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巨毒刚果红可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自美国前总统里根被确诊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病后,这一病症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美国哈佛大学以雅库那博士为首的研究小组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氏病的病因是由于一种叫做β-淀粉样蛋白质小纤维构成物的物质破坏了脑的神经系统所致,但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黄酚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致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及脑内谷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给小鼠一次性侧脑室注射凝聚态Aβ25-35 3μg(1.0 mmol·L-1)造AD模型,造模后腹腔注射大黄酚或溶剂,连续注射14d.采用避暗法测定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用比色法测定小鼠脑内谷氨酸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大黄酚组进入暗室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减少;小鼠脑内谷氨酸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大黄酚对Aβ25-35致AD模型小鼠记忆障碍有保护作用,并降低脑内谷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阶段,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一直备受重视.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类型,主要以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形成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和过度磷酸化Tau蛋白聚集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渐进性认知功能障碍及行为能力的欠缺,严重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无特效药.因此,如何维持和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提高其晚年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今多学科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从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脑内神经细胞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引起的神经原纤维缠结、神经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障碍、突触转导功能异常等方面入手,对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诱因加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治愈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希望李渊译晓佳校科学家们正在开始了解这种衰老病发作的大脑─—至少在遗传病例中──的关键机制。研究人员们或许终于发现了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前途光明的方法。迄今还不曾有人发现过阻止或延缓使大脑丧失功能的这种劫难的方法,这种病剥夺其...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教学》2005,30(5):76-77
据2004年10月1日《参考消息》援引德国《商报》9月18日报道称,德国波恩大学的一个以夏德.多代尔领导的科研小组的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利用抗体制剂来消除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大脑中沉积的“β-淀粉样蛋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β-淀粉样蛋白质”的沉积,可引起大脑神经死亡,影响大脑功能,引发老年性痴呆症。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氏征患者可能缺少激素新的研究表明,一种脑激素的缺乏可能在阿尔茨海默氏病的记忆丧失中起一定作用。在试管实验中,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脑细胞缺乏这种激素的情况下就趋于死亡。《科学》杂志描述了这一发现。老年学家布雷德森博士领导的...  相似文献   

7.
(1)光合作用的机理目前人们还不清楚为什么电子要飞向某一特定方向并进行交换。一旦人们揭开这个谜,人类将可能从海水中获取氢能源,利用光来发电,并可能用人工方法合成石油。 (2)阿尔茨海默氏病阿尔茨海默氏病是老年痴呆的典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氏病探究燕生译陈敏校研究人员发现了引起“伏尔加日耳曼”家族患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基因。它与另一种最近发现的该病的基因十分近似。1995年夏天对使世界上1700万-2000万人失去记忆的阿尔茨海默氏病的研究像这个季节一样热气腾腾。不到两个月以前,...  相似文献   

9.
当代科技八大难题(1)光合作用的机理目前人们还不清楚为什么电子要飞向某一特定方向并进行交换。一旦人们揭开这个谜,人类将可能从海水中获取氢能源,利用光来发电,并可能用人工方法合成石油.(2)阿尔茨海默氏病阿尔茨海默氏病是老年痴呆的典型病症。研究人员最近...  相似文献   

10.
李潇 《科技文萃》2001,(10):142
阿尔茨海默氏病的病因目前尚属未知,但有许多研究提示引起该病的危险因素远超越遗传学的范畴.有些研究将该病与缺乏体力活动相联系,还有些研究者认为该病是因为缺乏促人兴奋的脑力活动所引起,用脑或不用脑与认知能力是否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1.
饱和苯酚氯仿法提取Tg2576转基因鼠基因组DNA,PCR法扩增编码β-淀粉样蛋白的目的基因,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以β-淀粉样蛋白为靶的表达载体pcDNA3.1-Aβ42×2,应用酶切及测序鉴定表达载体.相应的双酶酶切能够获得插入的目的基因片段(为269bp),测序未发现突变,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神经系统性退化疾病,其表现为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高度磷酸化等。雌激素可以通过抑制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的活性、调节Bcl相关X蛋白(Bcl-associated X protein,Bax)和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 2,Bcl-2)的表达及其比值、提高下丘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 AMP)含量、促进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 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快速磷酸化、影响海马细胞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l-D-aspartate,NMDA)受体的表达而抑制神经元的凋亡;雌激素还可通过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突触素,发挥对神经元的直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类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病理特征包括大脑局部,尤其是海马和皮层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化,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细胞外老年斑沉淀(淀粉样斑块).其中淀粉样斑块的核心是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eptide,Aβ).随着对AD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Aβ可能是AD发生的原发性病理因子.由于Aβ产生和清除之间的平衡逐渐改变,聚集态的Aβ累积引发连串的复杂反应,最终出现神经元功能失调,死亡,斑块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等病理现象.但Aβ究竟是通过什么样的分子途径引发AD的,Aβ作用的部位在哪里,Aβ毒性与其聚集状的关系等等问题还未能完全揭示.结合近年来实验和模拟的结果,综述了Aβ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关其发病机制有β-淀粉样蛋白假说、Tau 蛋白假说、炎症学说和氧化应激学说等多种.本文就现有较公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姜黄素(Curcumin)是从植物姜黄块根中提取的一种黄色色素,属多酚类化合物.大量已有研究证实了其在外周的药理作用,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抗糖尿病等;近年来人们发现姜黄素在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精神紊乱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尔病、帕金森病、抑郁症、癫痫、焦虑等也有治疗作用.姜黄素作为一种强抗氧剂,通过调节体内氧化- 还原平衡,减少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姜黄素的神经保护作用除了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外,还通过调节一系列信号蛋白如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aa B,NF-κB),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Nrf2),磷酸化丝裂原激活/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mitogenactivated/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ME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xtracellular regulatedprotein kinase,p-ERK),原癌基因c-fos,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PP cleavage enzyme 1,BACE1)等,影响BDNF/TrkB-MAPK/PI-3K-CREB 信号转导通路,提高神经元的活性和突触功能,增强神经元可塑性,减少凋亡,继而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症状.本文综述了姜黄素在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缺血损伤、精神紊乱性疾病如抑郁和焦虑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旨在检测骨关节炎患者是否存在淀粉样变,分析淀粉样沉积的类型,并进一步研究与淀粉样沉积相关的临床和生物学指标。创新要点:首次发现了骨关节炎淀粉样沉积相关的临床和生物学指标,为研究骨关节炎的发生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收集36例接受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的滑膜组织,利用刚果红染色结合偏振光显微镜鉴定滑膜组织是否发生淀粉样变沉积,并用免疫组化染色确定淀粉样变沉积蛋白的类型。最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血液中TTR基因突变的类型。重要结论:在36例接受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中,9例(25%)出现了淀粉样沉积,其中8例为ATTR相关的淀粉样变,1例与AL-κ相关。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显示(见图3),ATTR为野生型和修饰型蛋白,未发现突变的ATTR亚型。患者年龄和病程与ATTR淀粉样变呈正相关,膝关节评分和功能评分与ATTR淀粉样变呈负相关。因此,高龄、长病程、膝关节功能较差的骨关节炎患者可能同时伴发ATTR淀粉样沉积。在常规诊疗的同时,对于该类患者应给予足够重视,适当开展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对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tau蛋白毒性及两者引起的PC-12细胞和SH-SY5Y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对神经发生、血管生成的影响。Sal B能抑制Aβ的原纤维成形、聚集,降低Aβ毒性并减少其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促进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基于Sal B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故其可能作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18.
震颤麻痹又称巴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1817年英国医生巴金森(James Parkinson)首先描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由于脑炎、脑动脉硬化,脑外伤及中毒等原因产生类似临床表现或病理改变称为震颤麻痹综合征或巴金森氏综合征。近年来发现本病患者黑质及纹状体多巴胺的严重缺乏。多巴胺(Dopamine、DA)  相似文献   

19.
《商丘师专学报》2007,23(12):14-14
我院化学系主任徐茂田教授申报的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β-淀粉样蛋白与金属离子及药物作用过程的快速原位分析研究》获得批准立项,这是我院科研工作的又一件大喜事.  相似文献   

20.
雌激素的两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素复位治疗片剂是美国妇女绝经后最常服用的处方药。这种药似乎能够预防。G脏病、骨质疏松和阿尔茨海默氏病。但它也有副作用。美国最常见的处方药结合雌激素(Premarin),自1942年问世以来一直被用来帮助妇女消除绝经综合症状,如嗜题和潮热等;它像其它激素复位治疗(HRT)一样可以重构疏松的骨质,减少心脏病的发病率,甚至还能防止阿尔茨海默氏病。但经过激素复位治疗的妇女会出现乳房流血、肿痛等症状,这增加了她们患乳腺癌的危险。在这种利弊兼而有之的情况下,人们无法确认激素复位治疗对某一位妇女来说是否适合。科学家和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