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冷战时期,北约作为防御性军事组织存在,其战略思想也基本遵循了“集体防御”的原则。冷战结束后,在美国的操纵下,从1990年7月北约伦敦首脑会议到1999年4月华盛顿首脑会议,经过长达9年的酝酿、筹划、试验到正式出台,北约完成了作为美国称霸世界、领导全球的工具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1999年4月24日,北约成员国华盛顿首脑会议正式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北约新战略概念.这是一份充分体现了美国在21世纪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的文件,其核心就是美国企图推动北约从欧洲走向全球,由“欧洲警察“变成“世界警察“.它标志着北约冷战后过渡时期的结束,体现了该组织根本性质的变化,即北约已由冷战时期基本上是防御性和地区性的军事集团,转变为扩张性的并带有全球性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一发展,势将加强美国在北约的领导地位,强化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态势,导致国际局势新的动荡和分化.  相似文献   

3.
1949年4月4日,由美国领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成立。土耳其并没有作为创始会员国的身份加入北约,而是直到1952年2月18日北约第一次扩大时才被纳入进来。美国从筹建北约时坚决拒绝土耳其加入北约,到最终支持并帮助土耳其加入北约,显示了它在战后冷战的大背景下对外战略的转变,同时通过支持土耳其加入北约,美国给予了土耳其安全承诺和保证。  相似文献   

4.
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张昌泰今年1月10日,北约在布鲁塞尔举行了第13次首脑会议,批准了由美国提出的同前华约国家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的计划。这是冷战结束后北约“东进”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并将对欧洲未来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两极格局终结后,东西方军...  相似文献   

5.
4月23日至25日,北约19个成员国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议,隆重庆祝该组织成立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北约的巨大变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规模不断膨胀北约的全称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4月4日,当时的成员国有12个,它们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冰岛、挪威和葡萄牙。1952年2月18日,希腊和土耳其加入北约。这是北约的第一次扩大。1954年10月,美、英、法这3个德国的占领国修订《巴黎协定》,决定吸收联邦德国(西德)参加北约。1955年5’月6日,联邦德…  相似文献   

6.
一、北约东扩的由来北约是“冷战”的产物,成立于1949年4月,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抗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的军事集团。冷战结束后,作为华约组织的对立物的北约组织应该说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然而,北约并未因华约和苏联的解体而自行解散,主动退出历史舞...  相似文献   

7.
鉴于法国等欧洲北约大陆国家要研制导弹的形势,美国适时于1957年12月北约首脑会议上提出了一项北约协调研制计划,以援助欧洲北约国家研制导弹。为此,美国国内相继提出了多种援助模式,并就援助方式、控制权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美法的双边交涉中,美国越来越强调北约控制权,而法国始终坚持研制由独立国家控制的导弹。最终,美国抛开法国,在1960年12月向北约盟国提出了赫脱方案。第二代中程弹道导弹研制问题反映的控制权之争,是这一时期美法关系疏离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美国同盟体系产生了程度不一的复合化进程,其中北约域外行动是最为显要的构成部分。北约域外行动在防区、威胁来源、方式等方面配合了美国复合同盟战略的实施,有效支持了美国的战略意图,但也面临着同盟内部成员国的限制。本文以北约域外行动为视角,主要从美国实施复合同盟战略的重要体现和北约域外行动对美国复合同盟战略实效性的评估两方面来对冷战后美国复合同盟战略的实践作出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北约历经两次扩大.本文分析了新入盟国加入北约的原因和美国扩大北约的战略目的.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有国家安全的历史原因,政治、经济发展的现实目的和集体认同;美国则强调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和世界霸权.扩大后的北约性质是美国占主导地位的安全共同体.北约未来的走向取决于与俄国的关系,成员国内部以及成员国与美国的互动,北约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野心由来已久。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潮流,然而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目标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冷战后北约“新战略”的确立表明,美国要通过强化和扩大北约,绕过联合国,插手世界各地的安全事务,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注视科索沃危机的升级,分析了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复杂变动性,指出北约毁我使馆充分表明美国对中国的主权和存在的漠视,深刻暴露了冷战后美国在华政策上明显的反复与矛盾,其重要原因就是美国错误认识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发展走向,错误地把对自身前途的忧虑投射到全世界去,并错误地低估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决心。北约暴行严重危及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但中美关系不该陷入新的对抗,因为这不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中美关系恶化也并不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特别是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推动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99年6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地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这个丧心病狂的罪恶行径震惊了世界,引起普遍强烈的谴责和愤慨。应该看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实施这一暴行绝非偶然。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世界和平和正义力量的增长及世界多极化呼声的高涨。使一贯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美国深为不安,中国坚持通过政治途径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坚决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侵略南联盟的正义立场,更为侵略者所不容。此次的侵略行径,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霸权主义的一个极端表现。北约是东西方冷战的产物。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2月,美联社一篇题为"苏联米格-21行将退役"文章中,提到"北约成员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计划在2009年加入北约的克罗地亚,将在3年到4年内让‘鱼窝'退役。"而2005年7月12日,捷克共和国空军剩余的9架米格-21战斗机在捷克上空进行了最后一次飞行,结束了服役期。这种作为冷战象征,曾参加多次局部战争的传奇飞机,似乎开始谢幕。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2月,美联社一篇题为"苏联米格-21行将退役"文章中,提到"北约成员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计划在2009年加入北约的克罗地亚,将在3年到4年内让‘鱼窝'退役。"而2005年7月12日,捷克共和国空军剩余的9架米格-21战斗机在捷克上空进行了最后一次飞行,结束了服役期。这种作为冷战象征,曾参加多次局部战争的传奇飞机,似乎开始谢幕。  相似文献   

15.
北约政治协商制是北约成员国制定共同的对外政策,发挥北约社会职能的政治与军事联合实践,是北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北约政治协商制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基础在于战后欧洲冷战格局的变化,但其深层的原因还在于新形势下欧洲的国际合作实践(欧洲安全防御政策),美,欧共同的社会思想传统以及美国扩张性,对抗性的外交战略和政策的巨大影响,北约政治协商制的形成是个动态的过程,在北约建立后不断发展,完善,北约政治协商制的基础充斥了不对等的力量对比,发展极不平衡,其政治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北约在两极格局中作用的发挥,削弱了其在冷战对峙中的地位,最终危及其存在。  相似文献   

16.
北约经过两轮东扩,势力范围遍及欧亚大陆,但它并不愿就此止步,而是将乌克兰视为新的东扩目标.北约东扩的基础在于冷战后的特殊国际环境、冷战思维,前苏联、波罗的海国家的政治态度以及北约成员利益的协调.北约东扩虽然强化了北约的国际战略地位,但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不确定因素,给新成员国内政外交造成冲击.北约要想在国际社会发挥更大作用,一要去除冷战思维,二要改变以扩大数量为标准的发展模式,三要尊重现有的国际行为准则,唯有如此,北约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北约新战略和日美安保体制新定义是冷战后东西方安全格局中的重大事件;北约新战略只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以建立以美国称霸世界为目标的单极世界战略的一部分;修改后的日美安全保障体制是美国欧亚地缘战略连环套体系中的一环,是美国主导下的在亚洲的“北约”:两对本地区乃至全球的国际关系都将带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联邦德国在1955年正式加入北约前还处于“有国无防”状态,国家安全问题由西方占领国负责,然而到1970年代初期却发展成为北约的欧洲支柱,而且在冷战结束之前一直维持和巩固这种地位。笔者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冷战时期成立的北约,迄今已经50年了。在50年的时间里,北约先后实行了地区性遏制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处理危机战略等四种战略。本准备对北约战略的变迁作一点简略的分析,以使人们对北约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看世界     
北约、俄罗斯同意共建安全屋顶去年底,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下简称北约)与俄罗斯同意就欧洲导弹防御系统展开合作。众所周知,冷战后,由于北约东扩、科索沃战争以及俄格冲突,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一波三折。数年前,美国政府宣布,将在东欧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对此,俄罗斯予以强烈反对。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宣布对这项反导计划加以调整。对此,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