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公十分爱看登山节目,每当看到有人成功登山,总会情不自禁地鼓掌,并对我说:“长大后,你能成为一名登山队员,那该多威风呀!不过你现在这么矮,还不能成为登山队员呢!”我听了很不服气,心想:“有一天,我要登上一座山,让你瞧瞧。哼!”  相似文献   

2.
我有一张特别喜欢的照片,留下了我头一回当节目主持人的影像。这张照片中只有我一个人,戴着红色的军帽,穿着迷彩服式的军装连衣裙。右手握着麦克风,站在影剧的舞台正中。看到这张照片的人都说:“看你多威风!能独自站在舞台上主持节目,真是多么令人羡慕啊”。我听了这些赞美的语言总是甜滋滋的。我不禁想起了一年前发生的事。  相似文献   

3.
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这把剑所伤。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呢?  相似文献   

4.
常言道:“无巧不成书”、“无酒不成席”。细读《史记》名篇婚坞门宴》,可以发现其“无剑不成戏”。因为在《鸿门宴》中,几乎每个重要情节都与“剑”发生了密切联系,都离不开一把把“剑”的参与。换言之,“剑”对《鸿门宴》的情节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直接推动了一些重要情节的发展。可以说,如果离开了这些“剑”,“鸿门宴”这出“戏”将难以演下去,  相似文献   

5.
舞剑之梦     
<正>“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锦绣岁月,时光流转。望着客厅里的那把长剑,热爱之花在心中悄悄地绽放。我手握长剑,随乐起舞,嫣然平转,“嘭”的一声,剑掉在了地上。月华如水,寒光反射,刺穿心灵。穿梭在锐剑人影中的老师,刻意掩藏着超然的神情。见此,我红了耳根,不知所措。俯身捡剑,一股凉意袭来,不知是剑的凉,还是心的凉。  相似文献   

6.
家乡一绝──威风锣鼓山雷斯太原市古龙吟区十L中她身被山西的‘城风锣鼓”驰名中外。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鼓声“咯咯”震天下。我是山西人,为家乡的“威风锣鼓”骄傲。因为它给人以力量、信心、启迪,使人拼搏向上。“两会一节”上我亲眼目睹了“威风锣鼓”的雄姿风采,看到了炎黄子孙的神威。一面朱红色的大鼓比一张八仙桌还要大,由六个身强力壮、膀大腰圆的汉子一齐擂。在鼓周围还有四面小鼓,鼓声齐鸣,这不正是山西人民团结一致并肩前进的象征吗?鼓手们身穿彩色的绸衣,头包黄色的绸布,鼓梯上还系着红绸,在阳光下,在微风中,鼓手…  相似文献   

7.
鲁迅《铸剑》中却没有明晰的铸剑过程,仅提到:“当最末次开炉的那~日.是怎样的骇人的景象呵……”然而,既为“铸剑”,又是鲁迅先生“确实写得较为认真的”,《铸剑》于荒诞与庄严中必“隐形”地铸造出一柄复仇之剑。铸剑过程就是复仇者发展过程,复仇者怎么发展的“剑”就是怎么“铸”成的。眉间尺和他的父亲及黑色人,是同一主体复仇精神的逐步深化,是“顽铁”、“个人之剑”、“民族之剑”的顺次铸成。  相似文献   

8.
清代文人李渔曾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文章开头必须讲究落笔艺术,在教学中新课导入也应如此。它在一节课中虽仅占几分钟,甚至几句话,然而作用却很大。新课导入得法,就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这里介绍小学语文新课导入常见的几种方法,供实习的同学参考。一、审题导入法。小学语文的课题多种多样,有概括内容的,有点明中心的,有用与内容相关的时间、地点和物件的,等等。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从审题入手,指导学生认真审题,领悟题意,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如教《狐假虎威》这一课,教师可让学生先看课题,弄清“狐”、“虎”,并理解“假”是“借”的意思,“威”就是“威风”。接着教师启发学生从课题中产生疑问:狐狸怎么能借老虎的威风呢?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干嘛呢?从而十分自然地引起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课本《陈涉世家》有言:“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对该句中的“剑挺”,课本解释为“剑拔出鞘”,笔者以为不妥。理由有三:①尉“笞广”,即已对广实施了鞭刑,证明他尚未起杀广之心,如果有杀心,何不先拔剑而杀广?②如果剑是被尉拔出鞘的,剑把子应当是被尉攥在手里,赤手空拳的吴广岂能轻易夺到?更何况吴广倘若搏斗夺剑,也一定需要一些时间,另一名尉岂能袖手旁观,坐观同伴被夺剑而杀?③这一解释语法上有问题。“剑挺”释为“剑拔出鞘”,“尉剑挺”则为“尉剑拔出鞘”。“尉剑拔出鞘”到底是“尉的剑”拔出鞘,还是“尉/剑拔出鞘”,即尉是主语,“剑拔出鞘”是谓语?若为前者,“尉剑”是一对直接成分,注释显然破坏了结构层次;若为后者,则不合古汉语句法规则。按古汉语句法应说成“尉以剑挺”之类的句子。由此可见,这一解释是错误的。其解释依据大概出自《说文解字·手部》:“挺,拔也。”《唐睢不辱使命》中“挺剑而起”的“挺”便是“拔”之意。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事楹联研究,专门搜集整理过十二生肖的联语,发现“蛇联”算是最少的。原园之一是“蛇”与“折”(即蚀)同音。是个不吉利的词,故忌用。现将搜集到的蛇联,整理几篇,愿和读者共同欣赏。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这是广州真武庙里的一幅对联。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苏轼去海南詹州,路过广  相似文献   

11.
剑刺时空     
〈一〉初夏,傍晚,剑神山庄。山庄建于崇山峻岭包围中的一个山谷。放眼望去,四野苍翠,寂静安宁。山谷空旷开阔,正中拔地而起一座宏伟的建筑,门前一座高五米,宽三米的巨大石碑所书“剑神山庄”显示着十五年前一代剑神赵天下在武林中的傲然地位。庄后是一片沙石铺成的广阔练武场。叶孤舟一剑在手,舞剑于场中央。此时夕阳西下,万千道霞光中,却下着一场小雨。细雨中,叶孤舟出剑,一招一式,剑招轻缓,方圆三米之内的雨珠滴滴爆裂得更细碎,映衬着夕阳的金光,在他身旁布下一道炫目的七彩雨珠网。武场边缘,他的妻子如雁一手持伞,一身雪白长裙,迎着霞光…  相似文献   

12.
“嗵嗵嗵!”一根了不起的木棍,敲开了老木匠家的门,对老木匠说:“我是一根了不起的木棍,我要在世界上干一番了不起的大事,求求你,把我做成一件挺威风、最神气的东西吧!”“你认为什么东西挺威风、最神气呢?”老木匠问。了不起的木棍想了想,说:“把我做成一杆枪吧。”  相似文献   

13.
山清水秀,云淡风轻,再有芳草斜坡,可以在花香里沉沉睡去。童话的世界很小,童话的世界也很大。童话里有最美丽的色彩、最简单的心情、最纯粹的快乐和悲伤。在这一期童话专题中——一根了不起的木棍,敲开了老木匠家的门,对老木匠说:“我是一根了不起的木棍,我要在世界上干一番了不起的大事,求求你,把我做成一件挺威风、最神气的东西吧!”“好。”老木匠就动起手来。他把这根了不起的木棍刨光,又在它的身上刻出了枪栓和扳机:“现在你已经是挺威风、最神气的一杆枪啦。”变成了枪的木棍挺威风地昂起头,很神气地挺着胸,用一只脚在地上跳着,然后“…  相似文献   

14.
鼠年话鼠辈     
鼠年话鼠辈配天(留学美国)记得狗年之初,某大报堂皇的“文采阁笔会”中有一篇题为“狗年不颂狗”的文章,认为国人不该在每年春节对当年的生肖动物好坏不分,概加颂扬。有些动物该颂,如无私的牛、温顺的羊、威风的虎、神姿的龙。有些则不该颂,如狂妄的狗、腻味的蛇、...  相似文献   

15.
(一)《后汉书·冯鲂传附冯石》:“为安帝所宠,帝尝幸其府,留饮十许日,赐驳犀具剑佩刀、紫艾绶、玉块各一。” 谢承《后汉书》“驳”作“骇”,“剑”作“绶”。 按:“驳”当作“骇”。范书本传李贤注:“以班犀饰剑也。”《后汉书·冯异传》:“赐以乘舆七尺具剑。”李贤注:“具,谓以宝玉装饰之。《东观记》作‘玉具剑’。”则知“具剑”为有装饰之剑,玉具剑即以玉为装饰之剑,骇犀具剑,即以骇鸡犀为饰之剑。李贤释“驳”为“班”,因“班”同“斑”,与“驳”同义,故成此误。又《应奉传》作“驳犀方具剑”,误同。骇犀,即骇鸡犀,犀角名。《东观汉记·陈导》:“光武赐陈导骇犀剑。”《战国策·楚策一》:“乃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之壁于秦王。”王念孙《读书杂志·战国策二》:“鸡骇之犀,当作骇鸡之犀。”《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壁、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晋葛洪《抱朴子·登涉》:“又通天犀角,有一赤理如綖,有自本彻末,以角盛米,置群鸡中,鸡欲啄之,未至数寸,即惊却退,故南人或名通天犀为骇鸡犀。”足见骇鸡犀为奇珍。谢承书“剑”作“绶”,误。周天游《七家后汉书》校注云:“范书本传及《御览》卷三四二所引《东观记》均作‘剑,。”  相似文献   

16.
奉承有方     
牧原 《高中生》2009,(11):49-49
古时候,相传有位极善奉承的人,一天他应邀到朋友家作客,席上还有四位客人。他问甲:“老兄离此甚远。为何早就光临了?”甲说:“我是骑马来的。”“噢!威风威风!”他又问乙:“老兄贵府也不近,何以如此神速?”乙说:“我是坐轿来的。”  相似文献   

17.
《荆轲刺秦王》中对秦王拔剑的描写十分精彩:在手持匕首的荆轲的追赶下,绕柱奔逃的秦王企图拔剑还击十分困难,前后至少三次拔剑;若不是侍臣“王负剑!”的提醒,秦王就很可能拔不出剑而被刺。这也使人产生了下面的疑问:秦王的剑拔不出来究竟是何原因?为什么“负剑”就能使“长”且“坚”的剑轻而易举地被拔出?秦王的剑到底有多长?“负剑”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动作?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视台7套有一档很受中学生欢迎的节目.那节目取名“强手相逢”,这是一档寓教于乐的游戏类节目。别小瞧了“游戏”,那可是智力和勇气的大比拼,要想在比赛中获胜,并不那么容易,而芜湖十三中的程慧和胡勇就是在强手如林的大比拼中荣获了冠军。这节目由中央电视台青  相似文献   

19.
话说,江湖上自倚天剑、屠龙宝刀俱损之后,江湖上疯传又出了一把“网络剑”,这网络剑号称天下第一剑,于是乎“网络一出,谁与争锋”的流言开始满天飞。  相似文献   

20.
笔者发现,时下许多媒体尤其网络常常用到“寻短剑”一词,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