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夏星火》2005,(2):30-32
李玉明:“莱特兄弟第一次试飞时,当时的人不也是认为是猎奇吗?我只想把一个发明弄成功,这是猎奇吗?我们搞发明的人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做事。”  相似文献   

2.
乍一听,真像是“天方夜谭”中的神话.一个普通工人,研制出的“新型汽车空调系统”.不仅在’96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铜奖.而且获得了清华大学空调实验室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这就是湖南省永州市旅行社进口汽车修配厂厂长王光建,人称“没有文凭的发明家”。  相似文献   

3.
我是退休公务员,也是一个搞过十多项发明、申请过六项专利的非职务发明者,我在经济上既没有致富,也没有致贫,但在发明的活动中,遇到过因发明而“致贫”的一族,也常见到因搞发明而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报道。特别是看到《发明与创新》杂志刊登的两篇文章讲到的95%的非职务发明人处于贫困状态和在非职务发明人中形成的丐帮,这种状况确实不能让人平静。国家要富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发展得最快的世纪!在20世纪里,有几个人改变世界历史的进程。他们是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汽车生产线发明者兼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福特、创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创办“微软”和“雅虎”成为知识经济的发动者和象征的比尔·盖茨及杨致远。然而,他们的文凭都不是很高。爱迪生、福特和莱特兄弟只有中学文化,爱因斯坦则是瑞士联邦工艺学校毕业的中专生,比尔·盖茨和杨致远两人大学尚未毕业。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在科学理论、经济实体、发明革新方面,取得他人根本无法比拟的具有革命性的辉煌成就呢…  相似文献   

5.
“这是我发明的多用应急充电插头,在没有外接电源时就可以充电。”“这是我发明的用来给轮胎打气的装置,不用卸轮胎就能直接打气。”家住四平市58岁的男子田安,用了18年的时间,研究出了近百项生活小发明,其中已经有10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还有近87项发明等待开发。  相似文献   

6.
我反复研究制作的防雨防锈挂领,不久前提出专利申请,并被专利局受理,这是我首次取得的专利项目。以往,我压根儿屯没想到去搞发明创造,更没有想到去申请专利。总认为搞发明创造是“家”们的事。他们是科学头脑,并依托科研院所的优越条件,专门从本专业研究发明工作的。发明是得出的科研成呆,是经他打1反反复复探讨、研究出来的,是一般人难以涉足的事。两年前,我有幸得到发明与革新杂志,人人一接赶到这份杂志,就更不释手,每期到手就一气看完。杂志中介绍了很多动人的本这,我发现不少成功的人物,原来并不是科学家、专家、发明家…  相似文献   

7.
“勿旋打水钢笔”来龙去脉胥加强几个月前,我不小心砸坏了钢笔的下笔筒.看着露出的吸水胶囊,看相是没有看相,但吸水却方便多了.于是,我突发奇想,要是发明一种打水时不用旋下笔筒的钢笔,也许会受人欢迎!旁白:需要是发明之母,但有时候需要却不以其本来的面目出现...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发明人,专业从事发明13年,现有发明1000多项,申请国内外专利150多个,已授权40多个。我的大部分专利或专利申请被社会使用或侵权,其中仅5个发明专利的侵权厂商就有1000家以上,已有北京二中院、武汉中院等多家法院判决侵权成立。报上称我是“发明大王”。  相似文献   

9.
我愿与“她”终生厮守湖北朱元镇由于教改的需要.领导把我推到讲授创造学的第一线──给高年级学生开选修课。过去我既没有系统学过创造学,在发明上也没有什么成就,凭什么呢?凭我教龄长?凭我知识面宽?凭我平时好出主意?不,后来才知道,凭的是我经常阅读《发明与革...  相似文献   

10.
我自2003年偶然在一书摊上结识《发明与创新》.就迷上了发明创新,并对《发明与创新》爱不释手。我设计的“自动排水控制阀”使用了两年.简单可靠,无故障,我没有申请专利,想献给社会上有此需要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相似文献   

11.
小黑 《知识窗》2010,(11):36-37
2010年7月,韩寒应邀参加了第21届香港书展闭幕式。有记者问他:“你曾在文章中提到自己是一个有高中文凭的人,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韩寒说:“这刚好提醒了我,我猛地发现,以前填简历的时候总习惯性地在学历一栏填写‘高中’。后来我发现自己高中其实没毕业,中途辍学,所以现在我把我的学历改成了‘初中’……关于造假这个东两,是没有办法的,我们很多人都是造假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朱飞 《科学与文化》2006,(11):46-47
鲁迅说过:中国人是“最能研究人体、顺其自然而用之的人民。脖子最细,发明了砍头;膝关节能弯,发明了下跪;臀部多肉,又不致命,就发明了打屁股……”至于坚韧挺拔的腰骨,构成了做“人”顶天立地的形象,向来关系着中国人的“气节”与“风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他们的腰板硬得多,宁可像玉一般碎成一把绝响,也不愿求瓦全苟且偷生。统治者也许是怕这些知识分子嶙峋的风骨,就杀气腾腾祭出了“腰斩”的酷刑来,妄图断了国人的“脊梁”,教化出奴性的顺民。  相似文献   

13.
“娃哈哈”令人拍案叫绝史萍今日之“娃哈哈”,用“妇孺皆知”一词来形容并不过分。在谈及发明成果商品化时。人们也不能不将其视为典型实例。想当年,三个人在一间10多平米的旧房里,靠14万元开办小厂,日子可谓艰难。今非昔比,“娃哈哈”集团公司已拥有3500名...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技术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觉得,在创造发明活动中,较难的是发明题目的选择,我从自己多年积累的思考目标中选出了55项,希望能对发明创造者的选题思路有所启发。这些发明目标的作用有的大,有的小,难度也有的大,有的小,奉献出来,目的是“抛砖引玉”,是为了使更多的人思考这些问题。无论谁有所突破,都将是对社会的贡献。序号发明目标简要说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曲率可变的圆筒室内电磁场控制…  相似文献   

15.
1995年我开文具店,兼卖“印度香”,印度香的味道真是好极了。 家里的电冰箱时间长了会有股臭味,我想印度香那么香,如果在冰箱里点上四指长一小段肯定能除臭,在没有亲自试用的情况下,我写了一篇小稿“印度香的妙用”分别寄往四家报社(现在想想有些不妥),结果有3家用了我的稿,后来经过试验根本就不是那回事,印度香是决不能与食品放在一起的,否则会产生一股怪味,久久不能除去。其实搞发明的人很多都与我相似,心里一想,脑子一热就去申请专利。看来“想当然”是绝对不行的。搞发明不能想当…  相似文献   

16.
发明撑起的金银大厦苏月琼花罐头致富你听说过吗,除了“肉罐头”、“水果罐头”外,还有养花专用的“花罐头”。发明“花罐头”的人,是日本的一个家庭主妇,叫富田惠子。有一天,她的一位邻友去西欧休假,临走时,把家中的几盆花托她代管。由于她没有养花经验,浇水施肥...  相似文献   

17.
3、发明商品化的基本公式虽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物,但现在我们假定:有一项发明,经过市场经济专家的论证和有营销经验的权威人士评估,一致认为是一项百分之百适合市场需要、制造出来后有很好的销路的优秀发明。那么,请问: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步骤,迅速使它商品化?我认为,要迅速实现一项发明的商品化,关键有两条:一条是必须有一位“经营型人才”,另一条是必需有一笔充足的资金。可以认为:发明商品化=发明成果+经营型人才+资金。先谈“人才”问题。一项发明能否尽快商品化,关键是能否找到一位有能力将发明变为商品,…  相似文献   

18.
一篇文章触发两项专利黄汉勇编辑同志:我写这篇文章,除了感谢编辑同志办出了《发明与革新》这本全国一流的刊物外,主要是想和广大发明爱好者,特别是还没有做出一项发明的朋友,谈谈我在发明道路上的感受,也许能给他们一些帮助.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政府黄汉勇我从...  相似文献   

19.
电话的历史     
电话的发明,是从为了让聋哑人能“看懂”他人讲话而发明的“视话法”技术开始的!电话的发明者叫格雷厄姆·贝尔。在英语中贝尔(Bell)和电话的铃声(bell)一个写法。好记吧?人讲话时,我们从他口形的变化可以看出他在讲什么,由此,我得到了启发而发明了电话。好的,爸爸要吃三明治和奶茶。猜对了!格雷厄姆,你已经完全掌握视话法啦。视话法是我父亲发明的,是通过观察口形变化来读懂对方所表达意思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耳朵听不见的人也能明白对方讲话的意思。是啊,不如你也来教教视话法吧?哈伯特家的小姐是聋哑人,正在找老师呢。我!我行吗?…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收到一本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我发明的一种保健醋被授予发明专利权。这是我六年来探索醋保健疗法、研制用于此种疗法的醋产品的成果。尽管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但收获了健康和知识。我们这些与共和国一道成长的人几乎都一样,身体和精神都经历过磨难。前半辈子缺吃的,影响身体健康;后半辈子有吃的,但往往吃得不科学,更影响身体健康。经常受到现代”成人病“诸如心脑血管、内分泌、胃肠等方面出现的疾病的困扰,而且得“成人病”的人呈年青化趋势,我想要是能找到一种保健食品该多好哇!这种食品既能食疗吃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