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机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力源泉,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它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发源于人的各种需要,当人们有了某种需要之后,就会有满足这一需要而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体育锻炼动机是体育锻炼行为的直接原因,也是体育锻炼行为的动力。教师的体育锻炼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其体育行为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体育动机对激发教师体育行为起着内在的动力作用。本文重点关注对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的动机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准确揭示教师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过程及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引言动机是指一种由需要推动的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动机驱动下完成的。同样,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也要受到动机的支配。在教育心理学上,人们把这种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称为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主要包括学习自觉性和学习兴趣两个结构...  相似文献   

3.
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屐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不会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屐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不会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动机是推动人们产生某种行为的主观原因。这种主观原因有来自个体内部自身的需要,也有来自外部环境的推动力被个体所意识到而成为内部的动因。因此动机也就是推动和指引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因。有了动机就有了动力和方向,就能唤起人们的行为,并使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达到预期的目的。任何人从事任何活动,都有他的动机。  相似文献   

6.
人们的行为活动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是引发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而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开展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二本院校的学生相比有其独有的特点,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帮助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动机是基于某种欲望引起的行为,并使这一行为持续下去的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学生进行学习也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可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一种学习动力,这种动机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外部动机是指由学习活动以外的外部诱因而激发起来的学习动力,如为了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家长和教师的赞誉等而进行的学习,这种动机不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学习之外的目标。当前,教育心理  相似文献   

8.
浅谈教师的工作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人们无论从事何种活动,都为一定的动机所引起。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在力量,动机的性质决定着人的行动的性质。本文想就学校教师的工作动机作一粗略的分析。 动机有长远性动机和短近性动机。教师在工作中,首先要有长远性动机。教师如果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长远的目标,对教育的前景和宗旨没有足够的了解,势必在工作中缺少坚韧性与持久性,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指出:“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这是我们学校教育的长远目标。有了这样一个长远的目标,我们的各  相似文献   

9.
积极教育心理是教师基于对教育活动和教师职业的理解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和教师职业的理念,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积极教育心理影响着教师专业承诺、工作动机、教育行为和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2008,(5):4-4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组织和执行某个目标活动所达到的水平或从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但实际上,这种能力是一种潜在的主观因素而不是一个确定值。所以,对个体的行为等机能活动产生影响的,不是这种能力本身,而是主体对它的感受,即自我效能感。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正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影响着教师身心健康、专业承诺、工作动机和教育行为等多方面的发展,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专业化的形成及整个教育事业都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主导作用.一所学校教师工作积极性能否得到正确充分的激励,是决定学校工作成败的关键.下面就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问题谈些个人的浅见.一、目标激励目标激励就是通过设置目标来激发人们的动机,指导人们的行为的方法.教师是以为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是以该目标为己任的.因此,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通过努力切实能够实现的目标至关重要.实施这样的目标激励,可以唤起和引发教师行为动机,由动机引起行动,从而,为了追求教育教学事业的成功,期望得到学校与社会的承认而尽职尽责,竭尽全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动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教育投资动机是指推动人们进行教育投资的动力,是促使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教育投资的某种意念或想法;也可以说是指居民为什么要进行投资的目标或目的,它决定了教育投资的行为。居民进行教育投资的动机概括起来主要有:一、谋生动机:这是最具有普遍性的教育投资行为的动机。培养谋生技能是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人们花钱送子女读书、为个人深造,大多是为了使子女或自己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有一技之长,以便将来能弄一个“饭碗”,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因为,在当今“知识经济已现端倪”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好搭档     
保教结合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应贯彻的原则,我们更提倡保育员和带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默契配合。但怎样在幼儿一目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使保育员与教师的教育行为,从动机、目标,到行为、做法,达成一致,是当前保教工作中的难点。下面三篇随笔反映了保育员在教育活动、活动区活动及过渡环节中的有益做法,从中不难看出,保育员与教师要成为一对好搭档,实现教育行为配合默契,至少要做到——  相似文献   

14.
导致教师厌教、流失以及教育教学水平难以发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职业倦怠。人类有目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一种动力,心理学将之称为动机。动机具有激起、调节、维持行为的功能,它的产生和人的需要、兴趣有密切联系。当动机消失,为之所推动的行为会自然终止。当人们对所做工作没有兴趣或缺乏动机,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导致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的降低,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会给人们的心理、生理、行为带来广泛的影响。生理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身心俱疲,会导致失眠,身体衰弱,内分…  相似文献   

15.
成才动机属于非智力因素,可以说是一个学生未来向哪个方向发展的航标和动力源泉,能否确立正确的成才动机,关系到学生能否得到全面发展的问题.社会、教师及学生家长对学生成才动机的确立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教师要有清醒的、正确的认识.一、确定明确的目标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只有在指向特定目标时,才会获得学习动机,在确定目标方  相似文献   

16.
成人高校的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学生,虽然他们学习外语有不少有利的条件,但是成人学生也有很多不利的因素。随着我国与国际社会的交往不断加强、科学技术及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成人高校的外语课程日益受到重视,如何针对成人学生的特点,改进旧的教育模式,提高跨世纪人才的外语素质量外语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人们的一切有意识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并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有了动机也就有…  相似文献   

17.
一、强化发展动机,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发展动机是直接引发、推动个体的活动,以导向其发展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内在驱力,具有始发、选择、强化、维持等功能。激发、强化教师的发展动机,使之由内隐的潜在状态变为外显的活动状态,成为行动的直接动力,方能激励教师自觉行动,寻求发展,努力实现预定发展目标。因此,高校管理者应从教师的外显行为中,了解其内在需求,根据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和教师心理活动规律,善于运用能激发行为动机的激励因素,满足教师的发展需要,强化教师的发展动机,激励高校教师全面发展。同时,借助各种外部刺激,激发…  相似文献   

18.
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因素。一个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高低、除与主观愿望有关外。还有客观的激励原因。激励就是激发鼓动.占是指行为主体采取一定的措施激发个体动机。使个体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目标方向前进的过程。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激励理论.采取激励措施。激发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提高教学工作的内驱力、自主性和创新精神,使教师创造出最佳的工作绩效来。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的工作动机都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需要是人积极性的一种心理内部动力状态。它不但影响人的情绪和推动意志的发展,而且对人的识识活动也有重要的影响,人们通过需要调节自身的行为,并制约着人认识活动的倾向。同样,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的心理需要不断得  相似文献   

20.
人的智力因素是由一系列社会活动积累形成的稳定心理特征,由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等构成。人的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由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构成。特定条件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者结合,便产生巨大的爆发力,推动和促进人的事业获得更大的成功。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但要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且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本文从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谈几点浅显意见。明确目标、激发动机动机是促使人们进行某项活动的内在动力。激发动机就是通过外因促使内因而起作用,把大脑中已有的潜力转变为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