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原始传播时代的灾害信息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传播时代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之前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的灾害信息传播活动是当时人类生存的客观需要,也是当时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推动力量。本文分别论述了原始传播时代灾害信息传播的各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传播环境)和原始传播时代灾害信息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人类传播3.0:范式理论视角下的聚众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众传播是指人们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基于自媒介体系建立的,融合多种传播类型和传播方式,以建立社会文化认同为目的的一种群体传播形态.由于其融合大众传播、分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等多种模式,因此成为媒介社区中的主要信息传播形态.如果说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1.0的话,那么大众传播和聚众传播则依次是人类传播2.0、人类传播3.0.聚众传播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结构方式,不仅将营造更加辉煌的媒介景观,而且将广泛地影响日常生活、传播机制和社会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是传播机构。从传播理论入手,分别从自我传播、馆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四个方面对图书馆的传播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逐渐成为大众传媒,“传播新格局”因时顺势而生。新格局并非既有的党报党刊、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叠加而成,而是报刊、广播与互联网协同发挥传播作用的全新状态。历史上,曾经网为广播电视成为大众传媒而有了“传播新格局”。当时,广播电视很好地弥补了报刊在传播速度和覆盖面上的不足,不过在本质上仍属单向传播。与之不同,今日“传播新格局”则表现为:由于报刊、广播与互联网亦“互”亦“联”,从而完全改变了单向传播方式。这对提升传播效果具有划时代意义。深入了解新格局,把握今日传播特点,顺势借力,是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法律传播存在"易读性传播"与"严谨性传播"的矛盾、"碎片化传播"与"系统化传播"的矛盾、"知识化传播"与"人文化传播"的矛盾。有效化解这些矛盾,提高法律传播效果,需要实施法律概念的类型化传播策略,对"学理概念"和"文本概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实施法律规范的完备性传播策略,对法律信息进行"颗粒化分解",形成"法律知识元";实施法律文化的多元化传播策略,开展实践性传播活动和生活性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逐渐普及的情况下,网络传播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赋予了新闻传播新的内涵。本文从线索获知途径、新闻价值取向、新闻传播方式、舆论导向、新闻语言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网络传播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环境下,整合营销传播依然是企业营销的有效手段。传播的信息能够使正确的、基于价值的整合营销传播战略变得更加有效。本文针对传播信息的重要价值,企业整合营销传播中传播信息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及如何挖据制定有效的传播信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李涛 《当代传播》2011,(6):37-39
本论文的研究在于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探索一种可持续的、深度的研究路径,促进中国当前的动漫学术研究摆脱资料列举和数据堆积,同时,运用“动漫传播”的小小探针,试探传播学学科的内在机理,丰富中国传播学的本土化研究.论文在传播符号学视阈中,建立动漫传播的符号学基本假设,确定动漫传播的关键概念,探查动漫符号的传播规律并探讨了动漫...  相似文献   

9.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也在不断提升。但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等蓬勃发展的状况不相适应的是,我国在对外传播领域还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本文从传播心理学的视角,着重分析我国对外传播中传播效果的致效因素和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心理选择要素,以期对我国对外传播领域中的实践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薛聪明 《报刊之友》2014,(9):170-17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闻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同样可以迅速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信息。在泛传播时代,新闻传播伦理道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必须要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构建新闻传播伦理道德,促使新闻传播的良好发展。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新闻传播伦理道德,继而从新闻传播者、新闻受众、新闻传播媒介三个方面,探讨了泛传播时代构建新闻传播伦理道德的具体措施,旨在推动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焦若薇 《当代传播》2012,(2):79-80,86
在对外传播综合系统中,由于技术的进步,中国大众传媒已具备一定影响力,逐渐构筑起国际传播现代构架。然而,在非大众传播领域,中国却相对有些滞后。新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对外传播中承担了重要职责,但由于我国传统传播机制、传播策略存在偏差,致使新疆地区对外传播活动存在渠道单一、缺乏体系、传播内容碎片化等现象,影响了对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美国广告公司协会为整合营销传播下了一个定义: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订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我们处在一个由硬传播向软传播过渡的时代,数字化的来临、新媒体语境的形成,对国家形象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软传播的理论应用,来探讨国家形象传播的新路径,我们认为:软传播将成为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家形象传播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李佳 《传媒》2014,(20)
正新闻传播效果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效果问题是整个传播活动的中心。许多年以来,新闻传播的效果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一些国家新闻传播界高度重视的问题,他们投入大批力量研究,并在实践中摸索,出现了"可读公式""文章通俗性指数"以及"个人差异论""社会分类论""选择性因素论"等等,力图找到一条能更好地适应传播对象的新的传播路径。从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现状看,我们对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扩展,城市的竞争开始从单纯的城市建设和形态竞争进入城市品牌竞争的时代。然而,以往的城市形象营销策略只注重创造差异性的城市形象,却忽视了城市形象品质与传播品质之间的脱节,导致城市形象的传播落后于城市形象的建设,传播效果大打折扣。本文提出城际传播的新概念,通过对此概念的阐释,提出城市形象传播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渊 《出版广角》2021,(17):76-78
传播技术的持续升级使媒体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对传播者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接收者的阅读习惯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在传播领域的应用,传播技术智能化成为趋势,新闻传播生态面临变革.新闻媒体必须对传播技术智能化下的新闻传播规律进行积极探索,恪守新闻生产原则,创造出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产品.  相似文献   

17.
传播习俗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习惯性、风尚性特征的传播现象。在社会传播现象中,传播习俗具有基因性的意义。它常常非常强烈地影响到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甚或一次传播活动的面貌、成败。  相似文献   

18.
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中最古老、也最基本的形式,一切其它形式的传播都无不以人际传播为基础,都是人际传播的某种延伸或变形。  相似文献   

19.
陈岳 《视听纵横》2003,24(6):36-37
李彬所的《唐代明与新闻传播》对唐代的新闻传播活动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细致的探讨和阐述,使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唐代官方传播、士人传播、民间传播所构成的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20.
贺雪飞 《新闻界》2007,(2):30-31,44
跨文化广告传播,是在不同文化疆域间的广告传播,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国内领域的跨文化广告传播,即在一国范围内的跨种族、跨民族及不同亚文化之间进行的广告传播活动;二是国际领域的跨文化广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