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除了受到社会体制、经济形势的影响,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和制约因素,建议大学生提前做好学业与职业规划,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同时高校也要优化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实行全面的就业指导教育。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政府与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又成为新的关注点。导致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有: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片面追求就业率,就业指导水平不高、队伍不强;毕业生的就业信心不足、角色定位不准、就业能力不高等。政府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提高就业增长率,积极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不断拓展就业渠道等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学校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学科专业,提供优质的就业管理服务,提供高水平的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等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大学生个人通过树立信心、转变观念、提高就业能力等措施来提高就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构建切实可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是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途径.基于此,本文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影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类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并从高校、院系、学生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的设置,完善办学理念,构建专业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2)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4.
受到金融危机以及高校扩招的影响,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就业是大学生成长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面对就业难深感焦虑、困扰,诱发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严重损害大学生毕业生的身心健康.本文试从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保障大学生合理顺利毕业的对策,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愈来愈突出。高校应更新教育理念,调整专业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增强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因为大学毕业生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失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影响和综合素质不高、用人单位盲目设置录用条件以及高等院校办学质量等因素造成的,可以通过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和提高就业能力、高等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加强就业指导、政府部门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职责等措施,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  相似文献   

7.
大众化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愈来愈突出.经过调查分析,就业能力不足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的关键原因.针对这种现状,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公平的就业环境、竞争环境;高校应更新教育理念,调整专业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增强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为凸显。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EIP—CDPO"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提出一系列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大学毕业生存量和流量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政府、社会、高校、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提升就业竞争力能有效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嘉应学院实施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了教学和课程设置的变革,促进了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彰显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有利于学生提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打造学生隐性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要缓解大学就业压力,高校就应做到:合理设置专业,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和辅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