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品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张晓风201年前,在丹麦小城欧登塞,童话大师安徒生诞生了。这个洗衣妇的儿子在贫困潦倒中创作了《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经典童话故事。这些美丽的童…  相似文献   

2.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灿烂;  相似文献   

3.
<正>一、把握恰当的引入时机1.引在意犹未尽时阅读教学有理解课文、体验作者情感的重要任务。有时候,课堂阅读教学结束了,但学生的阅读情绪意犹未尽,此时,教师应当补充阅读素材,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宣泄。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在读完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产生的幻想之后,教师出示了作家张晓风的一段话: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  相似文献   

4.
如果为师者25岁,还没有阅读过《黑龙江教育》,那么他的青年时代少了一片辉碧;如果为师者35岁,还没有了解过《黑龙江教育》,那么他的壮年时代少了一种丰饶;如果为师者45岁,还没有思索过《黑龙江教育》,那么他的中年时代少了一点沉郁;如果为师者55岁,还没有重温过《黑龙江教育》,  相似文献   

5.
守望安徒生     
我不知道,我的童年若没有安徒生那会是什么样子;没有海的女儿的多情,没有丑小鸭的曲折,没有皇帝新装的荒诞,我的世界将是怎样的苍白与黯淡?正因为如此,即便是在极为宝贵的阅览课上,即使已是17岁的我,我摩挲着封面,犹豫再三之后还是紧紧抱住了那朴素的装满了我童年的快乐与悲伤的《安徒生童话》。我一页一页地翻着,哭着,快乐着。对,就是这些人物,一点儿没变。《打火匣》里的士兵,那个好运气的士兵还有他的三只眼睛像茶杯那么大,像车轮那么大,像圆塔那么大的狗!《豌豆上的公主》,哦,那可怜的真正的公主,居然睡在二十层鸭绒被上还能感到豆的刺骨!还有《皇帝的新装》最好笑的就是只有一个小孩子叫道:天哪,他没穿衣服!那些人都是傻子吗?童年的我就这样想。不,他们当然不是傻子。然而任何安徒生笔下或是他那个时代的聪明人,和安徒生比起来,都只能是望其项背的。安徒生那么睿智,他看着他们,微笑着看着他们,却用一  相似文献   

6.
1805年4月2日,安徒生出生在丹麦欧登塞。他的父亲是一名鞋匠,体弱多病。母亲长父亲几岁,是一名洗衣妇。安徒生在儿童时期十分依恋父亲,这个穷鞋匠对鞋匠手艺并不上心,喜欢讲故事,给儿子朗读诗歌。可惜安徒生11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因此辍学在家。在这期间他在织工和裁缝那里当过学徒,还在一家香烟工场做过工。1819年的9月,14岁的安徒生去了哥本哈根,由于声音好,他被丹麦皇家剧院雇用,但变声期时他的嗓子坏了。歌唱家的梦想破灭后,他被荷兰皇家剧院接纳为舞蹈学徒,同时他开始写作。不久,安徒生得到皇家艺术剧院主管约纳斯·科林  相似文献   

7.
他叫戴铜.一个踏实执着的追梦人。 有人说他有高度。说他有高度,是因为他对教育的理解充满了理想。他常说: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感受到人性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书,从来没有苦苦思索过一个问题,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那么,他就没有受过真正的教育。教育就是通过有方向有目标的活动,让学生学会过关好的生活,并成为创造美好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8.
妈妈的眼睛     
一个人如果连妈妈的眼睛也没有注视过,没有记忆,那么他还看得见什么?他还会对世界有什么感恩?  相似文献   

9.
安徒生丹麦人,一八○五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父亲是个鞋匠,在安徒生十一岁的时候便去世了,安徒生全靠他母亲替人家洗衣服过  相似文献   

10.
喜欢安徒生     
没有到过丹麦,没有到过哥本哈根,却知道童话的故乡那位安徒生。他的童话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童话中的人物走进了我的梦。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流了好多泪,皇帝的新装让我明白自以为聪明很愚蠢。我总也忘不了海的女儿,还惦记着那个演木偶戏的人。喜欢安徒生,丑小鸭能够变成白天鹅,他的童话世界,我见到了更多的善良和真诚。喜欢安徒生@张鸿声~~  相似文献   

11.
《新作文》2006,(3)
安徒生讲过一篇童话叫《老上帝还没有死》:说的是一个穷汉,因前景黯淡而烦闷颓唐,妻子却非常贤惠达观。一天早晨,妻子突然悲哀起来,丈夫问其何故?她说:“我梦见老上帝死了,安琪儿们都随他进了坟墓。”丈夫惊讶地说:“别胡思乱想,上帝怎么会死呢?”妻子马上问:“那么,上帝还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许我们很难给一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他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肖川博士在《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一文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良好…  相似文献   

14.
肖川博士在<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一文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设计思路一位学者在论及什么是良好的教育时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地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让学生张扬个性,参与体验,产生敬畏,发出赞叹。这便是我设计的理念。导写过程一、…  相似文献   

16.
一次偶然,读到肖川博士的一段话:“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与体验;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  相似文献   

17.
守望安徒生     
如果问我对丹麦有什么了解,我想第一个闪过的无疑是安徒生;如果让我再选择一门外语,我宁愿选择丹麦语,译出与叶君健的完全不同的安徒生;如果这世界只有一件事物变得透明,我想那只有安徒生和与他连为一体的童话。  相似文献   

18.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1805—1875),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鞋匠家庭。全家人靠父亲微薄的收入生活。他的童年十分贫苦,更不幸的是1816年,安徒生11岁时父亲去世,一家人失去了生活来源。没有别的办法,安徒生的母亲不得不靠给别人洗衣来维持穷困的生活。1819年,安徒生只有14岁,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一个人离家到京都哥本哈根去谋  相似文献   

19.
王巍  黄栋 《音乐世界》2007,(21):32-33
比赛后,李易突然变得低调,关于他的种种新闻却高调地一波一波出现。他不置可否,依旧过着自己的日子,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然而,那些 Fans 为他做的事情,他却从来没有忘记。"还有人那么多人记得我,支持我,没有忘记我,还在等我。"这一刻对他来说,就是最幸福的永恒。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安徒生已经200岁了,他生于1805年,逝世于1875年。如果要推举20世纪对中国人产生影响最为深刻的外国作家,那么安徒生无疑是最佳人选之一,这位世界童话大师的作品丰富了几代中国孩子的精神食粮。在大师200岁之时,回顾一下他在中国的若干第一次,是件有趣的事情:安徒生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中国是在1913年,当时的译名是安兑尔然。1913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了《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向中国读者第一次介绍了安徒生的生平与创作,赞其童话“取民间传说,加以融铸,皆温雅美妙,为世稀有”。安徒生的童话作品第一次被译成中文是在1914年。1914年7月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