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智勇 《新闻前哨》2006,(11):59-59
一条电视新闻,能不能打动观众,吸引观众的眼球,新闻标题起着很大的作用。好的新闻标题,往往会使一篇新闻生辉增色,令人过目不忘;反之,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会让人提不起兴趣。所以说,标题就如同新闻的脸面。那么,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制作高人一筹,画龙点睛的新闻标题呢?  相似文献   

2.
传播的本质就是信息的交流,电视新闻节目的剪辑就是依据传播目的和新闻主题选择声像素材并进行合理的组织剪接,把它们组接成一个能够生动准确传达新闻信息的整体。这一工作的目的是让新闻节目的内容与观众形成交流,从而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杨爱芳 《新闻前哨》2004,(10):57-57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电视新闻作品同样需要一个恰到好处的标题。一个新颖的电视新闻标题往往能在瞬间抓住观众的心,让观众产生看下去的愿望。因此,“标”新立异。就能够先声夺人、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标新立异只是指新颖别致的标题,而非其原意。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拟写出既新奇又贴切的标题呢?这已成为很多新闻工作者思索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这需要新闻主创人员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既要做有心人,更要做勤奋人。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直播是把“正在发生的事实”通过高科技手段的帮助,直接送到观众面前,也就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一时刻,让观众直接目击新闻事件现场,感受现场发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5.
在今天各类媒体的激烈竞争中,我们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无法强迫观众去收看,但有一个办法,就是运用精彩独到的标题来引起观众注意,吸引观众的眼球。那么,什么样的标题能锁住观众的眼球?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就是“简洁明快易懂,准确生动深刻”。观众对电视评论节目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来自标题,节目能否抓住观众,首先要看标题能否吸引观众。我认为,好的标题除了包含有足够的信息量,首先要简洁明快,琅琅上口,好看好记;第二,好的标题还要生动有趣,应该将节目的亮点和兴趣点表达出来,让人一眼看上去就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起人的收看欲望,急于知道节目…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因为有视听兼备、长于再现、时效性强、家庭式接收方式等独特优势,从而深受观众的普遍欢迎。然而,它与受众的关系不像法律条文那样对公民有约束力,又不像文件那样有指令性。它要依靠新闻事实本身的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去说服观众、诱导观众、打动观众。所以,电视新闻报道能否适合观众心理,为他们所接受,对于增强报道效果,增加收视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播音员如何做到声与情、貌与神的和谐统一,让新闻伴随着自己的情感入情入理地走进观众的心田,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呢?  相似文献   

8.
穆冰 《视听界》2000,(1):4-8
目前,电视新闻类节目与观众之间,尤其在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之后的中国电视类新闻节目与要求不断提高的中国电视观众之间,仍然存在着足以让双方都感到疏远的距离。这种距离的存在也决定了我们的电视新闻类节目与党和政府提出的“做群众喜闻乐见的知心朋友”的要求之间还有不少路要走。因此,“与观众更加接近”的呼声比以往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9.
王俊年 《新闻前哨》2003,(10):58-58
观众的年龄、职业、文化、习惯、爱好差异,不同的新闻内容和形式,会对观众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一种情况是,观众通过收看电视新闻提高认识,开阔眼界,激发感情,获得信息等,使新闻在心理上产生了顺向效应;另一种情况是收看了他们不感兴趣的新闻,甚至是很反感的新闻,在心理上产生了逆向效应。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和广大电视工作者的努力,我们的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现场采访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采访是电视现场报道的重要特征之一,而现场报道又是最能体现电视新闻报道特色和优势的节目形态。在现场报道中,记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手持话筒,面向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记、目击、参与的身份做出图像的报道。现场报道不仅让观众通过荧屏看到新闻事件现场的图像,而且让观众听到现场的音响和采访对象的心声,给人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这就是电视新闻现场采访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11.
孙靖雅 《新闻传播》2023,(4):102-104
本文重点阐述了电视新闻中观众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内涵,主要从三个不同的层次来描述如何加强电视新闻的观众意识,这三个层次主要是新闻制作、新闻传播以及新闻编排。本文主要阐述了电视新闻观众意识内涵以及在电视新闻中渗透观众意识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了电视新闻观众意识的相关策略,以期为我国的电视新闻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2.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电视导语要把观众最感兴趣的东西和记最需要告诉观众的内容表达出来。一条电视新闻能否引起观众的兴趣,导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明学 《新闻窗》2007,(2):58-58
电视新闻节目,一般都要先播发“内容提要”。一期新闻能不能吸引观众,“提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提要”是电视新闻的魂,它在一期电视新闻中的作用有时甚至会超过头条新闻。因此,电视新闻编辑要以编写好“提要”为己任。如何才能编写好电视新闻“提要”呢?笔者在多年的电视编辑实践中,总结出了“选择合理、用语恰当、整体适度、吸引观众”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4.
宋磊 《记者摇篮》2009,(7):93-93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工作是新闻制作中的一道极其重要的工序,根据新闻价值和观众兴趣喜好安排播出顺序,才会受到预期传播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电视新闻的编排只有真正遵循新闻价值,让新闻贴近观众,让观众感到“画中有我”,才能达到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武一鹤 《新闻传播》2010,(9):102-102,104
编后语是附着于新闻之后的简短评论,电视新闻的编后语其实就是符合电视传播特点的评论,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让观众听得懂、看得清、想得透。所以,编后语就像画画时点睛的那一笔,笔墨虽少,神韵却全在这一笔。  相似文献   

16.
张馨 《新闻传播》2006,(5):53-53
通常,个好的电视报道(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电视宣传片等),要想让观众经久不忘,不仅要注重题材独特、主题深刻,很大程度上还要注重对细节的巧妙运用。如果说主题和结构是头脑和躯干的话,那么细节则是血肉,它让电视报道更加生动、鲜活、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17.
曾庆怡  刘志刚 《新闻传播》2007,(10):45-45,48
近几年,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化,各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越来越好看了,观众获取新闻的途径不断增多,这就给电视新闻编排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必须注重研究观众心理,从电视传播的特点出发,科学正确地编排电视新闻节目,提高收视率。  相似文献   

18.
利益相关原则渗透在电视新闻里,成为影响一个栏目、一次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报道实践中,如何寻求并更好地建立与观众之间的利益关系,电视新闻工作还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已进入注意力经济时代。就拿电视来说,目前我国约有3000个频道,观众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180分钟。其中更换100次频道,这就意味着观众注意力高度分散。电视媒体竞争,新闻无疑是主战场。那么,电视新闻大战,以何取胜?有什么东西能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电视新闻上呢?当然有许多东西有许多办法,但有一种稀缺的新闻资源很值得我们去开发利用,那就是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不可预知性”。让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相似文献   

20.
杨丽红 《新闻窗》2014,(4):86-87
电视新闻是画面和声音有机结合后的视听呈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深度报道即是对视听效果进行完善和丰富,让观众从所见和所闻中获取更多有效、有用的信息,从而对新闻事件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