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各级政府都把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政府施政纲领。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大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十八大以来,党的民生理论包括政治民生、经济民生、文化民生和社会民生等。政治民生的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民生的目标是不以GDP论英雄,建立绿色GDP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实现科学发展;文化民生的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民生的目标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由于它的社会性、群体性和贴近性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和良好氛围。民生新闻趋于互动性、交流性、娱乐性,是大众媒介传播发展的需要,电视节目发展的必然。“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拉近媒体与受众之间联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生新闻是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为党和政府第一时间掌握民生问题,人民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方针、政策提供服务,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从十六大前后起,就在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之时,以解决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所共享为目标的民生问题。就愈益迫切地提到了党的议程上来。党的十七大,就是在这种历史关节上,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社会和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空想社会主义以对民生关注作为未来理想社会设计的起点。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民生思想主要在于发展社会生产,建立平等社会;承认分配差别,保障社会福利;主张权利平等,促进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民生观,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的重要基石:人的全面发展是民生的最高境界;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是民生的根本保障;民生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解决民生问题是未来社会的重要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生思想,则经历了“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为特征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理论包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三位一体的政治解放、社会解放和劳动解放是马克思的民生进路,其中,政治解放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政治前提,社会解放是民生问题不断升华和逐步解决的基本途径,劳动解放是民生问题彻底解决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要有效解决我国目前的民生问题,必须深化政治改革、促进社会解放。  相似文献   

7.
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工程.这是我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教育是民生之基,发展教育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工程.一方面,教育的现实状况决定关注民生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另一方面,教育的功能决定关注民生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因此,必须站在关注民生的高度上,采取发展教育的新举措,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优先发展教育;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发展义务教育;推进均衡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意义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是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民生状况的改善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职业教育联系着国计与民生,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从民生的角度关注职业教育,需要政府、企业、教育机构等多方面共同努力。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也就是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眼下关注民生之议频繁见于报端、媒体、学术期刊和市井。综观所论,可谓见仁见智,但大都把民生理解为纯经济性社会问题。其实从认识论上进行深度的建构和分析,便不难看出,民生问题的根本乃为民本和民权政治,尤其在我国社会资源动员模式仍然是政府主导型的背景下,民生问题之解决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因而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卓越领导人,陈云本着"适合老百姓的要求"的行动原则,正确处理民生与国家建设之间的矛盾,进行了大量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践,在一些社会建设的基本问题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统筹兼顾",极力呼吁要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探究与学习陈云重视解决民生问题的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民生问题的发展态势,把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切实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明和社会进步的成果,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基本经济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现一种现代明社会的公平性原则,起到社会安全网的作用。中国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应加快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把以人为本作为改革发展战略中基本性的问题,以解决贫困问题为重点,从惠及部分社会成员转到覆盖全体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12.
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近年来高度重视的社会发展问题之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是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在分析总结克拉玛依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为克拉玛依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民生领域建设得以不断完善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民生的内涵具有时代性.在今天,它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享受权,体现在人民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中.文化民生则是最富时代特色的民生新内涵.当前,民生问题还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困境,而这恰恰是我们进一步改善民生的出发点.改善民生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原则.只有动员包括政府、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力量,才能真正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吕婧珉 《文教资料》2011,(4):105-106
民生问题是我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一位就是为民生服务,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所以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既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着力点,又是奉行党的执政理念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邢台学院学报》2017,(2):19-23
民生是一个国家发展中必须抓好抓落实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党为人民谋福利的方式。邓小平一生关注民生问题,特别是认识到改善农村民生的必要性和战略性作用。他关心广大农民生活状况,在多个场合对农村民生建设进行了许多相关的指导性论述,并结合农村的现实情况,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丰富的农村民生思想,指导农村民生事业的建设,也对当前"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民生视角看,以人为本实践中的偏差可以归结为以下方面:工作思路和方法中的偏差,降解了以人为本的作用;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某些职能缺位,消解了以人为本的效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失衡,降低了以人为本的实际功能;一些地方党群关系恶化,损害了以人为本实践的环境;人权保障的缺失,影响以人为本的实际发挥。纠正上述偏差,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发展,落实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坚持群众路线,推进当前改革;坚定不移地思想解放,改变发展观念;坚定不移地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是我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民生问题和民生建设的基本思想和观点。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好地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倍受关注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几经酝酿终于拉开了大幕.这是我国政府为医药卫生领域振兴注入的一剂强心剂,同时也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整合的标志.本次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突出亮点是: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彰显民生.这不仅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巩固我党的执政之基、加强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意义重大,而且对于使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的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重视民生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当代中国,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不断改善民生来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群众,使人民群众感受到马克思主义重视民生的现实基础、人文关怀和制度优势,从而真心接受、认同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民生科技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也是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当前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民生科技密切相关,民生科技是创新驱动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创新驱动将为民生科技提供强大动力.我国的民生科技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包括市场在民生科技资源配置中难以发挥作用、政府对民生科技的财政投入不足和社会对民生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等.建议以创新驱动战略来推进我国民生科技发展,具体包括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民生科技的财政投入力度和推进社会组织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