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家将朴素与实用深深地扎根在中华儿女的心中,中国的音乐大多都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儒家的乐而不淫等经典的美学观念在钢琴领域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著名音乐家王建中先生的钢琴曲中也随处可见儒家美学思想的细节,其《百鸟朝凤》中的儒家美学思想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重视礼乐教育,以维持固有的社会秩序。儒家的乐舞理论,是我国古代影响较深的乐舞理论。在社会中起到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对他的"礼乐教化"音乐美学思想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进行分析,并引申出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儒家礼乐思想与道家自然乐论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上所持的不同音乐美学观点。这两种观点的提出是因其两家在思想基础、处世态度及审美理想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尽善尽美”是儒家的审美理想,它与道家“大音希声”的审美理想相比较是具有较为浓厚的功利色彩的)。与此同时,儒、道两家又是以“中和”、“淡和”为共同审美准则的。因此,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既互相对立斗争,又互相吸取交融。其主体是儒家的,局部是道家的。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场由社会变革引起的关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哲学、美学等各个方面的大讨论中,音乐美学思想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以儒、墨、道三家最有影响.他们以各自不同的关学现点,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构筑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音乐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5.
音乐美学思想是荀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在<乐论>中主要论及了音乐的三个方面:首先,他论及了音乐的本质,他肯定了音乐是源于人的感情宣泄的需要,又进一步指出情感的表现必须符合一定的形式,即把音乐等艺术看成是情感与艺术的有机统一;其次,他论及了音乐的审美原则--中和;再次,他论及了音乐的社会功能:一是怡情引导功能,二是政治伦理教化功能.总体看来,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的<乐论>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论.因此,可以说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成熟于荀子.  相似文献   

6.
《乐记》是我国古代最重要、最系统的音乐美学论著。不仅论及音乐的诸多艺术特性,而且也论述了音乐的社会功能,是先秦以来儒家音乐思想的总结与发展。但这部典籍在分析音乐的同时,不断的提及礼教的作用和意义,这就致使我们需要关注礼教和乐教的区别和联系问题。本文在"乐合同""、礼辨异"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乐教和礼教的在君子修为、社会治理、天地和谐中的不同作用。并且在区分不同的同时,考察两者之间存在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7.
郭灿江 《百科知识》2021,(31):36-41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国文明主要发源地之一.我国素有礼乐之邦的美誉,河南的音乐历史发展在其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考古资料表明,河南古代音乐文化,特别是唐宋以前的音乐文化,具有起源早、水平高、连续性强、影响大的特征.本文从河南博物院收藏河南考古发掘出土的10件(套)唐代以前有重要代表性的音乐文物组件入手,按时代发展顺序,简述一下唐代以前河南古代乐器发展概貌和音乐成就.  相似文献   

8.
王维早期秉承着儒家的政治理想与美学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着他的山水诗的创作与他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也是他选择"亦官亦隐"生活方式的深层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9.
文章初步总结了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的发展过程和基本特点;分析了它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基础,其核心是儒家的宗法制度和礼制;说明等级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聚落、住居建筑的发展演变的影响和作用,从一个特殊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建筑的某些基本特征,有利于理解中国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拥有悠久的传统音乐文化.本文试图从古代乐教自身发展的外在条件以及内在的思想,内容,形式上浅析并挖掘古代乐教在几千年的更替发展中所积累和沉淀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姚丹 《科教文汇》2008,(14):162-163
音乐美学思想是荀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在《乐论》中主要论及了音乐的三个方面:首先,他论及了音乐的本质,他肯定了音乐是源于人的感情宣泄的需要,又进一步指出情感的表现必须符合一定的形式,即把音乐等艺术看成是情感与艺术的有机统一;其次,他论及了音乐的审美原则——中和;再次,他论及了音乐的社会功能:一是怡情引导功能,二是政治伦理教化功能。总体看来,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的《乐论》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论。因此,可以说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成熟于荀子。  相似文献   

12.
音乐美学思想是荀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在《乐论》中主要论及了音乐的三个方面:首先,他论及了音乐的本质,他肯定了音乐是源于人的感情宣泄的需要,又进一步指出情感的表现必须符合一定的形式,即把音乐等艺术看成是情感与艺术的有机统一;其次,他论及了音乐的审美原则——中和;再次,他论及了音乐的社会功能:一是怡情引导功能,二是政治伦理教化功能。总体看来,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的《乐论》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论。因此,可以说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成熟于荀子。  相似文献   

13.
稽康不仅文学、音乐美学思想在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人格魅力更是流芳千古,主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他的人格美学思想。一是他对真、善、美理想人格的塑造和追求;二是他将道家崇尚自然天性的思想发展为注重养生,特别是注重人的主观精神修养的观点贯穿于人生始末。关于稽康的人格和命运,也做了一点自己的补充论述。  相似文献   

14.
张茹 《科教文汇》2008,(24):214-215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长河中的主导思想,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广,可谓博大精深。作为历代统治者治理天下的重要指导思想。儒家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以人为本”、“修已安人”、“执经达权”等管理智慧对于现代管理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批判地继承儒家的管理思想对于当下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清代古币凝聚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和先民工匠的工艺结晶,中国清代古币的美学特征也在形制、文饰、材质等各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工匠在铸币的同时注重将精美的艺术形式融入其中,遵循古代铸造工艺上器以载道的思想,具有强烈的视觉与艺术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古钱币的审美意蕴并扩展了古钱币的文化内涵.字、形、色、质、声五个层面也在逐渐成为中国清代古钱币美学鉴赏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音乐美学视角出发,针对音乐的情感与理性两方面进行了介绍与论述.文章旨在通过音乐的效用或者说音乐的体验这一角度来对理性认识音乐与感性体验音乐作出一个大致的区别.作者在文中还从情感与理性的偏向出发,简要提及了音乐史上的流派与音乐美学家,意在对情感与理性的复杂关系提供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17.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发音轻柔、典雅、华丽而委婉,表现力极为丰富.在华夏几千年的音乐发展史上,筝历经2500多年之流传,不断发展、完善,在历史音乐文化的大浪淘沙中独树一帜.众多抚筝听筝者借筝喻世、思人、赋情,建构起中国民族音乐长河中独特的筝文化.本文借研究魏晋南北朝至宋代音乐和文学作品对筝所表现的风格、意境等,尝试探讨古代筝艺"以悲为美"的艺术内涵,以达对古筝艺术"管中窥豹"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儒家美学思想是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一种美学思想。"仁"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最高理想,就是要解决如何培养"仁"的心灵,道德品质和人生境界。当代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基础,而社会中腐蚀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使得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需吸取儒家美学思想精髓,净化心灵,提高情操。  相似文献   

19.
黄建华 《科教文汇》2014,(7):117-118
儒家美学思想是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一种美学思想。“仁”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最高理想,就是要解决如何培养“仁”的心灵,道德品质和人生境界。当代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基础,而社会中腐蚀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使得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需吸取儒家美学思想精髓,净化心灵,提高情操。  相似文献   

20.
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现代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功利主义的审美和艺术是马尔库塞美学的核心思想,既具有极端的审美乌托邦色彩, 又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审美形式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内容与形式二分法的理解,具有开创性。本文正是从这两个方面,对马尔库塞美学思想中最核心 和重要的内容做简要评述,并分析探讨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