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原动力。保持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既是高三历史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高三历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培养勤劳智慧的民族精神历史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最好学科。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在饮血茹毛的原始时代,半坡氏族人在黄河流域肥沃的土地上种上了世…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其中历史教学担负着重要任务,爱国主义教育应是贯穿历史课教学的一条主线,通过历史课教学,使青少年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它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这种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品格和力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机和活力,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艰苦奋斗、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中华民族有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即“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就是永远努力向上、不断进取、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它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正是这种民族的主体意识,才形成我们民族统一的精神支柱,成为推动民族延续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得以存续的精神血脉。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地域优秀文化孕育出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和认识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有着战略意义,使高校的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已经落后了的中华民族要再度复兴,惟有弘扬民族精神。未来世界是大学生的世界,弘扬民族精神的关键和核心在于大学生。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再度腾飞的百年大计。  相似文献   

7.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中华民族面临的生存危机、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夙愿使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必要。而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特点使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考察民族精神的性质可知:民族文化的精华、稳定性与流变性的统一、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是民族精神的本质规定。因为儒学具备了这些本质规定,所以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这是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学校载体之优势,可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中华民族振兴,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学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必定会激发全体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不断振奋民族精神,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历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历史精华的凝聚,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进和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坚持自主创新,造就“四有”新人,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学校栽体之优势,可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中华民族振兴、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需要一代具有民族精神的人才来实现。在民族精神的培育中,教育有着独特而又重要的意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具有民族精神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早在1997年,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区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14.
试论神话传说文本中的民族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话传说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含着一个民族的宝贵精神,又凸现着一个民族的优良品格。文章立足于语文教学所涉及到的神话传说文本,就文本中反映的民族精神以及如何把这种精神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光荣传统。几千年来,我们国家经历无数内忧外患而能存在和发展,依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爱国精神。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历史课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又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的神圣职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实质及其重要作用,理解民族精神的历史性、时代性,不断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培育的形式。要突出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内容,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同传统化教育结合起来,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作为一项道德原则,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优良传统和崇高品德。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它作为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鼓吹淡化爱国主义教育,反对“爱国主义”的口号,搞民族虚无主义,实质是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弘扬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就显得十分重要。当代的爱国主义是和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的领导相统一的;是以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为其重要特征的:是以参与和关注改革,振奋民族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内容的。  相似文献   

18.
赵亮 《科学教育》2009,(5):18-19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的血脉传承着由来已久的传统美德、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它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如何让这些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期发扬光大,是今天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历史教学中着力于传统美德教育,可强化学校德育工作。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是由多民族、多区域文化汇聚而成的一体多元的大文化。黄河流域的周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是构成华夏文化的两大源头。楚文化曾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其精神内核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湘楚文化是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曾经深刻影响20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要培育和构建新时代民族精神.就必须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倡符合民情、富有特色的人文精神.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的精神成果,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它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这种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品格和力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机和活力,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