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学生角色与作者角色的变更 文章是作者生活与情感、知识与经验、志趣与理想等交融后的产物,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为此,文章中往往有不少语言文字、语言形象、语言情感的聚焦点,蕴涵丰富,语义深刻,学生很难从视觉上、听觉上,从感官上、心灵上,给自己以"真正"的撞击.只有相机引导学生适时变换思维角色,置身课文描述的情境,抓住聚焦点进行思维的放飞,才能在相互的讨论、迁移中,与作者想在一起,深刻地感受语言的内蕴,理解语言的意义.阅读<挑山工>,一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最后一节的含义的:  相似文献   

2.
实施小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除了整体梳理教材,领会编者意图,把握教材编排中的创造凭借外,还需深入剖析教材,领会作者意图,挖掘作者写作中的创造因素。 一、宽化聚焦点 聚焦点是指语言内容、语言情感、语言规律的凝聚点。它将丰富的语言形象、强烈的语言情感、鲜明的语言技巧寓于一定的语言形式之中。教学中,准确捕捉其聚焦点,引导想像揣摩,品味挖掘,朗读体会,比较剖析,可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理解力、感悟力,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1.课题的双向拓展。如课题是内容的聚焦,可从读写两方面引导揣摩内容,让学生尽…  相似文献   

3.
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往往是文章最深刻的地方。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故事、走进文字,在真实阅读中品味细节,在欣赏细节中感受深刻呢?带着这些想法,我试图在《母鸡》一课的教学中放大细节,使学生在欣赏语言、积累语言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母鸡对小雏鸡的爱。在体会母爱伟大的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一、品读细节,感受语言魅力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力求做到让品读细节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品读声中感受  相似文献   

4.
创设情境、扮演角色是各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改变学生读者的身份,扮演作者、文章人物或生活中的其他角色,有利于他们设身处地潜入文本,加深体验,拉近与文本语言、认知和情感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学习语言、发展思维、培养情感,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创设情境、扮演角色是各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改变学生读者的身份,扮演作者、文章人物或生活中的其他角色,有利于他们设身处地潜入文本,加深体验,拉近与文本语言、认知和情感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学习语言、发展思维、培养情感,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阅读感悟是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措施。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多种角度引导学生读书、想象、感受,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情感,感受人物形象。一、凭借创设情境,促进阅读感悟在讲授课文重点部分时,教师如果能精心创设和课文内容、作者情感紧密相关的情境,就可以突出文章重点,深化文章中心,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对文本、作者产生境的沟通、情的共鸣。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从情感入手,因为情感因素可以从时空上拉近作品与学生的距离,用学生能理解体会的情感因素作为媒介,催化出他们跨越时空的情感体验。一、创设情境,引导体验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的阶段,思维活动主要是运用表象来进行的,以后才逐渐向抽象的逻辑阶段过渡、发展。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而学生在感受、体验的同时,语言及思维也必然随之发展。由于学生的情感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容易受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有关的课文情境,让学生有种身…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句话告诉我们,情感是一篇文章的主旨,“缀文”是写文章,“观文”是读文章;观文入情,强调阅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语言的理解与情感的体味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透过文章的词句与作者的情感相契合,在指导学生品味理解时,把教材的思想因素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使语言文字的教学和思想教育相辅相成,协调同步。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词句,达到入情之目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导形悟情 我们知道,鲜明的形象性和具体性是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其情感是伴随着具体、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而不断深化的。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依据教材,进行定向引导,展开想象,想象出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并把语言和画面结合起来,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读书声。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颤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在琅琅读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去朗读,并逐渐读出滋味,就是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语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标志之一。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朗读、选择教法、拓展文本和个性解读等途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产生思想情感的碰撞,从而获得对语言的深刻感受,提升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的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这要求教师要对文字有独到的感悟和发现。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细腻地品味语言呢?比较法.是语言品味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比较法”就是找出事物、情境之间异同点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是否精妙,谋篇布局是否合理。情感表达是否顺畅,让学生真正感受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水平、鉴赏能力以及写作表达水平。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三方面阐述比较法在语言品味运用中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故都的秋》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北平清秋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都的秋的热爱,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深沉的、淡淡的落寞和悲凉的情感。学习这篇文章,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体会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这一类抒情散文,应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情感内核和结构思路,在语境中品味文章的语言,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在教学方法上,应提倡“真实阅读”,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探究,在阅读中养成审问的习惯,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求解答疑问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学生体验课文情感的佳径。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或学生有疑之处追问、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增强语感;抓住重点语句设计问题,诱导学生入情入境,启发学生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语感;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积累,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语感;通过换词比较,反复琢磨,引发语感,运用模糊理论,巧妙捕捉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增强语感;抓住重点标点引导剖析,挖掘内蕴,引导学生较为深刻地感受语言。  相似文献   

14.
散文的特质在于抒发作者特定时刻的个性化感受,回忆性散文往往交织着作者此时的心情和彼时的心态,即以现在的"我"的视角观照过去的"我"。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有意选取《易副官》一文,与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凡人小事"中的文本构成互文空间,进行跨文本阅读教学。在教学中,从文本的情感聚焦点切入,引导学生根据时间线索追寻作者情感变化的踪迹,通过朗读、比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深层的复杂情感,深化对回忆性散文体式秘妙的领悟。  相似文献   

15.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达到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效果呢?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精美之处,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语句深刻含义,进而感悟作者思想,升华情感。一、文美处品读,感受其形有的文章是靠语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描绘的景观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文美之处,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  相似文献   

16.
词语教学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要让词语教学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把词语的内涵、外延与学生的情感认知相融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其意思,获得深刻的印象,达到积累和正确运用的目的。同时,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也是学生理解文章、感悟情感的有效平台,引导学生品悟词语的意思、意境,  相似文献   

17.
<正>【学习目标】语言目标:归纳、概括作者是怎样安排文章结构、使用恰当的方法组织材料和记叙语言的,从而品味、欣赏语言;完成一篇题为“如何阅读写人记事散文”的小论文,通过写促进对读的深入思考,用清晰、规范、有条理的语言总结如何阅读一篇叙事散文。思维目标:进行方法归纳和迁移,提升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价值目标:在学习中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体会作者对社会、  相似文献   

18.
教学语言与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工具。优秀的教师应借助生动优美的语言 ,让课程的讲授犹如一支美妙的奏鸣曲 ,让学生既可以接受知识的熏陶、深刻的哲理启迪 ,还可获得艺术享受、诗意般的美感。一、教学语言应具有音乐美。也就是说 ,教学语言要有音乐般的节奏感 ,节奏是语言的脉搏 ,文章的节奏是作者写作时身心节奏的自然外观 ,并形成文势 ,传达作者言语表达时的情感状态。分析文章 ,要“披文入情”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和教师的内在情感一同产生效果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 ,享受美。教学语言具备节奏感 ,则易于在身心上同学生共…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学生体验课文情感的佳径。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或学生有疑之处追问、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增强语感;抓住重点语句设计问题,诱导学生入情入境,启发学生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语感;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积累,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语感;通过换词比较,反复琢磨,引发语感,运用模糊理论,巧妙捕捉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增强语感;抓住重点标点引导剖析,挖掘内蕴,引导学生较为深刻地感受语言。  相似文献   

20.
语文的魅力之一在于作者透过文字蕴含着丰富而深沉的情感,而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感悟和体会作者的内在情感,为此,我们语文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吃透文本,体悟文本,深度感受作者的内在情感,从而真正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品鉴语言,构建互动式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始终沉浸在生机与活力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