步改变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重点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用其它的推力来加以替代或置换,从而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和转型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正确的,但也有负面影响,它加大了财政风险,突出地表现为赤字风险和国债风险。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政府既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权威性,还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调整政策实施的力度和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政府连续几年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的日益膨胀和国债规模的迅速扩大,使人忧心重重;由于扩大内需等原因,在近期内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今后提高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使之适应并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我国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样,我国从1998年以来实行了6年之久的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  相似文献   

17.
积极财政政策作为一种相机选择的短期政策 ,在我国已连续实施了 5年。短期政策中长期化在我国是一次新的尝试。从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出发 ,阐述积极财政政策的涵义 ,并系统分析和总结实施这一政策以来所取得的成效 ,充分肯定了积极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12月1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9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重大影响的一个明显表现是,本来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供求矛盾更加突出。根据中网社科院2009年《社会蓝皮书》和2008年5—7月份的全国社会综合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防止通货紧缩,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并辅之以适当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的调控效果.但是,从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状况看,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比如,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不如预期有效;民间投资仍难以启动;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消费结构的变化.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20.
李凤君 《考试》2008,(Z1):110-112
背景材料1.中国十年来首次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2007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08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