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肠道微生物系统由多种多样的细菌构成,这些细菌对宿主的物质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和衰老等有重要影响。胃肠道益生菌是一种能够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而促进动物胃肠道功能的一类微生物。本实验应用动物实验方法对实验组小鼠饲喂含有绿色杆菌的日粮14天后,通过测量每日小鼠的增重变化以及盲肠内肠球菌的数量变化研究绿色杆菌对小鼠营养状况和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和对照组小鼠相比,在其他饲养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实验前后实验组小鼠体重增长较多,脂肪层厚度比对照组较厚;实验组小鼠肠道内肠球菌数目比对照组少。结果提示食物中补充绿色杆菌可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也可调节宿主肠道中的菌群。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6,(19)
代谢组学主要研究受到遗传或环境扰动后生物体内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来揭示生物体的代谢特征,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后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及微生物细胞工厂的构建理念促进了代谢组学在微生物领域的研究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微生物代谢组学在微生物表型分类、新基因功能、代谢途径、代谢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综述前人的研究,探讨运动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以及两者的交互关系。运动可以改善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菌群的丰度,服用以乳酸杆菌嗜酸乳杆菌、卷曲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唾液乳杆菌为主的制剂,运动员运动持久力显著增强。适宜运动干预可以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进而改善机体健康。以运动干预作为手段,肠道微生物作为靶点,有潜力成为预防或者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观察解毒化瘀方对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 MHE)患者血清中代谢物谱的影响,从代谢组学角度揭示解毒化瘀方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中选择30例MHE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5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15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解毒化瘀颗粒口服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开始前及结束时检测数字连接试验A型(Number connection test-A, NCT-A)和数字符号试验(Digit symbol test, DST)以及代谢物谱,对比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分析数据。结果:治疗后患者NCT-A、DST水平较治疗前两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善较明显。治疗前两组代谢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组内相比,患者经过1疗程(8周)治疗后有8种(苯丙氨酸、酪氨酸、甘氨熊去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胆酸、别苏氨酸、酪氨酸)代谢物浓度较治疗前下降;6种(腺嘌呤、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鞘氨醇、维生素E)较治疗前上升。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解毒化瘀方具有抗MHE的作用,其抗MHE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解毒化瘀方调节MHE患者氨基酸代谢、胆汁酸代谢和肠道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5.
牛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含量是反馈牛生理代谢的重要指标,其中游离氨基酸是小分子代谢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动物营养或动物生理研究中重要的考察对象,近年来牛血清中游离氨基酸的靶向代谢组检测以其高灵敏、高通量方法特性为系统生物学提供了更新的研究手段,成为代谢组学研究中的重要科学工具。本文以血清中游离氨基酸检测方法为重点对前人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动物营养或动物生理研究提供可靠的分析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代谢组学作为准确识别生物标志物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的过程中,本文总结了近几年代谢组学技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领域的应用,归纳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路径,为今后相关的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治疗肝着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着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护肝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护肝治疗基础上加用逍遥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均得到有效改善,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67.50%(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照组9.03±3.95,治疗组3.84±2.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逍遥散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中的功效,对肝着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有确切的疗效,并具有安全、方便及毒副作用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苍附导痰丸加减联合达英-35治疗脾虚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在改善临床症状、调整内分泌、改善卵巢多囊样改变等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脾虚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苍附导痰丸加减联合达英35治疗,对照组予达英-35治疗,均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及卵巢多囊样改变情况、BMI、T、LH、FSH、LH/FSH。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卵巢多囊样改变,T、LH、LH/FSH均有所降低,FSH无明显变化,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及BMI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附导痰丸加减联合达英-35治疗脾虚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在改善临床症状、调整性激素水平、改善卵巢多囊性改变及BMI指数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科教大事     
NATURE杂志内容精选与肥胖有关的肠道微生物肠道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我们本身不能完成的一些代谢任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的基因是智人(Homosapiens)“多源基因组”(metagenome)的一部分。本期两篇相关的论文帮助说明了这一点,它们为微生物在肥胖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提供  相似文献   

10.
<正>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和人类肠道宏基因组学(MHIT)计划完成后,人们对自身携带的微生物有了清楚的了解。从人类历史开始之时,微生物就寄居在人体之中。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人体中寄居着数万亿微生物,它们的数量超过了人体细胞,二者之比为10∶1。而且,人体内的微生物主要寄居在肠道内,共有  相似文献   

11.
风湿免疫病是以人体自身反应性T、B细胞过度活化,大量产生自身抗体,并引发多器官多系统损伤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脾虚湿阻是风湿免疫病常见中医病机,贯穿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肠道菌群平衡是脾主运化发挥功能的前提,而肠道菌群紊乱是脾虚湿阻的重要病理因素。此外,肠道菌群在风湿免疫病中的研究方兴未艾,肠道菌群通过调控宿主免疫达到影响风湿免疫病的作用。因此,“肠道菌群—宿主免疫”可能是构建脾虚湿阻与风湿免疫病两者关联的桥梁,是研究脾虚湿阻诱发风湿免疫病生物学机制的突破口。本文分别论述了肠道菌群、风湿免疫病和脾虚湿阻三者之间的联系,并就现有研究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信息》2010,(7):10-10
<正>封面故事:人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目录人体是大约100万亿微生物细胞的宿主,其中大部分在肠道中,在那里它们对人的生理和营养都有深远影响,而且现在还被认为对人的生命非常关键。肠道微生物帮助人从食物中摄取能量,肠道微生物群落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对象,以传代实验为基础,在饲喂不同含量的转Bt+Epsps基因稻谷和等量同品种常规稻谷后取小鼠进行实验分析,发现亲、子代各组小鼠肠道微生物DNA在电泳条带上略有差异,但未达显著性水平;菌落数和电泳条带的相似度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周期有氧运动下肥胖小鼠心肌收缩能力。方法:选取肥胖昆明小鼠12只,正常昆明小鼠12只为对照组,无负重游泳训练8周(每周5天,每天2小时),构建周期有氧运动训练模型。采用单心肌细胞边缘探测系统检测各组小鼠心肌收缩能力。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细胞自噬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摄食量同肥胖组小鼠没有差异,肥胖组小鼠摄入的能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肥胖组小鼠在运动期间体重增长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周期有氧运动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肥胖小鼠心肌收缩能力,显著增加肥胖组小鼠心肌最大收缩幅度以及最大收缩速率(±dL/dt),延长心肌收缩时程(均P0.05),上调肥胖心肌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的水平。检测心肌自噬标志物Beclin-1以及Atg7发现,同正常组对比,肥胖组小鼠心肌自噬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周期有氧运动可促进肥胖组小鼠代谢水平,有效上调肥胖小鼠心肌收缩自噬的水平,改善肥胖小鼠心肌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在人的身体内外生活的微生物的细胞数量有百万亿之多,编码的基因数量可达人的基因数目100倍,统称为人体微生物组(Human Microbiome)。特别是超过90%的共生微生物生活在人的消化道里,称为"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结构的失调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因此,对肠道菌群为代表的人体微生物组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中华民族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更是地球上人口最为众多、分布也最为广泛的民族,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海内外华族的疾病谱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成为民众健康的最大威胁。"国际华族微生物组研究计划"希望通过对海内外华人的肠道微生物组结构变化与健康关系的系统研究,深入理解在遗传背景相对稳定、而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快速变化时,菌群结构的改变在疾病谱的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有助于深入揭示慢性病的发病新机制;同时,借助中医药和中国传统养生经验,开发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新的医药、食品和保健品,并通过海外华人群体的使用,逐步在各国推广,有可能是中国传统医药产业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难得机会,更可能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人类健康作出重大贡献的难得机遇。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在人类的肠道中普遍存在,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等。很多人对微生物产生了错误的观念,认为微生物对人体有害。事实上,肠道微生物和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们的免疫力。从某个角度来说,肠道微生物直接影响着人体健康,本文将具体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党凯  秦玲 《科教文汇》2010,(27):131-133
采取小鼠游泳力竭并剥夺其睡眠时间的方法,使其在体力和精神上产生长期双重劳倦,以塑造出脾虚证模型;在造模过程中,每天测量其体重和体温的变化;用HE染色法,观察脾虚对肌纤维形态结构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脾虚小鼠一般健康状况下降;小鼠的体重减轻、体温下降;肌纤维形态发生变化,包括肌纤维变细、松散。  相似文献   

18.
Nature     
<正>透视儿童早期肠道菌群的形成以及早发型1型糖尿病儿童的肠道菌群Nature封面:宝宝的安全毯。肠道菌群从婴儿出生到儿童时期的形成过程被认为对1型糖尿病等疾病病理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微生物组在这一阶段的形成过程仍有许多未知之处。Nature杂志第7728期封面两篇论文通过引用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婴儿微生物组数据集,提出了关于这一过渡阶段的新见解。青少年糖尿病环境决定因素(TEDDY)研究囊括了来自美国、瑞  相似文献   

19.
陈勇 《内江科技》2014,(2):147-147
<正>近日,加拿大微生物生态学家在对肠道微生物进行了多年研究后指出,现代人生活方式由于过于注重洁净,食物太过精细,动辄使用抗生素,会导致人体内无形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受到损害。研究发现,地球上最具多样性、繁殖最密集的生态系统不在热带雨林中,也不在海洋中,而是在人类的肠道里。人类"微生物"是体内数以万亿计生物体的统称,是人类拥有健康体魄的关键所在。微生物做了大  相似文献   

20.
萨中西区过渡带微生物驱油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英 《今日科苑》2006,(3):I0008-I0009
本文结合过渡带地区油层沉积特征和原油性质,优选出微生物菌种,结合室内实验研究,开展了微生物驱替和吞吐现场试验。通过对微生物采油技术在该地区应用的效果评价,证明该微生物菌种可以在过渡带油层中繁殖并运移,在其代谢产物的综合作用下改变了油层渗流特征及原油物性,从而改善过渡带地区开发效果,为更好地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