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既是中学化学的重要概念。又是重要的理论。由于其概念性强、内涵丰富,既可描述,又可量化;既论过程,又论瞬时,因而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2001年更不例外,这一考点在六套高考试卷中都有所涉及,而且考查角度各有侧重,题型各有特色。可概括为概念量化型、原理解释型、简单计算型、图示过程型、数据分析型。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高考理科综合中 ,山西、天津、江西两省一市按新教材编拟的第 1 1题 ,与其余省区按旧教材编拟的第 9题是同一题 ,这道题与2 0 0 1年上海高考化学第 2 0题的题干相同 ,都是给出酸度的定义式 ,这个定义式是学生从前没有接触过的 ,学生先要化解新的量间关系 ,学会在新情境中计算。下面对这两道题作以解析。2 0 0 1年上海高考第 2 0题 :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科学家提出了酸度 (AG)的概念 ,AG =lg c(H+ )c(OH-)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中性溶液的AG =0B .酸性溶液的AG <0C .常温下 0 .1mol·L-1氢…  相似文献   

3.
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特别是两个函数的综合问题更显重要 .现结合中考试题进行分析 ,供参考 .图 1例 1 如图 1,双曲线y =kx与直线y =-x -k相交于A ,过A作x轴的垂线AB (B是垂足 ) .如果S△ABO=2 ,求 :( 1)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 2 )S△ABC.( 1998年甘肃省中考题 )解  ( 1)由S△ABO=2知 ,|k|=|xy|=4.又k <0 ,∴ k =-4 .∴ 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 =-4x,直线的解析式为y =-x +4.( 2 )由方程组 y =-4x,y =-x +4,得A( 2 -2 2 ,2 +2 2 ) .又C( 4 ,0 ) ,B( 2 -2 2 ,0 ) ,∴ BC …  相似文献   

4.
一、电子守恒原理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 .例 1 (2 0 0 2年全国高考大综合江苏卷第2 5题 )在 1 0 0mL含等物质的量的HBr和H2 SO3 的溶液里通入 0 .0 1molCl2 ,有一半Br-变为Br2 (已知Br2 能氧化H2 SO3 ) .原溶液中HBr和H2 SO3 的浓度都等于 (  ) .A .0 .0 0 75mol·L-1  B .0 .0 0 8mol·L-1C .0 .0 75mol·L-1D .0 .0 8mol·L-1解析 :设原溶液中HBr和H2 SO3 的物质的量均为xmol,依题意Cl2 得电子总数为 0 .0 1 ×2 =0 .0 2mol.…  相似文献   

5.
金兔 《中学理科》2002,(10):3-5
分类讨论是数学解题的重要思想 ,绝大多数数学题 ,其解答都要涉及到分类讨论思想 ;用分类讨论解题 ,最困难的是分类标准的确定 ,即如何进行分类讨论。本文通过对 2 0 0 2年高考理科试题中蕴含的分类讨论思想的挖掘 ,谈谈如何进行分类讨论 .1 蕴含概念型分类讨论问题所谓概念型分类讨论题 ,是指含有数学概念 (例如绝对值等 ) ,而且必须分类讨论的问题 .2 0 0 2年高考试题中蕴含着概念型分类讨论题 .例题 1 不等式 (1 x) (1 -|x|) >0的解集是 (   ) .A {x| 0 ≤x <1 }B {x|x<0且x≠ -1 }C {x|-1 <x<1 }D {x|x<1且x…  相似文献   

6.
从一道高考题谈酸度AG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益 《化学教学》2002,(1):45-46
20 0 1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有这样一道试题 :(MCES2 0 0 1 -2 0 )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科学家提出了酸度 (AG)的概念AG =lg c(H+ )c(OH-)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中性溶液的AG =0(B)酸性溶液的AG <0(C)常温下 0 .1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AG =1 2(D)常温下 0 .1mol/L盐酸溶液的AG =1 2解析 中性溶液c(H+ ) =c(OH-) ,c(H+ )c(OH-) =1 ,则AG =lg1 =0 ;酸性溶液c(H+ ) >c(OH-) ,c(H+ )c(OH-) >1 ,则AG >0 ;常温下Kw=1 0 -14 ,c(OH-)=0 .1mol/L c(H+ ) =1 0 -13 m…  相似文献   

7.
一、要点式操作要点式操作就是把阅读题目得到的题给信息的要点,以及分析这些要点得到的各种新信息,按一定格式书写在草稿纸上。然后,对这些展现在草稿纸上的众多信息,进行观察、加工、处理,形成解题思路,寻找解题方法的一种审题操作。这种操作对于解答大多数题目都比较有效,特别对解答推断型题目效果更好。例1.A,B都是芳香族化合物,1molA水解得到1molB和1mol醋酸;A,B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不超过200,完全燃烧时都只生成CO2和H2O。且B分子中碳和氢元素总的质量分数为0652。A溶液具有酸性,不能使FeCl3溶液显色。(1)A,B…  相似文献   

8.
贵刊 2 0 0 1年第 1期的有奖解题擂台 ( 47)为题 在△ABC中 ,证明或否定不等式 :4 02 7<sinAsinA sinB sinBsinB sinC sinCsinC sinA <4 12 7 ①显然 ,不等式①试图加强下列不等式。1 39<aa b bb c cc a<1 49②(《数学通报》1 999年第 9期数学问题 1 2 1 4 )。但事实上 ,不等式①不成立。我们考虑三角形 (A ,B ,C) =( 4°,1°,1 75°) ,便否定式①的上界不等式 ;考虑三角形(A ,B ,C) =( 1° ,4°,1 75°) ,便否定式①的下界不等式。经笔者研究发现 ,式②可加强 (即式①可修…  相似文献   

9.
胡喜才 《中学理科》2002,(10):12-13
今年高考 2 0题 ,旨在考察直线和圆锥曲线的关系 ,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方法灵活 ,难度不大 .既有效地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又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 ,是一道十分优秀的试题 ,笔者发现还有多种解法 ,现将主要解法加以整理 ,供读者参阅 .题目 :设A、B是双曲线x2 -y22 =1上的两点 ,点N(1 ,2 )是线段AB的中点 ,(Ⅰ )求直线AB的方程 .(Ⅱ )如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双曲线相交于C、D两点 ,那么A、B、C、D四点是否共圆 ?为什么 ?(Ⅰ )解法一 :利用直线点斜式方程依题意 ,可设直线AB的方程为  y=k(x-1 ) 2 ,代入…  相似文献   

10.
中考数学中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一种常见题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数学应用意识的加强 ,中考中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命题形式也在不断发展。综观近两年各省市自治区中考这类试题的题型 ,其变化趋势可归纳如下。1 已知量的字母化列方程解应用题中 ,将已知量字母化 ,体现了代数学科的本质特征 ,既可考查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实践能力 ,又可考查学生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的抽象思维能力。例 1  ( 2 0 0 1年广州市中考第 2 5题 ) 一艘船由A至B顺水航行每小时走V1km ,由B至A逆水航行每小时走V2 km ;求此船在A、B间往返一次平均每…  相似文献   

11.
一、根据溶液中溶质离子的质量求物质的量浓度例 1 .若 2 0 g密度为dg·cm-3的硝酸钙溶液里含 1 gCa2 ,则NO3-离子的浓度是(   )。(1 990年高考题 )A .d40 0 mol·L-1  B .2 0d mol·L-1C .2 .5dmol·L-1   D .1 .2 5dmol·L-1解析 :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可得下式 :140 × 2 =2 0d× M1 0 0 0   M =2 .5d故正确答案为C。二、根据气体溶质的体积求物质的量浓度例 2 .在标准状况下 ,将VLA气体 (摩尔质量为M g·mol-1)溶于 0 .1L水中 ,所得溶液密度为dg·…  相似文献   

12.
许多资料上都有这样一习题 :命题 1 O为原点 ,OA、OB是抛物线 y2 =2 px  ( p>0 )的两弦 ,若OA ⊥OB ,求证 :直线AB过定点P( 2 p ,0 ) .证明略 .2 0 0 0年春季高考数学 2 2题就是由此题改编而成 .试题 设A ,B为抛物线y2 =4 px  ( p>0 )上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 ,已知OA⊥OB ,OM ⊥AB于M ,求点M的轨迹方程 .略解 由命题 1知直线AB过定点P( 4 p ,0 ) .∵OM ⊥AB ,即OM⊥PM .∴M点的轨迹是以OP为直径的圆 ,除去O点 ,即方程为(x- 2 p) 2 y2 =4 p2   (x≠ 0 ) .  如果我们把命题 1中…  相似文献   

13.
在抛物线与直线的关系中 ,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与抛物线的关系尤为重要 ,这是因为在这一关系中具有一些很有用的性质 ,这些性质常常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 .本文对此作一些探讨 .不妨设抛物线方程为 y2 =2 px( p>0 ) ,则焦点F p2 ,0 ,准线l的方程 :x=-p2 .过焦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x1 ,y1 )、B(x2 ,y2 )两点 ,又作AA1 ⊥l,BB1 ⊥l,垂足分别为A1 、B1 .AB⊥x轴时 ,x1 =x2 =p2 ,A p2 ,p ,B p2 ,-p ,此时弦AB叫抛物线的通径 ,它的长|AB| =2 p .AB与x轴不垂直也不平行时 ,设弦AB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相似文献   

14.
四边形海伦-秦九韶面积公式的一个推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 0 1年全国高考数学 (文史 )第 1 9题如下 :题 已知圆的内接四边形ABCD的边长分别为AB =2 ,BC =6,CD =DA =4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本题有七种以上解法 ,有利于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若用本文下述公式① ,则只要代入数据 ,即可算得面积△ =83。事实上 ,对圆的内接四边形 ,设其四边长为a、b、c、d ,s=12 (a b c d) ,△为其面积 ,则有△ =(s-a) (s-b) (s-c) (s-d)①①式的证明参见文 [1 ],当d =0时 ,①式变为△ =s(s-a) (s-b) (s-c)②②式是著名的海伦 -秦九韶公式 (参见文 [2 ]) ,…  相似文献   

15.
未来需要创造型人才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案导学在教学过程中已发挥明显的作用 ,我们在撰写例习题课学案时 ,既注重教材这个丰富资源 ,又结合教学实际 ,借助于课本例习题 ,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探索性思维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下面是使用学案时对例题教学及深化过程的简录 .例题 斜率为 1的直线经过抛物线 y2 =4x的焦点 ,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B ,求线段AB的长 .解题思路 设直线AB的方程为y =x- 1,代入抛物线方程 y2 =4x ,得x2 - 6x 1=0 .( )解得…  相似文献   

16.
第一题(12分) 120g含2种化合物(由常见元素组成)的近白色固体溶于过量盐酸,释放出294L气体(标准状况),气体密度为同温度下空气密度的152倍;剩余的不溶性残渣含氧532%,既不溶于酸又不溶于稀碱溶液。通过计算分别写出2种化学物质的化学式。计算过程:  。化学物质的化学式:  。第二题(10分) A和B两种物质互相溶解的关系如图1所示,横坐标表示体系的总组成,纵坐标为温度,由下至上,温度逐渐升高。图1 A与B两物互溶曲线T1时a是B在A中的饱和溶液的组成,b是A在B中的饱和溶液的组成(T2时相应为c,d)。T3为临界温度,此时A和B…  相似文献   

17.
复数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重要衔接点 ,它的涉及面广 ,每年高考都有关于复数问题的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好这部分内容 ,本文结合近年高考题 ,对其题型进行分类研究 ,供参考 .一、概念型主要考查复数的实部、虚部、模、辐角 (主值 )、虚数、纯虚数及共轭复数等概念 .其解法是正确理解概念 ,充分运用模、纯虚数、共轭复数等性质 ,灵活运用代数形式与三角形式互换来解题 .例 1  (2 0 0 1年全国高考题 )已知复数z=2 6i,则arg1z 是 (  ) .A π6 B .1 1π6 C .π3  D .5π3解 由z=2 6i=2 2 (cosπ3 isin π3 )…  相似文献   

18.
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试验教科书中新增的一章内容 .以向量为背景 ,一些传统的中学数学内容和问题就有了新的内涵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向量在中学数学中各方面的应用 ,不仅可深入了解数学教科书中新增内容和传统内容的内在联系 ,构建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 ;而且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创新活力 .本文针对近年来高考立体几何题给出空间向量解法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感悟空间向量对立体几何等中学数学内容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 .例 1  (2 0 0 1年上海高考 19题 )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OABCO′A′B′C′中 ,E、F分别是…  相似文献   

19.
20 0 2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的最后一题 ,是一道数学与化学相结合的综合计算题 ,在命题构思、设问及考查思维力度上都有不凡之处 ,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化学计算能力 .题目 :在高温下 ,硫铁矿被空气氧化产生二氧化硫 :4FeS2 1 1O2 8SO2 2Fe2 O3 .设空气中N2 、O2 的含量分别为 0 .80 0和 0 .2 0 0 (体积分数 ,以下气体含量均用体积分数表示 ) ,试完成下列各题 :(1 ) 1 .0 0molFeS2 完全氧化 ,需要空气的体积 (标准状况 )为L .(2 ) 5 5L空气和足量FeS2 完全反应 ,气体体积 (同温同压 )变为L .(3 )…  相似文献   

20.
一、直接判断法对题干内容完整而简单的选择题 ,可直接根据题中涉及的化学事实、化学概念作出判断 .例 1 化学符号“2H”表示 (   ) .(A) 1个氢分子   (B) 2个氢原子(C) 2个氢分子 (D) 2个氢元素( 2 0 0 0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题 )解析 在元素符号前面的系数表示原子个数 ,即“2H”表示 2个氢原子 .应选 (B) .例 2 鉴别氢气和一氧化碳 ,可根据它们的 (   ) .(A)是否具有还原性(B)燃烧产物的不同(C)颜色和气味的不同(D)溶解能力的不同( 2 0 0 0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别物质的原理 .这两种气体都难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