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新书·观点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曾艳兵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卡夫卡与中国文化》一书旨在探索和研究卡夫卡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该书的主要观点有:卡夫卡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这与他作为一个出生在布拉格的用德语写作的犹太人的身份密切相关,他碰巧又  相似文献   

2.
上海人的骄傲,就是上海犹太人保护区.1934年希特勒上台以后,把所有的犹太人抓起来,全部赶出去.当时其他的国家都不敢接受,因为希特勒很猖狂.所以这些人都是流民,没有身份,没有护照.当时有一个著名的中国人,他是驻奥地利总领事,叫何凤山.他斗胆签了一千份犹太人到中国去的护照,结果来了4万犹太人.  相似文献   

3.
保罗·策兰,犹太后裔,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诗人,父母都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而他自己也是大屠杀的幸存者和流亡者。英格褒·巴赫曼,二战后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父亲曾是纳粹军入,她自童年起,就对纳粹历史深怀厌恶和恐惧,并对犹太人有着原罪般的"负罪感",这种复杂的情感持续了巴赫曼的一生。1948年,  相似文献   

4.
<正>1943年2月18日,一个打击以战时文告的形式向我们袭来。文告命令所有难民都必须搬到许多德国犹太难民刚到上海时居住的位于虹口的一个狭小的指定区域里。那可是远东历史上首次出现的,不论合法与否却实际存在的"犹太人隔离区"。虽然在新管制下日常生活变得更压抑、更艰难,但与在欧洲发生的针对犹太人的险恶计划比较起来,这还算是小事一桩。负责日本、中国事务的盖世太保约瑟夫·梅辛格上校,曾是德国在华沙的秘密警察头目,被称之为"华沙屠夫",素以凶残杀人著称。1941年他被派来远东督察"非犹太"德国公民对第三帝国的效息隋况。1942年年中,他来到上海协助日本人"解决"犹太人问题。抵沪不久,他旋即向日本驻沪副领事和  相似文献   

5.
<正>几年前的一个五月天,无意中在纪实频道里看到记者在采访曾在上海生活过的犹太人后裔,荧屏上出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曾经是我邻居的伊斯加·伊麦斯和他的妹妹莎拉·伊麦斯。  相似文献   

6.
希特勒说过,他闻得出犹太人的昧道。就是说,某个人从他身边走过,他连看都不看,就知道是不是犹太人了。希特勒认为,犹太人身上有一股贪婪的味道。希特勒的话,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对犹太人的深刻仇恨。身上满是粪臭的人,自然对花香格外敏感。反之,也成立。希特勒满身邪恶,所以容易闻到邪恶之外的味道。  相似文献   

7.
《档案与史学》1999,(3):7-9
兴亚院华中联络部报告收入华中联络部调查报告系列(华中调查资料)第155号,犹太人问题调查报告书(1941年6月,103页,16开打印本),封面左上角盖有"秘"字章,序言为该院嘱托中重喜一担当,下分八章:1.犹太问题再检讨所以必要及私见,2.上海犹太系宣传机关,3.避难犹太人来沪状况及在上海彼等生活和其他,4.从人口问题及邦人权益等关系看避难犹太人的增多倾向,5.在沪犹太人的宗教,6.在支英经济力与犹太资本的关系及犹太经济力的分析--以上海为中心的犹太经济力的分析,7.对犹问题的指导意见调查,8.犹太人诸团体及机构关联图.  相似文献   

8.
2012年5月8日,在中国访问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以色列不会忘记,二战期间上海人帮助犹太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为他们提供了避难场所的历史,以色列对上海永远心存感激,其实,从宋代开始,犹太人就在河南开封定居,至今,开封不但生活有犹太人后裔,还留有不少与此相关的遗迹。  相似文献   

9.
初到南德小城H时,我的德语口语不太好,就去一家美国人开的饭店打工,工作是做冷饮。和我一起工作的是一个叫马可的高个子男生,有二十八九岁。他负责烤牛排、炸洋葱圈之类的工作。客人少时,我们就在一起聊天,他的英语非常纯正,但却坚持用德语跟我说话,他说:“你要多锻炼德语。”我说得很慢,他总是能耐心地听完,并不时纠正我的读音。  相似文献   

10.
初到南德小城H时,我的德语口语不太好,就去一家美国人开的饭店打工,工作是做冷饮。和我一起工作的是一个叫马可的高个子男生,有二十八九岁。他负责烤牛排、炸洋葱圈之类的工作。客人少时,我们就在一起聊天,他的英语非常纯正,但却坚持用德语跟我说话,他说:“你要多锻炼德语。”我说得很慢,他总是能耐心地听完,并不时纠正我的读音。  相似文献   

11.
一德国最著名的德语文学评论家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在其自传《我的一生》中说:“文学乃是我的生存意识……没有对文学的热爱就没有对文学的批评。”在通读全书后,我们更为深层次、更整体地同意和体会这种断言,对文学的赤诚不仅陪伴了他最艰难的岁月,更是生命中的每时每刻。小时候在德国生活,希特勒统治时期被驱逐流亡波兰,在华沙犹太人隔离区从事翻译工作,拉尼茨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应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杜鲁门研究所的邀请,前去从事学术研究,特别是上海犹太人历史的研究,在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各住过一个月.现就在耶路撒冷的所见所闻,配以照片,写成下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上海图书馆德语资料区于 1999年 11月 3日由德国总理施罗德与上海市副市长蒋以任在上海的成立仪式上共同剪彩宣布成立 ,并正式对外开放。“德语资料区”是经过德国歌德学院和上海图书馆的友好商谈及共同努力建立的 ,由德国歌德学院和德国商业银行基金会捐赠。其资料包括 :德语图书、报纸、杂志、音像资料和设备 ,以及一台电脑。区内资料可当时阅览也可外借。通过电脑还可对德国信息进行网上咨询。据悉 ,歌德学院将为负责该区工作的上海图书馆专业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 ,并将根据上海图书馆提供的对德语资料的需求情况 ,由德方进行德语资料的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犹太民族:新时代中的古文明》是隶属于犹太事务局的耶路撒冷犹太民族政策规划研究所发表的针对中国问题的战略报告。作者沙洛姆·所罗门·瓦尔德是一位法国犹太人,长期以来对中国艺术、哲学和历史具有浓厚的兴趣,他曾围绕着欧洲犹太人的中国观、开封犹太人问题发表了一些高质量的学术论文。2002年,加入犹太民族政策规划研究所之后,瓦尔德博士就如何增强犹太民族  相似文献   

15.
希特勒的排犹不仅引发了在德犹太人对他的痛恨,也激起了万里之外美国纽约犹太黑帮的愤怒。占据美国半壁黑社会江山的犹太人,为了报复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暴虐,私下里制定了刺杀希特勒计划。  相似文献   

16.
国民政府筹划犹太人寄居区档案选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与史学》2001,(2):11-14
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对犹太民族进行了大规模的残酷迫害 ,犹太人被迫逃往他国避难 ,但有些国家出于种种考虑 ,拒绝或限制犹太人入境。此时无需签证即可上岸的中国上海便成为犹太人的避难地之一。面对蜂涌而来的犹太人难民 ,处在抗战艰难时期的中国政府本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积极筹划帮助安置犹太难民。立法院长孙科提议在中国西南边区划定一块犹太人寄居区。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行政院就此事进行紧急磋商。行政院第四一零次会议通过援助犹太人三项办法。对犹太难民提供了无私的帮助。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的相关档案史料 ,有助于我们…  相似文献   

17.
陈琪  孙秀云  龙玉 《大观周刊》2012,(49):177-17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德国的贸易往来也逐步增加,但目前德语专业的就业状况并不容乐观:就业范围的狭窄,企业与大学教学的脱节以及大学生自身对未来的规划缺失等因素,导致大部分德语专业的学生对未来的就业问题感到很迷茫,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向上海开设的11所德语专业的高校进行问卷调查,电话采访以及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对德语专业的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希望大学生及学校可以采取我们提出的建议,同时对正在迷茫中的德语专业的大学生有一些指导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即使那些对犹太人的历史不甚了解的人,当他听着《巴比伦河》、看着《辛德勒的名单》,即使他真的是铁石心肠,也不会不为犹太人悲惨命运垂泪的.他甚至会黯然神伤:一个民族的命运为何会如此悲惨?他们不是上帝的选民吗?为什么上帝就不眷顾他的子民呢?  相似文献   

19.
马克斯·弗里施生前是整个德语文学的明星,死后成了瑞士的国宝。他对国家的鞭笞,国家对他的敌视,曾经持续了四十余年,终于以死神为媒,达成了和解。1991年,他入土为安,不再多嘴;2011年,逢去世20周年和出生100周年,举国纪念,至为隆重,且持续整年。  相似文献   

20.
1938年纳粹德国侵吞奥地利后,悍然掀起新一轮排犹浪潮。犹太人在欧洲面临生存的威胁,开始向世界各地流亡,而中国上海成为他们最重要的流亡地。1939年2月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提议,在中国的西南边陲划定犹太人特区,安置逃亡来华的犹太难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