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阅读教学和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有文学就有美学,文因美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下面就以《月光曲》一文为例,谈谈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从鲜明的形象中领略人格美《月光曲》一文塑造了贝多芬、穷兄妹俩两类人物形象。一类是伟大的,一类是平凡的。教学时,可以抓住…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质.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现行的语文教材,收入许多名篇佳作,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涵盖了美的各个领域.如,表现自然美的《山海美》、《桂林山水》、《九寨沟》、《草原》;表现社会美的《小英雄雨来》、《飞夺泸定桥》、《将相和》;表现艺术美的《月光曲》、《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辅以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导读、品词析句、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的美感,领略到语文阅读的魅力.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文童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喜怒哀乐、真善美丑,这些感情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体验.在具体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略到阅读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3.
让艺术走进《月光曲》一文教学中,让艺术独特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享受艺术美的同时领略文学美、发展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让语文课堂充满艺术情趣。  相似文献   

4.
《月光曲》作为精美散文,因文质兼美长期被选入多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实践证明它深受师生喜爱。学生喜欢把这动人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老师也喜欢选《月光曲》来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艺。  相似文献   

5.
《月光曲》作为精美散文,因文质兼美长期被选入多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实践证明它深受师生喜爱。学生喜欢把这动人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老师也喜欢选《月光曲》来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艺。  相似文献   

6.
《月光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现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和意义本单元由《月光曲》、《菩萨蛮大柏地》、《灯光》三篇课文和一则读写例话组成。《月光曲》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分辨事物和联想”是这个单元训练的重点,学好本组课文,能激起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同情心以及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2.教学目标(1)了解《月光曲》…  相似文献   

7.
<正>本设计立足单元整体,以“品艺术做知音”为总任务,承接任务一“识知音”,落实任务二“品艺术”,联读《伯牙鼓琴》《月光曲》两文,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之美”。《月光曲》的教学设计不同于平常的单篇教学,在任务群视域下,以课后两个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通过角色代入、想象画面、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可以从发现自然美、寻求生活美、感受意境美、挖掘意蕴美、领悟情感美、剖析形象美、品味语言美、揭示结构美等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很明显,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标准、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及创造能力。换句话说,语文教学应力求达到一种“其情也泄泄,其乐也融融”的审美境界,在赏心悦目的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训练语言文字的基本功,提高语文能力。一言以蔽之,语文教学应自始自终徜徉在美的氛围中。 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这里面是大有学问的。 一、细嚼课文 美在领悟 “美”是无处不在的。课文,“美”更是深蕴其中。《荷塘月色》,其语言文字何其美;《荷花淀》,其人物形象何其美;《天山景物记》,其自然景物何其美;《药》,  相似文献   

10.
正新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认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审美规律,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健康的人格。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精选古今名家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元素,是培养学生探索美,发现美,创造美的  相似文献   

11.
小语第十一册第九课《月光曲》是一篇与读写例话《分辨事物与联想》相配合的重点讲读课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音乐家贝多芬谱写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文字优美,感情、意境深沉.文章所记叙的故事距今数百年,写的又是有关音乐创作的事,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较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根据文章的特点和本年级学生的实际,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作了下述的设想:一、抓重点,精心设问,理解内容《月光曲》一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所以“听到琴声、见到兄妹、遇到知音”这几层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在学生通过预习初步搞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脉络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设问导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美术课的教学过程是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艺术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根据大纲要求,针对审美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激发兴趣,引导审美  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动力,是求知和成才的起点,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教学内容所具有的优美情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提高审美能力。  1.通过感受美,培养审美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获得对审美对象美的感受。如讲授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材第四册《小鸟的乐园》一…  相似文献   

13.
<正>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音乐技能,学会演唱几首歌曲,还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即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笔者在教唱苏少版《音乐》二上歌曲《大马告诉我》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文言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通过文言文的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本人结合学生的实际从感情美、意境美、创造美等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熏陶。一、挖掘题材,领悟主题美美本身具有抽象性,但审美的对象却是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5.
李玉琴 《湖北教育》2001,(11):34-34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美的根源在于心灵”。确实,美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净化受教育者的心灵,而达到陶冶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终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但能使语文教学更为生动、直观,而且丰富了美育的内容,使美育的形式向多样化发展。 以小语第十册《月光曲》一文为例,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理解能力,而且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心灵得到潜移默化地净化,进而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素质。下面我就《月光曲》一课的教学谈  相似文献   

16.
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实用”轻“审美”。为此,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一课时,教师可基于学生的审美心理,通过启美阶段、探美阶段、鉴美阶段和创美阶段的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这篇文章的语言之美、人物形象之美、风筝意象之美,同时开启学生探究原著《红楼梦》之美的阅读之旅。这样,由一篇文章到整本书阅读,从课内到课外进行探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月光曲>作为精美散文,因文质兼美长期被选人多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实践证明它深受师生喜爱.学生喜欢把这动人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老师也喜欢选<月光曲>来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艺.……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显然,语文教学不仅要强调工具性,而且要注重培养人文精神,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去观察美,欣赏美,品味美...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语文教材中,最具美育功能的内容要教诗歌,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美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诗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诗歌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那么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主要应从诗歌的"三美"——音乐美、思想美、意境美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杨敏 《学子》2015,(3):50-51
一、美,在单一的教学现实中遁形《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诗歌集音乐美、绘画美、意蕴美于一身,自然要承担起美育功能。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中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如下:1.以讲代读,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依然走传统教学的老路,根据教学参考书,把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